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苏明远强作镇定地来到尚书省,却发现气氛比昨天更加诡异。不仅同僚们的目光更加异样,连往日恭敬的下属们也显得有些疏远。
更要命的是,他刚坐下,就有一名衙役匆匆走过来:苏大人,京兆尹府有请。
京兆尹府!那是专门负责京城治安的衙门。苏明远心中一沉,看来事情比想象的更严重了。
李侍郎走过来,神情凝重:明远,我听说赵尚书昨夜已经正式向京兆尹提出申诉,要求彻查此事。你...准备好了吗?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大人,下官行得正坐得直,有什么好怕的?
话是这么说,但政治斗争从来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李侍郎压低声音,我听说,已经有站出来,声称亲眼看见了你们私会的场面。
什么?还有证人?苏明远感到背脊发凉。这说明对方不仅仅是造谣,而是做了周密的准备。
来到京兆尹府,苏明远见到了京兆尹王大人。此人五十来岁,面容严肃,在京城官场上颇有威望。
苏大人,王京兆尹开门见山,想必你也知道外面的传言了。赵尚书已经正式申诉,要求本府彻查此事。你有什么要说的?
苏明远恭敬地回答:大人,下官自问清白,这些传言纯属诽谤。下官愿意配合府上的任何调查。
王京兆尹点点头:好,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直说了。有证人指控,说在三月十五的夜晚,看见你翻墙进入赵府后花园,与赵小姐幽会。你如何解释?
三月十五?苏明远仔细回忆,那天晚上下官在府中处理公务,一直到深夜二更时分才休息。府中管家、书童都可以作证。
是吗?王京兆尹拿出一份供词,但是这位证人说得很详细,说是在子时前后看见的,时间、地点都很具体。
苏明远看了看那份供词,证人署名为市民李四,但内容详细得令人生疑。他心中暗想,这个李四必然是被人收买的假证人。
大人,苏明远说道,下官从未见过这位李四,也不知他为何要作伪证。下官建议府上可以传唤下官府中的人员作证,相信能够证明下官的清白。
王京兆尹沉思了一下:好,既然如此,本府会派人调查。不过在调查期间,你暂时不要离开京城。
从京兆尹府出来,苏明远的心情更加沉重。很明显,对方已经做了周密的布局,不仅散布谣言,还安排了假证人。这绝不是一般的嫉妒报复,而是有组织的政治攻击。
回到府中,刘先生已经在等待他了,神情兴奋:老爷,有发现了!
苏明远急忙问道:查到什么了?
刘先生拿出一张纸:我按照您的吩咐,分别调查了传言的源头。经过多方打听,发现最早传播这个消息的是一个叫王小二的茶贩子。
茶贩子?苏明远有些疑惑。
对,但是这个王小二很有问题。刘先生分析道,他平时就是个普通的小商贩,消息来源有限。但这次他却知道得异常详细,连您的行踪都了如指掌,这很不正常。
苏明远觉得有道理:那你有没有查到他是从哪里听来的?
这正是关键所在,刘先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经过我的多方调查,发现这个王小二最近突然富裕了起来,买了新房子,还娶了小妾。而他的茶叶生意并没有什么起色。
这个发现让苏明远眼前一亮。一个普通茶贩子突然富裕,这绝不是偶然。
更重要的是,刘先生继续说道,我还发现了另一个线索。那个在京兆尹府作伪证的李四,和王小二住在同一条街上,两人平时有来往。
原来如此!苏明远恍然大悟,看来这些人都是被收买的。但是谁有这样的财力和动机?
刘先生拿出另一张纸:我按照您提到的那几个可疑人员,分别进行了调查。发现最有嫌疑的是工部侍郎赵文斌。
赵文斌?为什么是他?
首先,他对您的改革一直很不满,认为是您抢了他的风头。其次,在上次危机应对中,他提出的方案被否决,而您的方案被采纳,让他颜面扫地。刘先生分析道,最重要的是,我发现他的一个心腹,最近和那个王小二有过接触。
这个发现让苏明远既愤怒又兴奋。愤怒的是,没想到同僚之间的嫉妒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兴奋的是,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有什么证据吗?苏明远问道。
证据还不够确凿,但线索很明确。刘先生说道,我建议我们继续深入调查,同时要小心应对。赵文斌在工部经营多年,势力不小,不能轻易得罪。
苏明远沉思了一下,做出决定:既然如此,我们就将计就计。既然他要玩这种游戏,我们就陪他玩到底。
您打算怎么办?
苏明远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面上我们继续配合京兆尹府的调查,证明自己的清白。暗地里,我们要收集赵文斌指使他人造谣的证据,然后给他一个意外的反击。
接下来的几天,苏明远表现得非常配合。京兆尹府传唤他府中的管家和书童作证,他全力配合。这些人的证词都证明了他在传言所说的时间里确实在府中,没有外出。
同时,苏明远还主动提出,愿意让京兆尹府查验他的日记和文书,以证明自己的行踪。这种坦然的态度让很多人开始相信他的清白。
但是,对方也没有闲着。那个李四在接受进一步询问时,竟然能够描述出更多的,包括苏明远当晚穿的衣服颜色、说话的语调等等。
这让京兆尹王大人也感到困惑。如果李四是假证人,为什么能说得这么详细?如果苏明远真的清白,那这些细节从何而来?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的时候,刘先生带来了重大突破。
老爷,找到关键证据了!刘先生兴奋地说道,我派人暗中监视那个王小二,发现他昨天夜里偷偷去见了一个人。
什么人?苏明远急问。
赵文斌的心腹幕僚张师爷!刘先生拿出一份详细记录,而且,我还发现了更重要的事情。
什么事?
那个作伪证的李四,其实根本就没有见过您。他之所以能够描述得这么详细,是因为有人专门指导他,告诉他应该怎么说。
刘先生压低声音:我通过关系,接触到了李四的妻子。她透露说,李四最近确实得了一笔钱,而且有人经常来找他,教他怎么在官府面前说话。
这个消息让苏明远大喜过望:太好了!这就是我们需要的证据!
不仅如此,刘先生继续说道,我还查到了更多的细节。指导李四作伪证的人,正是赵文斌府中的一个管事。而这个管事,又是听从张师爷的指示。
苏明远意识到,反击的时机到了。但是,如何反击才能既证明自己的清白,又不至于与赵文斌彻底撕破脸皮,这需要智慧。
经过深思熟虑,苏明远制定了一个巧妙的计划。
第二天上朝时,苏明远主动向皇帝奏请:陛下,臣近日受到诽谤攻击,虽然问心无愧,但也深感朝廷纪律之重要。臣请求陛下严查造谣传谣者,以正朝纲。
这个奏请让朝中诸臣都吃了一惊。一般人遇到这种事情都是想息事宁人,苏明远却主动要求彻查,这需要多大的底气?
皇帝也有些意外:苏爱卿,此事京兆尹府不是已经在调查了吗?
回陛下,京兆尹府的调查主要针对臣是否有不当行为。但臣以为,更重要的是要查出造谣的源头,严惩幕后主使,以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苏明远义正词严地说道。
皇帝点点头:爱卿所言有理。那你有什么建议?
苏明远早有准备:臣建议由御史台牵头,会同京兆尹府和大理寺,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此案。不仅要查明臣是否清白,更要查出造谣者的身份和动机。
这个建议得到了皇帝的赞同,也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支持。毕竟,如果任由造谣传谣者横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但是,苏明远注意到,赵文斌在听到这个建议时,脸色明显变了变。虽然很快恢复正常,但那一瞬间的惊慌已经被苏明远捕捉到了。
更让苏明远满意的是,皇帝当即下旨,成立联合调查组,限期一个月查明真相。
朝会结束后,苏明远故意走到赵文斌面前,笑着说道:赵大人,这次多亏您支持联合调查的建议,下官深表感谢。
赵文斌勉强笑了笑:苏贤弟客气了,维护朝廷纪律,人人有责。
但苏明远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慌乱和敌意。看来,这位赵侍郎已经意识到形势对自己不利了。
回到府中,苏明远立即召见刘先生:现在联合调查组已经成立,我们要抢在他们前面,把所有证据都整理好。一旦时机成熟,就给赵文斌致命一击。
刘先生兴奋地说道:老爷英明!这一手真是高明,既证明了自己的坦荡,又逼迫对方露出马脚。现在赵文斌肯定坐立不安,说不定会做出更多的错误决定。
苏明远点点头:接下来的几天是关键期。我们要密切监视赵文斌的动向,同时继续收集证据。这场较量,我们一定要赢!
夜幕降临,京城的灯火依然辉煌。但在这繁华的表面下,一场看不见的较量正在激烈进行。
苏明远站在书房窗前,望着远处的灯火,心中既有紧张,也有期待。他知道,这场绯闻风波只是权力游戏的一个小小片段,但如果能够成功应对,将会大大提升他在官场上的地位和威望。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事件,他深刻认识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和残酷。在这个权力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要想在这个世界里生存和发展,仅仅有才华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智慧、有手段、有魄力。
风暴还没有结束,但苏明远已经做好了迎接最后决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