郢都的暮春,香樟叶簌簌落在青石板上。熊审立在章华台的朱漆廊下,望着竹简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珏——那是父亲楚昭王出征前亲手所赠。远处市坊传来商贩的吆喝,混着孩童追逐嬉笑的声音,与三年前萧瑟冷清的都城截然不同。
殿下,宛城的税赋账册到了。内侍从长廊那头疾步而来,怀中叠着的竹简还带着桐油香气。熊审接过时,瞥见他衣襟上沾着的草屑,又去城郊了?
侍从赧然低头,听百姓说新修的水渠灌了田,小的忍不住想去看看。
熊审唇角微扬。这样的场景近来愈发常见,连素来刻板的御史大夫,都曾在朝会上当众赞叹太子新政润物无声。三年前他初掌监国印玺时,满朝皆是质疑的目光——毕竟彼时他不过束发之年,楚国又因连年征战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得连祭祀的太牢都凑不齐。
但熊审记得穿越而来的那个雨夜。当他在太子寝殿猛然睁眼,耳边还回荡着导师讲解战国历史的声音。望着铜镜里陌生的面容,他攥紧拳头:既然命运让他重活一世,定要改写楚国偏安一隅的结局。
首当其冲的便是税制改革。他在章华台召集各地邑宰,展开长达七日的辩论。老臣屈宜臼拍案而起:古法规定按井田收税,殿下此举,是要动摇楚国根基!
根基?熊审将竹简重重拍在案上,羊皮地图上,楚国广袤的疆土被红点标记得密密麻麻,这些红点都是隐匿的私田!当今天下,韩有初租禾,秦行商鞅变法,唯我楚国还守着百年前的规矩!百姓辛苦开垦的田地却要担惊受怕,如此如何富民强兵?
辩论最终以丈量全国土地、按实有田亩征税的决议告终。熊审亲自带着司田官奔赴云梦泽,踩着泥泞丈量新垦的湖田。当他挽起衣袖示范计算亩数时,随行的贵族子弟面面相觑,而百姓们却自发点燃火把,将丈量现场照得亮如白昼。
如今,新税制推行两年,国库的陈粮溢出仓廪,新铸的蚁鼻钱在市坊叮当作响。熊审翻开宛城税册,目光扫过末尾的批注:新政推行后,流民返乡者三千余户,新开垦田亩......他的手指微微发颤,这不仅是数字,更是楚国崛起的基石。
报——!一名驿卒浑身尘土,跌跌撞撞闯入章华台,齐使求见,称愿与楚国重订盟约!
熊审起身时,玉珏撞在腰间发出清响。曾经中原诸国视楚国为,连会盟都不屑相邀。而现在,齐国竟主动示好。他整理衣冠,在侍从的簇拥下走向正殿,廊外的玉兰开得正好,风过处落英缤纷,恰似楚国即将展开的新篇。
郢都百姓并不知道,那位总爱微服私访的年轻太子,曾在某个深夜对着星空低语:商鞅、吴起,你们没能完成的霸业,就让我来!此刻,当他踏上正殿台阶,望着阶下跪拜的齐使,眼中燃起的,是足以照亮整个华夏的野心与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