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规划局那边有人出了问题,尾巴被一个小网管抓住了,然后就下死手?”
唐国栋的声音变得冷峻。
“极有可能!”
季昌明肯定道,
“而且,我听说南门派出所那边,似乎也有同志察觉到了异常,并没有完全按照抢劫案的方向去查,
甚至对受害人采取了保护措施。这说明基层是有明白人的。”
他顺势提议:
“唐书记,此事性质恶劣,牵扯面可能不小。我建议,由政法委牵头,公安和反贪局立即成立联合专案组,
彻查此案,深挖背后的职务犯罪问题!”
唐国栋沉吟了片刻。他认可季昌明的判断,也感受到了事情的紧迫性。但作为一个成熟的领导者,他考虑得更周全。
“老季,你的判断很有道理,我也认为此案绝不简单。”
唐国栋缓缓说道,
“但是,成立联合专案组,动静太大。目前我们手头的这些,主要还是推断和间接线索,缺乏一锤定音的硬证据。
赵立夏在新区经营多年,关系盘根错节,一旦打草惊蛇,而我们又不能迅速突破,会很被动。”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确保那名关键受害人绝对安全,并尽快获取他的直接证言。同时,要对现有线索进行秘密初查,夯实基础。”
他转过身,看向季昌明:
“这样,我先以政法委和公安局的名义,直接过问一下这个案子,听听办案单位的详细汇报,
看看他们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尤其是那个有所察觉的基层同志。你们检察院那边,
继续依托现有线索进行秘密调查,重点是书证和资金流向。我们两条线并行,随时沟通。时机成熟,立刻并案,成立专案组!”
季昌明仔细想了想,觉得唐国栋的策略更为稳妥老练,便点了点头:
“好!就按唐书记你说的办。我等你的消息。”
正是这次会面,促使唐国栋打电话给南门派出所,于是才有了陈新法和李南被突然召见汇报的那一幕。
而李南在汇报中的出色表现,尤其是其冷静的逻辑分析和精准的判断,进一步坚定了唐国栋的看法——此案背后必有隐情,
而这个年轻的转业民警,或许是一把能撕开黑幕的利刃。他也因此同意了季昌明深挖的提议,但采取了更策略的“两条线并行”的方式。
好的,情节推进非常关键!我们立刻基于这些信息展开。德市第二医院,508病房。在王德发伤势稳定、神志清醒后,
李南和周正立即在其病床前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取证。过程由老黄在一旁监督,协警叶嘉在门口警戒。
王德发虽然身体虚弱,但求生欲和指认凶手的意愿极其强烈。他断断续续,但非常清晰地回忆起了案发前的关键细节:
“大...大概我出事前三天的下午,网吧人不多,来了个男的,大概四五十岁左右,有点胖,穿着夹克衫,
头发梳得挺整齐,看着就像个...像个领导干部。”
王德发努力回忆着,
“他挺着急的,拿出一张软盘,说里面的东西非常重要,读不出来了,问我能不能想办法恢复。”
休息了一会后,王德发继续说道:
“我平时就喜欢鼓捣电脑,就帮他弄了。确实费了点劲,弄了两天时间,但最后还是把数据恢复了。”
说到这里,王德发脸上露出懊悔和后怕的神情,
“都怪我这张破嘴!恢复好了以后,他来拿的那天中午,我多了一句嘴,跟他说:‘领导,您这数据可真重要啊,
好多数字和项目名字呢,这要是丢了可太耽误事了!’”
“我当时就是显摆一下自己技术好,没多想...他听完这话,脸色好像变了一下,虽然马上笑着谢我,
还多给了点钱,但我现在回想起来,他那眼神有点吓人。然后,然后就出了那天晚上的事...”
至此,案件的核心动机已然清晰:王德发因一句无心之言,暴露了自己窥见了不该看的东西,招来了杀身之祸。
李南和周正对视一眼,心中都已确定,那个“干部”模样的男人,十有八九就是赵立夏!
李南立即对周正示意了一下,眼神锐利。周正瞬间心领神会,‘辨认’。尤其是要包含赵立夏的照片!
“老王,你好好休息,我们会尽快把凶手揪出来!”
周正安抚了王德发一句,立刻起身,对李南道:
“李南,这里你先照看,我马上回所里办要紧事!”
周正风风火火地赶回南门派出所,避开刘亮,在内勤办公室紧急制作了一套混杂了不同年龄、气质男性照片的辨认资料。
其中,他巧妙地加入了从内部系统中获取的赵立夏的清晰照片。带着这套刚刚出炉的辨认资料,
周正又火速返回第二医院。在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见证下,周正将照片逐一展示给王德发辨认。
当翻到赵立夏的照片时,王德发的眼睛猛地瞪大了,情绪激动起来,手指颤抖地指着照片:
“是他!就是他!那个让我修软盘的干部!虽然照片上更正式一点,但我绝对认得这张脸!没错!”
王德发的指认坚决而肯定。至此,赵立夏指使他人行凶的动机和前提证据链已经基本形成!
然而,指认赵立夏只是第一步。直接实施暴力、手持利刃的凶手是谁?如何将其与赵立夏联系起来?
这才是将赵立夏定罪的关键,也是目前最大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