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怀运被勒令于府中闭门思过,虽未直接下狱,但其势已颓。朝野上下,嗅觉敏锐者皆知,狄公此番是动了真格,王府这棵大树,怕是风雨飘摇。一时间,往日与王府往来密切的官员人人自危,门庭若市之景不复存在。
狄仁杰并未因暂时的优势而有丝毫松懈。他深知,武怀运经营多年,树大根深,其潜藏的力量绝不容小觑。所谓的闭门思过,不过是权宜之计,若不能趁此机会找到无可辩驳的铁证,一旦让武怀运或其党羽缓过气来,反扑必将更加凶猛。而那个神秘的“承天”,更是隐藏在重重迷雾之后,随时可能发出致命一击。
内卫府的书房再次成为风暴的中心。狄仁杰坐镇于此,一道道命令发出,接收着来自各方的信息。
对“金鳞记”残余网络的清理仍在继续,但收获甚微,显然对方早已做好了断尾求生的准备。对王府的暗中监控也未有突破性进展,王府如同一个密不透风的铁桶,内外信息隔绝。
突破口,似乎只剩下那个失踪多年的“吴明”,以及宫中可能存在的内应。
“‘吴明’……墨香斋……王府管事……”狄仁杰反复推敲着这条线索。一个能接触到“金鳞记”核心账务,且与梁王府有关联的人,绝不可能凭空消失。他必然以另一种身份,隐藏在某个角落。
“查!当年与‘吴明’几乎同时离开洛阳,或是之后一段时间内,王府及其关联势力中,有哪些人得到了破格提拔,或是被委以了新的、不寻常的重任?特别是那些背景看似清白,但晋升轨迹异于常人者!”狄仁杰下达了新的指令。他相信,以“吴明”之能,武怀运绝不会让其闲置,必然会赋予其更重要的角色,只是身份必然已经洗白变换。
另一方面,对于宫中的调查,狄仁杰更加谨慎。他动用了武则天赋予的“询问之权”,以协助调查“九幽”余孽,清查宫内安全隐患为由,开始对内侍省、殿中省等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梳理,尤其是与已故太监钱福有过交集,或职责涉及宫室修缮、物资采买等可能接触外部的人员。
这项工作繁琐而细致,犹如大海捞针。
净云寺中,李元芳的情况一日好过一日。有那“镇物”玉璋随身温养,加之慧明大师的佛法疏导与太医的精心用药,他体内的阴邪气机已被逐步拔除。虽元气尚未完全恢复,不能动武,但已能下榻缓行,神智清明。
这日,狄仁杰抽空前来探视。
“大人!”李元芳见狄仁杰到来,欲起身行礼。
“躺着,不必多礼。”狄仁杰按住他,仔细端详其面色,见已大有起色,心中欣慰,“看来恢复得不错。”
“托大人洪福,慧明大师医术通神,已无大碍。只是……”李元芳眉头微蹙,脸上带着愧色,“属下无能,在此养伤,不能为大人分忧,反倒累大人牵挂。”
狄仁杰摆摆手:“你平安无事,便是对我最大的助力。‘九幽’一案,已有重大进展。”他将朝堂之上弹劾武怀运,以及其被软禁之事简要告知。
李元芳听罢,眼中精光一闪:“武怀运?果然是他!大人,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动?可需属下……”
“你眼下唯一要务,便是好生休养。”狄仁杰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武怀运虽被软禁,但其党羽仍在,那‘承天’更是隐匿未出,危机四伏。我需要的是一个完全康复的李元芳,而非一个带伤逞强的病人。”
李元芳深知狄仁杰所言在理,只得按下心中急切,应道:“属下明白。”
狄仁杰又道:“你且安心在此,寺外我已加派了人手,安全无虞。待你痊愈,自有重任相托。”
离开净云寺,狄仁杰刚回到内卫府,便接到了两条重要的回禀。
其一,关于宫中排查。在对内侍省一名负责采办公公进行例行询问时,此人神色慌张,言语闪烁,虽未问出实质内容,但其异常反应引起了调查人员的注意。深入一查,发现此人与王府一名已被秘密控制的外管事,竟是同乡,且近期有过隐秘接触!
其二,也是更关键的一条!根据狄仁杰之前要求排查与“吴明”同期身份变动者的指令,内卫发现,大约在“吴明”消失后不到一年,王府一位原本不甚起眼的典签(掌管文书的小官),名叫赵六,突然得到了武怀运的赏识,被破格提拔,外放至淮南道扬州担任市舶司的一名重要属官,掌管海外贸易文书勘合。而扬州,正是“金鳞记”早年重要的海外贸易口岸之一!这个赵六,出身寒微,背景简单,但其晋升之快,与其资历完全不符!
“赵六……扬州市舶司……”狄仁杰眼中光芒大盛!时间点、晋升轨迹、与“金鳞记”业务的关联,诸多巧合汇聚一处,那便不再是巧合!
“立刻派人,秘密前往扬州!查明这个赵六的所有情况,尤其是他这些年的行为、交往,以及……他与王府是否仍有秘密联系!要快,要隐秘!”狄仁杰感到,自己可能已经触摸到了那把关键钥匙的边缘!
同时,他下令加强对那名神色慌张的采办公公的监控,但暂不逮捕,以免打草惊蛇。他要看看,这条线,会牵出宫中的哪条“大鱼”。
案情,终于在看似山穷水尽之处,显现出柳暗花明的迹象。狄仁杰站在窗前,望着庭院中开始抽出新绿的柳枝,心中清楚,最后的对决,正在悄然临近。他必须赶在对手反应过来之前,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