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爷迈着稳健的步伐,肩上扛着一筐沉甸甸的槐树叶,缓缓地走进了草棚。那筐子的边缘还沾着田埂上的湿泥,仿佛在诉说着它刚刚经历过的旅程。
这些槐树叶大多呈现出自然的残缺之美。有些叶片的边缘有着被虫子咬过的锯齿痕迹,有些则在叶脉间沾染了细小的沙粒,还有几片半黄半绿,显然是刚刚从老槐树上摘下来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周大爷小心翼翼地将筐子放在地上,然后慢慢地蹲下身来。他的目光落在了那片带有虫咬痕的树叶上,仿佛它有着特殊的意义。
他轻轻地拿起这片树叶,递给了那个扎着冲天辫的男孩,微笑着说道:“选叶得选带‘痕’的啊。”
男孩好奇地接过树叶,仔细观察着上面的虫咬痕。周大爷接着解释道:“这痕啊,可是虫子给的‘印章’呢。
城里的朋友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咱们乡野的真叶,可不是那些用塑料做的假叶子能比的哟。”
男孩把树叶夹进自己画的小画里——画的是草棚夜戏,马灯的光用蜡笔涂得晕乎乎的,树叶正好盖在“粥锅”旁,像一片落在粥香里的槐叶。
凌薇在旁边整理孩子的“专属小物件”:有夹着槐叶的小画,有系着草编蚂蚱的细麻绳,还有用粗瓷碗底印的泥印(干了后成了浅褐色的圈)。
“星娱要是做这个,肯定会用压膜的假树叶、印的泥印,”她边分类边说,“可这虫咬痕、沙粒、真泥印,才是乡野的‘身份证’,换了假的就没那股子地气。”
城市绘本馆那边,林野正拍孩子们准备的小物件——戴眼镜的女孩把一张用过的地铁票根夹进梧桐叶里,票根上还留着闸机划过的痕迹;
穿工装裤的男孩把自己折的纸地铁粘在树叶背面,纸地铁的胶带歪歪扭扭,露着一点粘错的边角。
“要拍票根的划痕、胶带的粘错处,”他对着城市工作人员说,“这些细节比明星签名还珍贵,星娱的假物件里永远不会有。”
陆哲把两边孩子准备小物件的声音录下来——乡村孩子的声音带着雀跃:“我的槐叶有虫咬痕,城里的朋友会喜欢吗?”城市孩子的声音透着期待:“地铁票根能让他知道我坐哪趟车!”
他把这些声音剪进“对话芯片”,调整到最合适的时长:“打开礼盒先听到选叶的疑问,再听到票根的分享,像两边孩子在一起准备礼物,星娱的芯片只会放提前录好的祝福,哪有这种鲜活的互动感。”
夏晚晴抱着吉他,在草棚里把宣传曲的最后一段补完——把“虫咬叶”“地铁票根”编进去:“槐叶咬,票根凹,小物件里藏暗号;麻绳绕,纸地铁跑,双城的心意错不了。”
调子刚落,合作品牌的李姐就带着宣传短片的拍摄团队来了,镜头一打开,就对准周大爷帮孩子选槐叶的场景——老人粗糙的手指捏着树叶,指腹蹭过虫咬痕,男孩凑在旁边,眼睛盯着树叶上的沙粒。
可当天中午,星娱就发了“城野树叶礼盒”通稿——礼盒里的“槐树叶”是绿色塑料片,边缘剪得整齐,连虫咬痕都是印上去的;
“地铁票根”是打印的假票,连闸机划痕都没有;通稿里写着“天然树叶,真实票根,还原城野风情”,配图里的明星拿着塑料树叶,对着镜头比“耶”,树叶的反光刺眼得很。
“连树叶的纹路都没有,还敢说天然?”周大爷刷到通稿,把手里的真槐叶举起来,“咱的树叶能看到叶脉,能摸到沙粒,他们的塑料片摸起来滑溜溜的,一掰就弯,哪像真的!”
网友很快扒出更多破绽:“星娱的假票根连日期都印错了,6月31号根本不存在”“塑料树叶的颜色太假,真槐叶是浅绿,不是这种荧光绿”。
下午,两边孩子的小物件陆续汇总到品牌仓库——乡村的槐叶小画、草编蚂蚱,城市的梧桐叶票根、纸地铁,堆满了半张桌子。
李姐和团队一起组装礼盒:把乡村的槐叶小画放在左边,城市的梧桐叶票根放在右边,中间嵌上“对话芯片”,礼盒封面用糙纸贴着孩子的手写标签,有的写“给会喜欢虫咬叶的朋友”,有的写“给坐3号线的你”。
林野的镜头紧紧跟随着整个组装过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看到李姐小心翼翼地将一片带有虫咬痕迹的槐叶放入礼盒中,那片叶子仿佛还带着乡村的气息。
然而,就在这时,李姐的手指不小心蹭到了米糊,在糙纸上留下了一道浅白色的印记。
接着,镜头转向了城市工作人员,他们正在将纸地铁粘贴在梧桐叶旁边。虽然胶带稍微露出了一点边,但他们并没有去修改,而是笑着说:“这就是孩子粘贴的样子啊,要保留下来。”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没有经过任何修饰,却被林野一一剪进了宣传短片里。然而,正是这些未经雕琢的真实画面,比任何精修过的画面都更能打动人心。
与此同时,在仓库里,陆哲正在调试芯片的音效。他打开一个礼盒,突然间,一阵清脆的声音传入耳中。
首先是乡村孩子的声音:“我的槐叶有虫咬痕哦,你找到了吗?”紧接着,城市孩子的回应传来:“我看到啦!我把地铁票根放在旁边啦,你能看到闸机的划痕吗?”
这简单而又生动的对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笑了起来。李姐感慨地说:“这才是礼盒应该有的样子啊,不仅能听、能摸,还能让人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而不是一个只能摆着看的塑料壳子。”
夏晚晴的宣传曲被配进短片里——画面里,乡村孩子选槐叶、城市孩子夹票根、大家一起组装礼盒,歌声混着孩子的笑声、树叶的沙沙声、芯片的对话声,在仓库里绕了一圈,又飘出窗外,落在城市的街道上。
路过的人听到歌声,忍不住探头进来,看到满桌的真树叶、真手作,都忍不住问:“这礼盒什么时候能买?我们也想给孩子留个真心意。”
傍晚组装完最后一个礼盒时,天色已经暗了。李姐把礼盒堆在托盘上,每个礼盒都带着不同的痕:有的槐叶露在外面,有的胶带歪着边,有的标签写歪了字。
“明天就送去印刷包装,”她对着团队说,“包装上不印明星,只印孩子的手写标签和树叶的照片,让大家一眼就知道,这里面装的是真心意。”
岳川看着托盘上的礼盒,伸手拿起一个——里面的槐叶带着虫咬痕,梧桐叶票根有闸机划痕,芯片里传来孩子的笑声。
凌薇在旁边整理剩下的小物件,发现还有几片没来得及用的槐叶,上面沾着点细沙,她小心地收进糙纸信封,说:“下次做礼盒,还能用这些叶,让更多人摸到乡野的痕。”
林野的相机对着托盘上的礼盒拍了张特写——夕阳透过仓库的窗户,落在礼盒的糙纸上,虫咬槐叶、闸机票根的影子,在纸面上拼出小小的“心”形。
夏晚晴抱着吉他,坐在礼盒旁,轻轻弹起宣传曲的前奏,歌声里带着槐叶的香、梧桐叶的软,还有孩子们藏在细节里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