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橘猫当上集市的巡逻队长,项圈是用辣条绳编的,走起路来叮当响。
我爸在集市中央支了个摊,教娃娃们种辣条,教具就是各色猫毛。
黑毛当肥料,白毛当除虫药,花毛混土里能保湿。
孩子们学得认真,兜里都揣着猫饼干当学费。
我妈搞起辣条猫饭套餐,流浪猫们闻着味全来了。
她边炒菜边哼歌,锅铲挥得像指挥棒。
蒋烨搭了个猫用充电桩,用太阳能板铺成猫窝形,猫趴上面晒太阳就能给辣条田供电。
集市整天飘着辣条香,基站天线绑满了彩色猫尾毛,风吹起来就像彩虹旗。
夕阳下头,猫群拖着小车送菜,车轱辘是旧无人机零件改的,跑起来悄没声。
老橘猫巡逻可有派头,遇见摊贩缺斤短两就蹲秤盘上。
小七抓老鼠抓出心得,现在训练老鼠帮运辣条籽。自从不吃老鼠后,这帮小家伙干活比人还利索。
有回电视台采访,老鼠们居然对着镜头作揖!含义就是叩谢小七带猫头不吃它们。
辣条摊生意火爆,包装上的猫毛供不应求。
猫群现在按时上班,准点掉毛。基站维护员学会了猫语,天天跟清洁猫们开会,内容大概是哪根天线灰多需要重点舔。
孩子们种辣条种出瘾,家里没院子的就把阳台全改成了猫毛辣条田。
我爸编了本《猫毛种植指南》,插图全是猫爪印。
我妈的猫饭推出外卖服务,送餐员清一色是骑小车的老鼠,戴着小头盔可神气了。
蒋烨的充电桩扩建成充电广场,猫窝形状的太阳能板铺满了半条街。
猫们午休都爱趴上头,既充电又补钙。
电充满自动断电,亮起鱼形指示灯,猫就知道该换班了。
集市现在全天候热闹,夜市的辣条摊挂起猫眼灯泡。
基站天线绑着荧光猫毛,远看像星空落在人间。
老鼠运输队戴起反光背心,小七就像个小学校长一样带队巡逻。
王奶奶的仙人掌辣条成了镇宝,切片分给每家当种苗。
猫群负责授粉,打滚沾满花粉再蹭到花蕊上。
今年辣条丰收,个个带上天然猫爪印,不用贴认证标了。
夕西下时最壮观:猫群拖车送菜回来,老鼠运输队交接工作,充电桩亮起一片鱼灯。
辣条香混着猫饭味飘满街,基站天线转动着扫出彩虹光。
我爸的种植班出了高徒:有个娃用猫毛种出了心形辣条。
我妈的猫饭卖到了邻镇,老鼠车队系着铃铛叮当跑。
蒋烨正在研究用猫呼噜发电,跟我说比太阳能还稳定。
老橘猫退休了,项圈挂进镇博物馆里。
小七接任了巡逻队长,老鼠们见它就立正敬礼。
集市立起猫猫纪念碑来,铜铸的辣条田里趴着打盹的猫。
如今全镇的空气甜得像糖,辣条田夜里绿莹莹的一片。
猫按时上班,老鼠准点送货,基站天线永远锃亮。
谁家要做辣条,开窗喊声“需要认证”,准有猫跑来掉撮毛。
最后一道夕阳落在充电广场,猫们在太阳能板上摊成毛饼。
辣条摊收摊前总要喊:“明日认证已约满!”
小七蹲纪念碑顶甩尾巴,影子拉得老长,盖住了整个欣欣向荣的小镇。
随后的几天内,我妈在发光菜地里发现了宝贝,是几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辣椒苗,混在辣条中间偷偷长成了。
她顺手摘了几个炒肉片,好家伙,锅铲刚翻两下就熔穿了锅底!
辣味儿跟长了腿似的很快窜遍全镇,王奶奶在腌泡菜的时候,辣气钻进坛子,“砰”地一声把屋顶炸出个窟窿。
这下可好,全村人集体打起了喷嚏,连睡觉也不能避免辣出来的眼泪鼻涕,晾衣绳上挂满了床单。
我爸偷偷捡了几颗辣椒籽,想种到气象站旧址去,结果刚揣兜里,裤袋就冒出青烟,赶紧掏出来扔进铁饼干盒。
蒋烨连夜设计防辣面具,滤芯塞满了猫毛。别说,还真管用。
我帮着老妈炒辣椒,窗户直接凝出了红油膜,麻雀叫声都变嘶哑了,听着像被辣坏了嗓子。
有只笨鸟叼走颗辣椒籽,没过几天窝里冒出热气,孵出来的小鸟张嘴就喷火星子。
“这可如何是好?”
我催促着哥哥想办法,他现在都忙不过来,只回答我“别慌。”
全球各地也热闹着呢。
我看新闻画面里的撒哈拉沙漠下起暴雨,骆驼们扑腾着学游泳,驼峰里存的全是雨水。
南极磷虾泛滥,企鹅吃撑了躺冰面上打嗝,肚皮鼓得像气球。
亚马逊雨林里的发光蘑菇成了土着新路灯,晚上林子里跟迪厅一样闪瞎眼。
地球的另一边,英国佬可愁坏了,草坪一天长一米,割草机卖到脱销。
主妇们早上修剪的玫瑰丛,下午就爬满了二楼窗户。
日本便利店更离谱,饭团在货架上自发发芽,变成迷你稻田,顾客还得小心别踩到秧苗。
美国高速公路被蔓藤覆盖,养路队改用激光开路。蔓藤割了又长,最后干脆在路边立牌子:“小心蔓藤突击,每日修剪三次”。就这样还经常有车被突然冒出的藤条缠住保险杠。
回到咱镇上,我妈现在炒辣椒得穿铁匠铺特制的防护服,锅铲换成了消防斧改装的。
邻居们都练出了“辣味雷达鼻”,谁家偷吃辣条一闻就知。
有回老张头偷偷藏了根辣椒,全村猫集体挠他家门,果然猫鼻子更灵呐!
王奶奶的泡菜坛子现在用钢筋加固了,每次开坛都得戴防毒面具,仍然时不时“噗”地喷出点泡菜,在天上划出红色抛物线。
孩子们捡到当糖豆舔,然后哭得全村找牛奶喝。
好消息是我爸的气象站辣椒田到底种成了,只是需要用遥控机器人浇水,因为人靠近了就会眼泪流成河。
蒋烨的防辣面具供不应求,猫毛滤芯成了硬通货。
现在全镇猫都昂首挺胸的,毕竟身价看涨嘛。
辣味还能预报天气:要是闻到空气里辣度突然增加,准要下雨。
王奶奶现在改行当起了天气播报员,站在屋顶用喷嚏次数表示降雨量。
电视台来采访,镜头刚对准她就“阿嚏”一声,把记者喷出三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