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把外城防线的收尾工作交代清楚,我(林越)就被陈默拽着往城西跑。他一路喘着气,说军工坊那边出了“大麻烦”——昆仑派的工匠和丐帮的铁匠吵起来了,连玄真道长都镇不住场子。
我心里一紧,军工坊可是咱们抗蒙的“武器库”,真闹僵了可不行。赶到的时候,就见院子里围了一圈人,昆仑派的弟子正抱着一堆铁零件,跟丐帮铁匠脸红脖子粗地吵:“你们这打铁的法子太老套了!这弩箭的扳机得按我们昆仑的机关术来做,才能连发!”
丐帮的王铁匠也不甘示弱,手里还握着烧红的铁钳:“连发个屁!这弩箭要的是力道,能射穿蒙古人的盔甲才管用!按你们那法子做,箭没射出去,扳机先断了!”
玄真道长站在中间,一脸无奈地劝着,见我来了,赶紧冲我使眼色。我挤进去,先把两人手里的东西接过来——昆仑弟子手里的是个精巧的弩箭扳机,上面全是细小的齿轮;王铁匠手里则是一支刚打好的弩箭,箭头磨得锃亮,看着就有分量。
“都别吵了!”我把东西放在石桌上,“咱们今天不是来争输赢的,是来做能打蒙古人的好家伙的。先听听你们各自的想法,说不定能凑出个‘双份厉害’的玩意儿。”
昆仑弟子先开口,指着扳机上的齿轮:“林长老您看,我们这机关能让弩箭连续上弦,不用手动拉,射速能快一倍。蒙古人冲上来的时候,咱们能一下子射倒一片!”
王铁匠哼了一声:“快有啥用?上次试射,你们那弩箭连三层木板都穿不透,还想穿盔甲?我这箭头是用精铁混了陨铁打的,能破甲,但得用强弓硬弩来射,你们那机关根本扛不住这力道。”
我拿起扳机和弩箭比划了一下,突然有了主意:“你们看,能不能把昆仑的机关装在弩臂上,负责上弦;弩身和箭头按丐帮的法子来,保证力道。这样既快又有劲,不就两全其美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有点犹豫。玄真道长赶紧打圆场:“我看林长老这主意行!咱们先试试,不行再改嘛!”
王铁匠先松了口,拿着扳机去琢磨怎么跟弩身结合;昆仑弟子也凑过去,指点着齿轮的安装位置。周围的工匠们也都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出主意,刚才剑拔弩张的气氛,一下子变成了热火朝天的讨论。
我正看着他们忙活,苏晴带着几个峨眉弟子来了,手里还提着几个布包:“你让我们做的‘毒箭’做好了,用的是峨眉后山的‘见血封喉’,涂在箭头上,只要破皮就够蒙古人喝一壶的。”
我打开布包,里面是十几支涂着黑色药膏的弩箭,箭头用油纸包着,防止毒药挥发。“做得好!”我跟苏晴说,“不过得提醒大家,用的时候小心点,别伤了自己人。另外,再做些‘烟雾箭’,里面装上火硝和硫磺,打起来的时候能当掩护。”
苏晴点头记下,又指着角落里一堆没完工的投石机零件:“那些是给改良投石机准备的?我看你们画的图纸,好像跟之前的不一样。”
“可不是嘛!”负责投石机的丐帮弟子李三凑过来,手里拿着个木制的模型,“林长老说,要把投石臂改成‘折叠式’的,平时能收起来,方便运输;还在底座加了轮子,能推着走,不用再靠人抬了。”
我接过模型,演示给苏晴看:“你看,以前的投石机只能固定在一个地方,蒙古人要是绕到侧面,咱们就没办法了。现在改成这样,能随时调整方向,机动性强多了。另外,还在投石兜里加了‘活扣’,扔石头的时候能更精准,说不定能直接砸中蒙古人的回回炮。”
苏晴眼睛一亮:“这法子好!要是能多做几架,到时候咱们就能在城墙上灵活调动,蒙古人不管从哪个方向攻,都能对付。”
正说着,丘处机带着两个全真教弟子来了,手里捧着一叠黄色的纸:“林长老,你要的‘防火纸’我们做好了。用硫磺、硝石和纸浆混在一起,泡过之后晾干,铺在城墙上,能挡住蒙古人的火箭。”
我拿起一张试了试,纸又厚又韧,还带着点硫磺的味道。“太好了!”我赶紧让人把防火纸送到城墙那边,“把这些纸铺在箭楼和城门上,再用水喷湿,双重保险。另外,再做些‘防火毯’,用浸过防火纸浆的麻布做,蒙古人要是用火攻,咱们能用这个灭火。”
军工坊里的效率越来越高,各门派的工匠们渐渐找到了配合的节奏——昆仑派负责机关设计,丐帮负责锻造和组装,全真教负责制作防火、防水的材料,峨眉派则负责制作毒箭和烟雾弹。有时候一个武器要改个七八遍,比如那把“连发破甲弩”,一开始齿轮总卡壳,王铁匠就把弩臂加粗了半寸;后来射速慢了,昆仑弟子又把齿轮的齿数调整了,最后试射的时候,一口气射了十支箭,每支都穿透了四层木板,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这天晚上,我留在军工坊加班,琢磨着怎么改进回回炮的“炮弹”。原来的石头弹威力不够,我想试试用“火药包”——把火药装在陶罐里,插上引线,扔出去的时候点燃引线,说不定能炸伤一片蒙古人。
正画着图纸,陈默拿着一份情报跑进来:“林长老,蒙古人的先锋部队已经到离襄阳一百里的地方了,估计再过三天就能到城下。另外,探子说他们这次带了二十多门回回炮,比上次多了一倍!”
我心里一沉,赶紧把图纸收起来:“通知各门派,加快备战速度!军工坊这边,优先赶制连发弩和改良投石机,火药包也要尽快做出来。另外,让城墙上的弟子们加强巡逻,一旦发现蒙古人的踪迹,立刻发信号。”
陈默刚走,苏晴就端着一碗热汤进来:“忙到现在还没吃饭吧?先喝点汤暖暖身子。”她看着我桌上的图纸,“还在想火药包的事?要不要让峨眉弟子帮忙做引线?我们做暗器的引线都很细,还不容易断。”
我接过汤,心里暖暖的:“好啊,那就麻烦你们了。对了,让弟子们把引线做得长一点,至少要能燃烧三秒,不然扔出去的时候容易炸到自己人。”
苏晴点了点头,又说:“静玄师太让人送了五十把‘峨眉刺’过来,给丐帮的情报弟子用。这玩意儿轻便,还能藏在袖子里,蒙古人要是派人潜入城内,正好能用这个对付他们。”
我想起之前蒙古人派死士潜入的事,赶紧让人把峨眉刺送到情报堂:“让陈默给每个情报弟子配一把,再教他们几招近身格斗的技巧。另外,在城内的主要路口设置‘暗哨’,用丐帮的‘暗号’联络,一旦发现可疑人员,先控制起来,再仔细盘问。”
接下来的三天,襄阳城像上紧了发条的钟,所有人都在跟时间赛跑。城墙上的防火纸和防火毯铺好了,连发弩和改良投石机也安装到位,外城防线的陷阱里插上了尖木,战壕里灌满了水——蒙古人要是想跨过战壕,要么被尖木扎伤,要么掉进水里,给我们争取射击时间。
第三天傍晚,城墙上的哨兵突然发出了信号——蒙古人的先锋部队到了!我赶紧登上城墙,用望远镜一看,远处的地平线上黑压压一片,全是蒙古人的骑兵,后面还跟着几架回回炮的影子。
“各就各位!”我大声下令,“丐帮弟子守住街巷和外城防线,峨眉和全真教弟子守住城墙,昆仑派弟子负责操控投石机和连发弩!准备迎战!”
城墙上的弟子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搭起弓箭,有的调整投石机的角度,有的检查防火毯是否铺好。夕阳下,襄阳城的城墙像一条钢铁巨龙,静静等待着即将到来的血战。
我摸了摸怀里的青铜丐钵,钵身微微发热,像是在回应我的心跳。我知道,这场仗不好打,但看着身边这些并肩作战的兄弟,看着城下平静的襄阳城,我心里没有害怕,只有坚定——不管蒙古人有多少兵力,有多么厉害的武器,我们都会守住这里,守住我们的家园。
夜幕慢慢降临,蒙古人的营地在城外十里处扎了下来,篝火像星星一样散布在黑暗中。我留在城墙上,跟各门派的掌门商量着明天的作战计划。丘处机提议用“夜袭”,派一支精锐小队去烧蒙古人的粮草;玄真道长则建议先坚守,等蒙古人攻城的时候,再用连发弩和投石机反击;苏晴则担心蒙古人会用回回炮直接轰击城墙,提议在城墙内侧再修一道临时的土墙。
我把大家的意见都记下来,最后决定:“今晚先派情报弟子去摸清蒙古人的粮草和回回炮的位置,明天一早,先用改良投石机扔火药包,打乱他们的阵型,再派小队去偷袭粮营。城墙内侧的临时土墙也要抓紧时间修,防止城墙被攻破。”
大家都表示同意,各自回去安排。我站在城墙上,望着蒙古人的营地,心里默默盘算着——明天,就是检验我们这些天备战成果的时候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拼尽全力,为了襄阳,为了南宋,也为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夜风一吹,带着点凉意,我紧了紧身上的衣服,转身往城下走。军工坊里还亮着灯,工匠们还在赶制武器,我得去看看,再给他们加把劲。毕竟,明天的胜利,离不开他们手里的每一把弩、每一支箭、每一门投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