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铁娘子”诸葛大圣。
“大力!都几点了?眼睛还要不要了?关电脑,洗手!然后准备睡觉!” 语气不容置疑。
“哦,知道了妈妈。马上,最后一条回复!” 诸葛大力头也不抬,小手敲得更快了。
“诸—葛—大—力!” 大圣律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带着律师特有的“最后通牒”腔调。
“好啦好啦!保存!发送!这就关!” 小女孩飞快地敲下回车,发送了最后一条充满技术术语的消息,然后麻利地保存文档,关机。动作一气呵成,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熟练度。
她跳下椅子,“妈妈,我刚才发现超信有个地方可以省下一点点点点带宽!” 小脸上带着一丝完成挑战的满足。
诸葛大圣看着女儿亮晶晶的眼睛,无奈又宠溺地叹了口气,揉揉她的脑袋:“行行行,我们家的小工程师最棒了。现在,工程师该去洗漱睡觉了!”
“遵命!” 诸葛大力敬了个礼,跑出了书房。留下诸葛大圣看着那台刚刚结束了一场“高端技术会谈”的电脑,无奈地摇了摇头,嘴角却忍不住勾起一丝骄傲的笑意。
深夜的3603,如同一个与世隔绝的精密仪器舱。
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霓虹,只有林浔面前那台定制的曲面显示器,散发着稳定而幽蓝的光芒,像黑暗中唯一睁开的、冷静的电子眼。
屏幕上,与Id为“逻辑引擎”的十岁天才少女诸葛大力的技术论战,刚刚以一种极其生活化、甚至有些仓促的方式画上了休止符。对方最后一条关于“饼干摄入量与夜间大脑垃圾回收效率关联性”的突兀结语,像一颗被随手丢进严谨代码海洋里的、包裹着糖纸的彩蛋,带着属于孩童的、未被完全规训的思维跳跃性和烟火气,与他文档里那些冰冷、严谨、逻辑链条环环相扣的技术方案形成了某种奇异的、近乎荒诞的对比。
林浔面无表情地看着那个已经灰掉的头像,指尖在冰冷的触控板上滑动,精准地执行了“保存”指令。
随即,他调出文件属性,在原本简洁的文件名 [超信客户端冗余数据流优化方案_v3.7] 之后,严谨地、一丝不苟地添加了一个备注:[合作方:诸葛大力 (逻辑引擎) - 建议存档备查]。
他的动作流畅而精准,仿佛刚才那场跨越了年龄与常规认知界限的激烈技术交锋,只是日常工作中一个普通的技术校验环节。
然而,当他微凉的指尖划过屏幕上那些由“逻辑引擎”留下的、充满灵性与尖锐洞察力的文字时,一丝极其微妙的、几乎无法被察觉的情绪波动,如同深海中一闪而过的稀有鱼类,在他那通常只有数据流奔腾的意识深海里掠过。
那是一种属于顶尖极客在遇到旗鼓相当的、有趣的“对手”(或者说“协作者”)时,所产生的、最纯粹也最稀有的——兴趣。
这兴趣如同投入绝对零度深潭的一颗微小石子,激起的涟漪虽微弱,却真实存在,尚未完全平复。
今晚的“技术交流”虽然被打断得有些仓促和……生活化,但无疑收获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来自“十岁bUG猎人”的独特视角报告。
嗯,或许……可以考虑让团队专门建立一个“超细微观bUG追踪小组”?
林浔的思维又开始运转,冰冷的嘴角,似乎比刚才又柔和了那么0.1度。
“啧,真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毫无征兆的强制关机结尾。”
湘君那带着几分慵懒和戏谑的声音,恰到好处地在林浔的意识后台响起,像是一个躲在幕后的观察员发出了调侃的旁白,“看来就算是能揪出系统底层bUG的天才猎人,也逃不过被自家‘管理员’强制执行‘睡眠协议’的命运。嗯,这世界总算在某些方面,还保持着一点令人欣慰的公平。”
林浔没有理会意识里那个家伙的风凉话。他需要保持绝对的冷静和专注。
微微仰头,将手中那个印着“hello world”标志的马克杯里,早已冷透、只剩下纯粹苦涩的黑咖啡残液,一饮而尽。
冰冷的液体顺着食道滑下,带来一阵清晰的、略带刺激的收缩感,这熟悉的感觉有效地驱散了因长时间高度集中和那一点点微妙情绪波动所带来的精神上的细微疲惫。
几乎是本能反应,他的大脑如同最高效的并行处理器,在结束外部交流的瞬间,便自动启动了内部的信息归档与潜在风险评估程序。
目标分析:诸葛大力。
· 身份: 十岁(根据网络痕迹及对话模式推断,可信度95%以上)的技术奇才,Id“逻辑引擎”。
· 能力评估: 具备超越年龄的、堪称恐怖的逻辑思维能力、算法理解深度和近乎直觉的系统漏洞洞察力。思维模式尚未被行业常规完全固化,具有独特的、跳跃性的攻击角度。威胁等级(在技术领域):中高。价值等级(在技术协作与思维启发层面):高。
· 关联信息: 其母,诸葛大圣。魔都知名大律师,以思维缜密、言辞犀利、战绩彪悍着称。“律政界铁娘子”。
这个组合本身,就构成了一个足够引人注目的、甚至有些不同寻常的“信息包”。
一个十岁的技术神童,其背后站着一位在现实世界规则体系中拥有大能量和话语权的母亲。
尤其是当这个神童是主动、且精准地找上自己——这个在网络世界中刻意保持低调和神秘的“phantom Lin”时。
林浔的思维核心冷静地运转着。源于一种刻入骨髓的、对于任何非常规接触都必须进行溯源和风险控制的底层本能。
在数字世界的阴影面行走久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看似偶然的相遇背后,可能隐藏着精心设计的陷阱或复杂的动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条古老的训诫,在他这里被翻译成了最基础的网络安全协议。
他需要了解诸葛大圣。
不仅仅是为了评估与“逻辑引擎”继续交流的潜在风险,或许……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思维迥异于常人的小合作者所处的现实环境。
毕竟,能培养出(或者说“管理”住)这样一个天才的“铁娘子”,其本身就是一个极有价值的研究样本。
没有片刻犹豫,林浔修长的手指重新在键盘上飞舞起来,速度快得只能看到一片残影。
幽蓝的屏幕光芒映照着他毫无波澜的脸庞,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倒映着如同瀑布般奔流而下的数据洪流。
他调用了多个经过高度伪装和加密的数据接口,开始构建一个精细的、多线程的搜索与信息抓取模型。搜索指令如同无形的触手,悄无声息地探入浩瀚的网络信息海洋,以及一些更深层、更不为人知的数据库角落。
核心目标:诸葛大圣。
· 搜索维度1:公开信息。 律师事务所官网信息、经手的公开典型案例报道、媒体访谈记录、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如果有)、社交媒体痕迹(可能性极低,但需排查)。
· 搜索维度2:半公开及行业信息。 法学院背景、从业经历时间线、主要擅长领域(公司法?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在司法系统及商业圈子内的声誉评价(通过特定行业论坛、匿名社区关键词抓取分析)。
· 搜索维度3:关联网络分析。 家庭关系(除诸葛大力外,是否存在其他直系亲属?婚姻状况?)、主要社交圈层(与其他知名律师、企业高管、政府官员的公开交集)、潜在的利益网络节点。
· 搜索维度4:风险标记扫描。 是否存在未被公开的诉讼纠纷?是否与某些敏感案件或势力有过牵连?其律师事务所是否有过合规性调查记录?
庞大的数据流开始被筛选、清洗、交叉比对、关联分析。
屏幕上,一个个窗口快速弹出又关闭,复杂的网络关系图开始以诸葛大圣为核心节点,如同神经脉络般一点点延伸、构建起来。
每一个被确认的信息点,都被打上标签,评估权重,然后汇入那个正在不断丰满起来的“诸葛大圣人物档案”之中。
林浔如同一个坐在信息洪流中央的冷静舵手,精准地操控着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