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帐的烛火摇曳,将李砚的影子拉得老长,投在摊开的地图上,像一柄沉默的剑。他花了整整一夜,结合落霞关的地形、己方兵力和敌军的可能动向,终于写出了一份详细的“防御方案”,核心是四个字:收缩兵力,就地补给。
天刚蒙蒙亮,他就拿着方案去找镇北侯。刚进帐,就见几个须发皆白的老将领也在,都是镇北侯从老家请来的“智囊”,据说打了一辈子仗,经验丰富得能从头发丝里数出军功。
“李参军来了?正好,这几位老将军正想听听你的高见。”镇北侯指了指旁边的座位,语气里带着几分试探。
李砚心里明白,这是让他来“过堂”的。他没坐下,直接把方案递过去:“侯爷,这是属下连夜拟定的防御方案,请您过目。”
镇北侯接过方案,刚看了两眼,就被一个穿紫袍的老将军抢了过去。老将军姓周,据说曾跟着先帝打过仗,在军中威望极高,此刻正眯着眼,一字一句地看着,眉头越皱越紧。
其他几个老将军也凑了过去,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收缩兵力?把城墙上的士兵撤下来一半,集中守几个关口?这不是胡闹吗?”
“就地补给?在城墙根种野菜?都什么时候了,还搞这些没用的!”
“还说要派小队骚扰敌军粮道,咱们就这点人,分出去就是肉包子打狗!”
周老将军把方案往桌上一拍,抬头看向李砚,眼神里满是不屑:“李参军,这方案是你写的?”
“是。”李砚不卑不亢地回答。
“哼,”周老将军冷笑一声,“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兵法有云,‘守城必固其全’,你倒好,主动放弃大半城墙,这不是给敌军可乘之机吗?还有这就地补给,等你的野菜长出来,城都被攻破八百回了!”
另一个老将军跟着附和:“就是!黄毛小子懂啥?老夫打了四十年仗,从没见过这么荒唐的防御方案!依我看,还是得死守,每一寸城墙都不能放,用滚石擂木砸,用弓箭射,跟他们拼了!”
“拼?”李砚忍不住反驳,“咱们一万对五万,怎么拼?敌军耗得起,咱们耗得起吗?粮草就够吃半个月,士兵们饿着肚子怎么拼?”
“那也不能收缩兵力!”周老将军吹胡子瞪眼,“城墙一旦有一处被攻破,敌军蜂拥而入,咱们就全完了!”
“正因如此,才要收缩兵力。”李砚走到地图前,指着落霞关的城墙,“落霞关正面城墙百丈,咱们兵力分散,处处都弱;不如集中兵力,守住东、西两个制高点和中间的瓮城,这三个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用少量兵力就能守住。其他地方不用死守,放敌军上来,再用预先埋伏的小队夹击,让他们占不到便宜。”
他顿了顿,继续说:“这叫‘以点带面’,用局部的优势弥补整体的劣势。至于就地补给,不是等野菜长出来,而是利用城墙上的缝隙、城下的空地,种些生长快的萝卜、青菜,能补充一点是一点。同时,派小队出去搜集敌军丢弃的粮草,甚至可以偷袭他们的粮道,这叫‘取用于敌’。”
“一派胡言!”周老将军气得发抖,“什么‘以点带面’‘取用于敌’,老夫听都没听过!我看你就是纸上谈兵,误国误民!”
“老将军没听过,不代表没用。”李砚直视着他,语气坚定,“这是《孙子兵法》里的‘坚壁清野’和‘兵贵胜,不贵久’的道理。敌军远道而来,粮草线长,最怕拖延;咱们守住关键据点,拖垮他们,再伺机夺取他们的粮草,才能以弱胜强。这比你们一味蛮干,把士兵们的命填进去靠谱得多!”
“《孙子兵法》?”周老将军愣了愣,随即更生气了,“什么《孙子兵法》?老夫自幼熟读兵法,怎么没见过你这种歪理邪说!”此刻被李砚怼得下不来台,只能硬撑。
镇北侯在一旁听得满头大汗,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不知道该信谁。老将军们是他请来的,经验丰富;可李砚之前用硫磺烟退敌,确实有过人之处。
“李参军,”镇北侯犹豫着开口,“收缩兵力……会不会太冒险了?万一那三个点守不住呢?”
“风险肯定有,但总比全军覆没强。”李砚语气诚恳,“侯爷可以想想,分散兵力,每个点都只有几百人,敌军集中火力攻一处,咱们守得住吗?与其处处被动,不如主动出击,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主动权?”周老将军嗤笑,“放敌军上城,还想掌握主动权?我看你是想投降吧!”
这句话戳中了李砚的底线,他脸色一沉:“老将军可以质疑我的方案,但不能污蔑我的人格!我李砚要是想投降,早在靖安王大军压境时就跑了,何必在这里费口舌!”
帐内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一个年轻些的将领见势不妙,赶紧打圆场:“周老将军也是着急,李参军别往心里去。要不……咱们找些老兵,问问他们的意见?”
镇北侯赶紧点头:“对对对,找几个有经验的老兵来问问。”
很快,老赵和几个参加过多次守城战的老兵被请了进来。他们听了李砚的方案,又听了周老将军的死守主张,都陷入了沉思。
老赵犹豫着开口:“侯爷,老将军,俺觉得……李参军的法子或许可行。上次守粮草营,他就是用少数人,设了圈套,打退了敌军。要是把兵力集中起来,守那三个点,说不定真能守住。”
另一个老兵也说:“俺以前跟着老将军守过城,兵力分散的时候,确实容易被敌军撕开口子。有时候看着处处都有人,其实处处都顶不住。”
周老将军见老兵们也支持李砚,气得吹胡子瞪眼,却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
镇北侯看着李砚,又看了看地图,终于咬了咬牙:“好!李砚,我就信你这一次!你的方案,我准了!需要什么人手、物资,尽管开口!”
李砚松了口气,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知道,说服这些老顽固不容易,但为了能守住落霞关,他必须坚持。
“多谢侯爷信任。”李砚抱拳行礼,“属下需要三百名精锐,组成突袭小队,负责偷袭敌军粮道;再需要五百名工匠,赶制投石机和火箭;另外,还请侯爷下令,让士兵们在城墙上的缝隙里种上萝卜籽,越多越好。”
“行!都给你!”镇北侯大手一挥,“周老将军,你们几位就协助李参军,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周老将军哼了一声,别过头去,显然还是不服气。但李砚已经不在乎了,他现在只想尽快把方案落实下去。
走出中军帐,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李砚抬头望向关外,远处的烟尘似乎又近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