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意几乎是逃着跑回宿舍的。
从图书馆到宿舍的路不算长,此刻走起来却像灌了铅般沉重。傍晚的风带着凉意,吹在她发烫的脸颊上,却吹不散心头那股沉甸甸的挫败与委屈。陆辰屿那些冷静到近乎残酷的分析,像细密的针,扎破了她精心搭建的艺术幻梦,只留下满是破洞的无力感。
“需要量化”“边界清晰”“技术实现路径”……这些冰冷的词汇在她脑海里反复盘旋,和她那些流淌着生命力的构想格格不入。在他眼里,自己的灵感会不会就像小孩不切实际的涂鸦,全是无用的冗余和混乱的逻辑?
推开宿舍门,林知意闷头把自己摔进椅子里,连夏晚晴兴冲冲递来的零食都没瞟一眼。
“这是咋了?”夏晚晴察觉到她的低气压,凑过来问,“项目讨论不顺利?跟陆神吵起来了?”
“吵不起来。”林知意把脸埋进臂弯,声音闷闷的,“他根本不会吵架,只会用事实和逻辑,把你的所有想法都否定掉。”
她抬起头,带着几分沮丧,把下午讨论的经过复述了一遍——尤其是陆辰屿如何将她的构想逐一“技术性解构”的细节。
“……他说我的想法不‘务实’。”林知意最后总结,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失落,“晚晴,或许你说得对,我们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他活在代码和规则筑成的理性堡垒里,可我的日子,是感性的、模糊的,不需要那么多‘为什么’和‘怎么做’。硬凑在一起,不过是互相折磨。”
夏晚晴听完,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附和或替她抱不平,反而罕见地沉默了片刻,才若有所思地说:“意意,你先别忙着否定自己,也别急着给他下结论。”
她拉过椅子坐在林知意对面,表情认真起来:“我换个角度问你,如果今天他对你的所有构想都一味说‘好’,完全不管能不能实现,最后项目做不出来,或者做得一团糟,你会觉得他可靠吗?”
林知意愣了愣,下意识摇了摇头。
“这不就对了。”夏晚晴摊摊手,“他只是在做自己擅长的事——评估风险,规划路径。只不过他的表达方式……确实直了点,少了点……呃……‘人情味’的包装。”她努力找了个温和的说法。
“可艺术创作本来就不按逻辑走啊!”林知意带着艺术生的固执争辩,“有些感觉、有些意境,本来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什么非要用僵硬的框架把它框死?”
“我懂你的意思。”夏晚晴点点头,“但你现在不是搞纯艺术创作,是做‘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项目。科技这东西,本身就建立在严谨的逻辑和规则上。你想让科技为艺术服务,得先懂科技的‘语言’,找到能让它们对话的桥梁,而不是指望科技来迁就艺术的‘模糊’。”
夏晚晴的话像一道光,刺破了林知意沉浸在情绪里的迷雾。她忽然反应过来,自己一直固执地守护着艺术构想的“纯粹性”,却下意识回避了“怎么实现”这个核心问题。她盼着陆辰屿能理解并完美呈现自己的感性世界,却从没试着去了解他的理性世界是如何运转的。
见她神色松动,夏晚晴继续说:“而且意意,你换个思路想。他那么严谨的人,要是真觉得你的想法没价值,根本不会浪费时间跟你讨论,更不会约你明天再见。他提那些问题,其实是在认真想‘怎么实现’,而不是‘要不要实现’。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视和认可,只是方式……有点特别。”
这种解读,林知意从未想过。她回想起陆辰屿蹙眉思考的模样,他敲着键盘评估可行性的专注,还有最后那句“再评估技术边界”……好像真的不是全盘否定,更像是在找一条能走通的路。
只是这条路,得他们俩一起探索、一起开辟,不是谁单方面迁就谁。
心里的委屈和沮丧,渐渐被更复杂的情绪取代——有反思,有恍然,还有一丝隐隐的挑战欲。自己真的没法和那座“理性堡垒”沟通吗?自己的“感性之魂”,真的找不到能和它共鸣的频率吗?
她重新拿起那张被陆辰屿指出诸多问题的草图,盯着那条代表水流的曲线。如果,她试着去定义这条曲线的起点、流速变化、遇到障碍物的反应;如果,她试着把那片朦胧的云雾,拆成粒子数量、运动轨迹和透明度渐变参数……
这听起来又繁琐又“不艺术”,但或许,这就是打开那座堡垒的钥匙。
夜色渐深,宿舍楼慢慢安静下来。林知意没开大灯,只点亮了书桌上的台灯。暖黄的光晕裹着她和摊开的速写本,格外安静。
她没再天马行空地构思宏大场景,而是拿起铅笔和直尺,在原来的草图上,笨拙地、试探着添加注释——在水流曲线旁标上假想的坐标和数据点,在云雾晕染的区域用虚线划分出不同透明度的层次……
这个过程一点都不轻松,甚至有些枯燥,和她平时随心所欲的创作状态完全不同。可奇怪的是,当她强迫自己用更有条理的方式思考时,一些更具体的新灵感反而冒了出来。她忽然明白,约束有时候不是扼杀,也可能催生出更有力量的创造力。
她画得专注,连夏晚晴什么时候上床睡了都没察觉。直到脖子传来酸涩感,她才抬起头揉了揉眼睛,看向窗外漆黑的夜空,只有几颗星星零星闪烁。
明天下午三点,图书馆。看着速写本上那些生涩的“数据化”尝试,林知意心里不再只有忐忑,更多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平静。她知道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但至少,她找到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而此刻,男生宿舍的夜灯下,陆辰屿也没睡。他电脑屏幕上不再是复杂的代码,而是一个新文档,标题写着——“艺术表达要素的技术转化可行性初探”。文档里,他把林知意提到的艺术概念一条条列出来,试着用流程图和伪代码,去描述、拆解那些他曾经觉得“模糊不清”的意象。他的眉头依旧微蹙,眼神里却闪着一丝破解新谜题般的专注光芒。他隐约意识到,要打通这条通道,或许,他也得向那个从未深入了解过的“感性世界”,迈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