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皇帝宣布成立税赋改革试点督办小组,由苏明远担任主事,李及、薛奎协助,负责选定试点地区并推进改革。
这个任命一出,朝中又是一片哗然。
散朝后,苏明远还没走出宫门,就被几个官员拦住了去路。
为首的是户部员外郎赵安,刘侍郎的心腹。他拱手道:苏大人,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大人请讲。
苏大人此番改革,雄心壮志,令人钦佩。赵安皮笑肉不笑,只是在下有个疑问,不知苏大人选定的试点地区,是否已经上报?
还在斟酌之中。
哦?那在下斗胆提个建议。赵安道,川蜀地区税赋问题严重,民怨沸腾,苏大人何不选那里作为试点?
苏明远心中冷笑。川蜀地区山高路远,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赵安这是要给他挖坑。
赵大人的建议,明远会考虑。他不置可否。
还有河北三镇,那里军事压力大,税赋负担重,也很适合改革。另一个官员接话。
河北三镇更不好办,那里的节度使们权力极大,朝廷都难以节制,更别说推行改革了。
诸位的建议,明远都会认真考虑。苏明远不动声色,不过试点地区的选择,需要综合考量,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定的。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赵安等人对视一眼,我们就等着看苏大人的高见了。
说完,几人各自散去。
苏明远望着他们的背影,眉头紧锁。看来对方已经开始行动了,要在选择试点地区这一环节就给他使绊子。
回到户部,他立即召集心腹商议。
大人,他们这是要把最难的地方塞给咱们。李安忧心忡忡,川蜀、河北,哪个不是硬骨头?若是选了这些地方,恐怕改革还没开始就要夭折。
不选又不行。苏明远沉思道,若是都挑容易的地方,他们又会说咱们避重就轻,不敢碰硬的。
那怎么办?
既要有硬的,也要有软的。苏明远在纸上写下几个地名,川蜀和河北,咱们各选一个,表明不畏艰难的态度。但同时也选几个相对容易的,确保能出成绩。
他顿了顿,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难啃的骨头,咱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应对策略。
接下来几天,苏明远全力准备试点方案。他不仅要选定地区,还要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更要考虑各种可能的阻力和应对措施。
三日后,他将完整的试点方案呈给了皇帝。
方案中,他选定了五个试点地区:江南某富庶县、他的故乡县、中部两个普通州县,以及川蜀某县。
这个选择既有代表性,又相对务实。川蜀那个县虽然在川蜀地区,但不是最难的,属于中等偏难,既表明了态度,又不至于完全不可能成功。
皇帝看完方案,点了点头:考虑得很周全。准奏。
但这只是第一关。
真正的挑战在执行过程中。
方案获批后,苏明远开始着手实施。他首先向各试点地区派出了督察组,由他亲自挑选的可靠官员组成,前往地方进行前期调查。
然而,还没等督察组出发,问题就来了。
大人不好了!这天,李安慌慌张张跑进来,川蜀那边传来消息,说当地发生了民乱,县令被围,局势混乱,暂时无法接待朝廷的督察组。
苏明远一愣:民乱?怎么会突然发生民乱?
说是因为税赋过重,百姓不堪重负,集体抗税。李安递上一份奏报,地方官府请求朝廷派兵镇压。
苏明远看完奏报,冷笑一声。
这明摆着是有人故意搞出来的。川蜀那边的地方势力,为了阻止改革,故意激化矛盾,制造混乱,让他的改革无法进行。
大人,这该如何是好?李安担忧道,若是川蜀那边搞不定,咱们的试点计划就要受影响了。
不慌。苏明远沉思片刻,传令下去,让督察组暂缓前往川蜀,先去其他几个地方。至于川蜀的事,我自有办法。
当天下午,他求见了皇帝。
陛下,臣以为,川蜀民乱,不能简单地用兵镇压。苏明远跪在御前,民乱的根源在于税赋过重,若不解决根本问题,只是镇压,只会激起更大的反抗。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理?
臣请求亲自前往川蜀,一方面安抚民心,承诺减轻税负;另一方面调查当地官员的问题,该惩处的惩处。苏明远道,只有让百姓看到朝廷的诚意,看到改革的决心,才能平息民乱。
皇帝沉吟良久:川蜀路远,又有民乱,你此去恐怕凶险。
臣不惧。苏明远坚定道,臣既然主导这次改革,就要负责到底。再说,这正是向天下百姓表明朝廷决心的好机会。
皇帝赞许道,就依你所言。朕给你一道圣旨,允许你先斩后奏,若地方官员有不法行为,可就地处置。
臣谢陛下隆恩。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谁都没想到,苏明远竟然敢孤身犯险,亲自前往川蜀平乱。
当晚,王旦又把他叫到府上。
明远,你这是何苦?王旦叹道,川蜀那边明摆着是个陷阱,你这一去,生死未卜。
王相,明远心中有数。苏明远道,若是这次退缩了,以后更没有机会推行改革。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可你想过没有,若是出了什么意外……
那就是明远命该如此。苏明远平静道,但明远相信,只要诚心为民,就一定能化险为夷。
王旦看着他,良久才叹息:罢了,你既然决意如此,老夫也不拦你。只是你要小心,到了川蜀,万事以安全为重。
明远记住了。
临行前夜,苏明远在书房里写了几封信。
一封给王先生,告诉他如果自己出了意外,故乡的义学就托付给他了。
一封给妻子,叮嘱她好好照顾自己和家人。
还有一封,是写给他自己的。
……吾自穿越至此,已逾数载。从一介书生到状元及第,再到如今位列公卿,可谓一路顺遂。然细思之,吾来此世间,究竟为何?
若只是为了功名利禄,大可随波逐流,何必如此折腾?吾之所以坚持改革,不过是想让这世道更公平一些,让百姓少一些苦难。
此番川蜀之行,凶吉未卜。但吾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到底。纵使前路艰险,吾亦无悔。
若吾能归,当继续推进改革,不负此生;若吾不能归,也算是为理想而死,虽死犹荣。
写完,他将这封信收好,锁进了书箱。
窗外,秋风萧瑟。
明日,他就要启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