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恒回廊与观星圣殿度过三十载光阴后,杨烈对于“装备”一词有了全新的理解。
它不应是力量的累赘或简单的防护,而应是自身道途的延伸,是应对已知与未知威胁的活性甲壳。
这个念头浮现不久,马尔科姆便如有所感地再次出现了。
他站在观星圣殿的出口,看着气质愈发深邃沉静的杨烈,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随即化为务实。
“看来,你已准备好了。”马尔科姆没有寒暄,直接切入正题。
“知识的航船需要坚固的船身。是时候去‘匠作之间’了,为你接下来的旅程,打造真正的‘行者之衣’。”
杨烈微微颔首,这正是他所想。两人再次沉默前行,目标明确。
…
“匠作之间”的空气灼热且充斥着能量场的嗡鸣。
这里并非凡铁敲打之地,而是一座融合了超时代科技与神秘能量技艺的终极工坊。
流光溢彩的液态金属在无形的力场中塑形,纳米机械群如云雾般缭绕,编织着材料的微观结构。
负责接待的是一位名叫伊莎贝尔的女工匠大师。
她身着沾有冷却液与能量尘的工装,眼神如扫描光束般锐利,没有任何客套,直接调出全息投影界面。
“马尔科姆交代了,最高权限,材料库全面开放。”
她的手指在光屏上疾走,罗列出清单,“核心材料有几样:太空蜘蛛的原始丝腺,基础强度超越特种合金,兼具超凡韧性;少量振金线,用于构建核心能量回路与关键节点防御;以及泽格星域的特殊生物薄膜,具备环境自适应与损伤修复功能。”
她抬头看向杨烈,目光带着审视与专业的兴奋:“说出你的核心需求。或者,你已有了完整构想?”
杨烈神识早已扫过整个工坊,对各类材料的能量亲和度与物理特性了然于胸。
“核心三点:防御、能量传导、多维隐匿。”他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形态须可随心而变,不拘于形。”
伊莎贝尔挑眉,对这份极致简约的要求表示赞赏:“摒弃所有冗余功能?例如内置武器、推进系统、或者主动力场发生器?”
“不必。”杨烈的回答斩钉截铁。外物机巧过多,反易成为破绽。他追求的是人衣一体,如臂使指。
“明白了。极致的功能化与适应性。”伊莎贝尔点头,手指飞舞,全息设计图迅速成型。
“主体结构采用太空蜘蛛丝与特种纳米纤维多维混编,确保基础强度与绝对柔韧。关键能量节点与经络路径编织振金网络,最大化你的能量输出效率并构筑内部防御层。最外层复合生物薄膜,提供基础自我修复与环境拟态。”
她顿了顿,指向一个复杂的能量矩阵模型:
“防御层面,加载一个改良自克里帝国的‘被动能量偏转矩阵’,它能非主动地偏转、分散大部分能量攻击的余波,让你应对时更从容,减少自身消耗。”
接着,她神色略显凝重地提到最关键的部分,“至于多维隐匿…你提供的‘暗影结晶’与那枚徽章的神圣能量,性质相斥但位阶极高。”
“若处理得当,我能让它们在衣物能量场中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混沌帷幕’,既能规避地狱阴影的窥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神圣侧乃至常规科技的锁定。”
这个方案精准地契合了杨烈的需求与手中的独特材料,没有一丝冗余。
“可。”杨烈再次肯定。
接下来的打造过程,伊莎贝尔主导,杨烈则分出一缕神识沉浸其中,并非干预,而是感知与调和。
他“看”着振金线如何在纳米机械的操控下,完美嵌入生物基体,构成堪比人体经络的能量通道;
他“感受”着暗影与神圣两种力量在精密能量场的约束下,从激烈对抗趋于微妙的动态平衡,形成一层无形的保护性迷障。
数日之后,一件崭新的衣物呈现在能量稳定场中。
外观依旧是他习惯的朴素灰色,触手微凉,柔韧如初,重量近乎于无。
他心念一动,先天真气自然流入,衣物内部的振金网络瞬间被激活,真气流转畅通无阻,仿佛是其自身皮肤的延伸。
生物薄膜传来微弱而稳定的生命脉动,与他的呼吸隐隐相合。
同时,一层难以察觉的、混合了阴影跃动与神圣微光的复合力场自然笼罩周身,将他与周围环境无缝融合。
他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只需意念牵引,这件“行者衣”便能随意变换外形,甚至在必要时,在关键部位强化结构,形成短暂的局部甲胄。
它已不再是单纯的衣物,而是化为了他力量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件真正为他量身打造的“活性甲壳”。
伊莎贝尔看着气息与衣物力场完全融为一体的杨烈,眼中闪过成就感的亮光:
“它不会让你无敌,但能让你在星海中行走时,更隐蔽,更从容,更能专注发挥你本身的力量。”
杨烈活动了一下手脚,感受着那种无拘无束却又受到全方位守护的状态,点了点头。
“物质层面的准备,至此圆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