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彩排现场,空气里都飘着紧张的火药味。
岳川盯着巨大的全息投影幕,眉头拧成了疙瘩。
雨花阁的全息模型第三次调试失败——顶层的星象图总是错位,佛像的光影也忽明忽暗,像个打盹的老头。
技术人员满头大汗:“岳老师,这结构太复杂了,要不简化点?”
“不行。”岳川蹲在地上,手指在投影沙盘上画着圈,“星象图必须和故宫的实际星轨对应,佛像的衣纹得有风吹过的动感,少一分都不是那个味儿。”
凌薇递过保温杯:“歇会儿吧,从早上到现在没喝口水。你看小雅,钢琴谱都快被她盯出洞了。”
小雅抱着谱子,眼睛红红的:“岳老师,《阁开见春》的高音部分,我总觉得差点劲儿……”
岳川接过谱子,突然笑了:“不是劲儿的问题,是你没找到‘穿越感’。想象一下,你站在雨花阁顶层,往下看是百年故宫,往上看是万家灯火,那声音得像从历史里钻出来,再飞到天上去。”
他清了清嗓子,当场示范。声音刚起时,像古钟低鸣,到副歌部分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清亮,听得所有人都起了鸡皮疙瘩。
小雅眼睛一亮,手指在琴键上试了试,果然找到了感觉。
这时,周曼匆匆跑进来,脸色难看:“刚抓到几个想混进设备间的人,身上带着微型干扰器,供出是赵磊的残余团队干的,背后还有境外资金撑腰。”
“知道了。”岳川没抬头,继续调试投影,“让军队的技术组加强防护,再把干扰器的频率反向破解,等他们真敢用,就给他们弹首《恭喜发财》当回礼。”
周曼被他逗笑了:“你心可真大。对了,故宫专家刚才来看过,说你设计的阁内佛像,和他们新修复的一尊明代造像一模一样,连衣褶里的小莲花都分毫不差,问你是不是开了天眼。”
岳川嘿嘿一笑:“秘密。”其实他是昨晚翻了半夜故宫的修复档案,眼睛都快熬瞎了。
除夕当晚,全球华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
当主持人报出“全息《雨花秘阁》”时,镜头扫过台下——有白发苍苍的老兵,有抱着孩子的父母,还有特意从海外赶回的华人,每个人眼里都闪着期待的光。
灯光暗下,巨大的全息幕亮起。
一道金光从幕布中央炸开,朱漆斑驳的雨花阁大门缓缓打开,积雪从屋檐滑落,砸在虚拟的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雪粒”。
随着《阁开见春》的前奏响起,镜头“穿”过大门,观众仿佛真的走进了百年未开的秘阁。
一层,明代工匠正在雕刻佛像,凿子落下的声音清晰可闻;
二层,乾隆爷穿着便服,对着星象图喃喃自语;
三层,暗格突然打开,露出里面的经卷,文字在光影中流转;
最震撼的是顶层——当岳川的歌声响起,星象图突然活了过来,北斗七星连成一把勺子,“舀”起漫天星光,洒在阁外的故宫角楼上。
“阁门开,见春来,
百年雪,化尘埃,
星象转,佛灯在,
照过古,照现在。
红墙内,藏着多少代的盼,
红墙外,等着多少人的年,
一把琴,弹过岁月的坎,
一首歌,唱得春满人间。
你看那经卷里的字,碑刻上的言,
都在说,家国安,人团圆,
这声春,从千年传到今天,
就为了,让每个梦,都能开花结果,在人间……”
副歌部分,凌薇的古筝与军队的军鼓突然爆发,全息投影里,阁内的佛像缓缓转身,掌心托出一朵虚拟的红梅,与舞台上真实的梅花布景交相辉映。
台下的老兵突然站起来敬礼,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流——他年轻时曾在故宫站岗,守了整整十年雨花阁。
弹幕彻底疯了:
“我爷爷说,这就是他当年守的那扇门!”
“佛像转身的瞬间,我妈直接跪下磕头了!”
“境外势力脸疼吗?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阁开见春》不仅成了春晚收视冠军,还在海外社交平台刷屏。
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甚至临时转播了这段表演,有华人在寒风中举着五星红旗合唱,看得外媒惊叹:“中国用一首歌,讲述了千年的故事。”
春晚结束后,岳川被一群记者堵在后台。有记者问:“这首歌会收录进专辑吗?很多老兵说想单曲循环。”
“不了。”岳川揉着发僵的脸,语气轻松,“打算免费授权给所有革命老区,让孩子们学唱,就当是给老祖宗和老英雄们拜个年。”
这话一出,现场掌声雷动。
回到家时,天都快亮了。岳川瘫在沙发上,刚想眯一会儿,就被手机震醒。
是那个美术学院的男生发来的视频——他带着同学在老家的祠堂,用投影仪播放《阁开见春》,全村人围着看,老爷爷们一边抽烟一边抹眼泪,说“这歌听得心里敞亮”。
岳川笑着回复:“下次教你们用全息技术,让祠堂里的祖宗牌位‘活’过来给你们发红包。”
男生秒回一个“膜拜”的表情包:“岳老师,故宫院长说想跟您合作,用全息技术复原整个紫禁城,搞个‘穿越故宫’的项目,您答应了吗?”
岳川看着窗外的朝阳,突然来了精神。
复原紫禁城?
听起来比打开雨花阁可带劲多了。他一骨碌爬起来,翻出故宫地图,在“太和殿”三个字上画了个圈。
或许,还能给太和殿写首歌,让虚拟的康熙爷和现代的孩子们,隔着三百年的时光,聊聊天?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岳川就再也睡不着了。
他摸出吉他,坐在阳台上,对着初升的太阳,轻轻拨响了琴弦。
新的旋律,像故宫的第一缕晨光,正悄悄爬过城墙,向着更远的地方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