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腹地,一条贯穿南北、连接主要水系与朔阳城的漕渠,在历经数年的施工后,终于宣告全面修缮完工。这条漕渠的畅通,对于朔方而言意义重大,它将极大改善内部物资转运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加强核心区域与各边郡的联系,是支撑朔方庞大战争机器和内政发展的血脉通道。
主持这项庞大工程的,是林鹿麾下专司漕运与水利的官员——陆明。陆明年约四旬,面容清瘦,常年的奔波让他皮肤黝黑,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透着实干家的精明与坚韧。他并非显赫出身,而是凭借其在水文地理、工程测算以及漕运调度方面的卓越才能,被林鹿破格提拔。
修缮工程动用了大量人力,其中不乏被俘的敌方士卒,进行“劳动改造”。原河西大将张骏的副将李亢,便在其中。李亢在黑水河谷之战中被朔方生擒,因其将领身份,未被简单处决,而是被押解至后方参与劳役。
起初,李亢心中充满屈辱与不甘,身为河西悍将,如今却与囚徒、民夫为伍,整日与泥土、石块打交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目睹朔方高效的工程组织、充足的物资保障以及陆明身先士卒、调度有方的作风后,他的心态悄然发生着变化。
陆明也注意到了这个沉默寡言却气质不凡的俘虏。他发现李亢虽不擅具体工技,但在管理囚徒劳役、协调不同队伍分工、甚至处理一些突发的小规模骚动时,展现出了一种军旅中人特有的果断和条理。尤其是在一次因连日暴雨导致渠岸局部塌方,民夫囚徒乱作一团的危急时刻,李亢竟主动站出来,厉声呼喝,迅速稳住了场面,并指挥人手有序抢险,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事后,陆明特意找来李亢谈话。
“李将军,今日之事,多亏你了。”陆明语气平和,并无胜利者的倨傲。
李亢微微躬身,态度不卑不亢:“陆大人言重,李某不过尽些本分,不愿见工程受损,徒增伤亡罢了。”他顿了顿,补充道,“昔日在军中,也常督造营寨、调度辅兵,略懂些粗浅管理之法。”
陆明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他深知,能将数千乃至上万兵马指挥得如臂使指的将领,其组织协调能力绝非“粗浅”二字可以概括。此后,陆明便有意识地将一部分囚徒劳役的管理工作交给李亢负责,甚至在一些物资调配、工期进度的统筹上,也会征询他的意见。
李亢并未推辞,反而认真对待。他将管理军队的那套方法稍加变通,用于管理这些囚徒和民夫,竟也颇见成效,使得他负责的工段效率明显提升,纠纷减少。他并非背叛河西,而是一种职业军人的本能,见不得混乱和无序,同时也隐隐觉得,在这朔方之地,似乎有一种不同于河西的勃勃生机。
漕渠竣工典礼上,水流滚滚,舟楫试航成功。林鹿亲临现场,对陆明及所有参与工程的吏员、工匠、民夫予以嘉奖。陆明在汇报功绩时,特意提到了李亢的贡献。
“主公,此次工程能如期完成,除上下用命外,降将李亢亦功不可没。其于调度管理、稳定人心方面,颇有才干,助臣良多。”陆明实事求是地陈述。
林鹿闻言,目光投向站在劳役队伍前列、身形依旧挺拔的李亢。他记得这个河西将领,作战勇猛,被俘后也未曾卑躬屈膝。
“李亢。”林鹿开口,声音平稳。
“罪将在。”李亢上前一步,单膝跪地。
“陆明为你请功,言你于工程有益。你本河西将领,如今可还心念旧主?”林鹿直接问道。
李亢沉默片刻,抬起头,目光复杂:“回禀将军,薛铭弑父夺位,非明主所为。罪将……已无旧主可念。至于河西……那是生我养我之地,感情复杂,难以言表。然罪将如今身为阶下囚,唯求苟全性命,若蒙不弃,愿凭些许微末之能,效力麾下,以赎前罪。”
他的回答,既撇清了与薛铭的关系,也坦诚了对故土的复杂情感,更表达了归顺的意愿,可谓滴水不漏。
林鹿深深看了他一眼,并未立刻做出安排,只是淡淡道:“你的才能,本将军知晓了。且先下去吧。”
李亢再次行礼,退入人群中。他知道,自己的命运,或许将因这次漕渠工程和陆明的评价而迎来转机。而林鹿心中,则开始考量如何妥善安置和使用这位经验丰富的河西降将。朔方的发展,正需要吸纳各方面的人才,无论其来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