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绩公布那天,小杨盯着成绩单上的数字,感觉像被按进了冰水里。总分比预期低了整整47分,这个数字像根刺,扎进十五岁的心脏。班主任的微信消息弹出来:小杨,这个成绩上不了重点高中,后面跟着三个省略号,像三把钝刀,缓缓割开他最后的侥幸。
妈,我考砸了。晚饭时,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父亲放下筷子,瓷碗碰撞的声音格外刺耳:平时让你多刷题,非抱着手机看什么科普视频!母亲没说话,只是把红烧肉往他碗里多夹了两块,那动作里藏着一种无声的失望。
小杨的书架上摆着《时间简史》和《三体》,他的梦想是成为天体物理学家。但中考前三个月,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你那些科幻小说先放放,重点高中的实验班要的是分数,不是想象力。那天晚上,他偷偷把《三体》塞进书包最底层,换上了《五年中考三年模拟》。
模拟考成绩像过山车,最高冲到年级前50,最低跌到200开外。数学老师用红笔在他试卷上批注:基础题丢分,典型不踏实。他盯着那个不踏实三个字,突然想起自己每次解出难题时,老师总说这题超纲了,中考不会考。
中考第一天,数学卷子发下来时,小杨的手心全是汗。最后一道大题是几何证明,他盯着图形看了十分钟,突然想起上周老师讲的超纲题。笔尖悬在纸上,最后写了字就交了卷。
我是不是太笨了?考完试,他蹲在操场角落,把脸埋进膝盖。同桌小胖跑过来拍他肩膀:别想啦,我最后三道大题都没做完呢!可小杨知道,小胖早保送了重点高中,而他连普通高中的门槛都够不着。
成绩公布后,家里像被按了静音键。父亲开始每天六点叫他起床背单词,母亲把手机里的游戏全删了,只留下学习软件。有天晚上,他听见父母在卧室吵架:都怪你,非让他学什么天文!现在怪我了?当初是谁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杨躲在被窝里,把《三体》的封面贴在胸口。书里说: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可他的岁月,似乎正在被分数文明吞噬。
七月的某天,小杨在小区花园遇见退休的物理老师王教授。老人看着他的中考成绩单,突然笑了:知道吗?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数学考得也不怎么样。他递过来一本《费曼物理学讲义》,扉页上写着:真正的科学,从不怕被分数定义。
小杨把《五年中考三年模拟》锁进了抽屉。他开始自学高中物理,在笔记本上记下光速不变原理量子纠缠。母亲发现后,没有责备,只是默默给他买了台二手显微镜。
那天晚上,他给王教授发消息:老师,我想报考天文专业。老人回他:记住,分数只是路标,不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