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晚之前埋下的与官方联系的伏笔生效,相关部门开始介入。
艺术馆谈判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林晚晚(融合体)便已置身于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这里不是冰冷的艺术馆,而是一间位于市郊、看似普通的办公室,内部陈设简洁,没有任何标识,但空气净化系统低沉的嗡鸣和墙壁隐约的电磁屏蔽感,都昭示着此地的不凡。
坐在她对面的,是两位气质沉稳的中年人。一位自称姓陈,目光锐利,带着长期从事安全工作特有的审慎;另一位姓王,语调平和,但言谈间流露出对尖端技术领域的深刻理解。他们代表的是某个直接向最高层负责的、跨部门的特殊联合工作组。
(林晚晚(融合体)内心:终于…等到了。这一步棋,必须走得精准而稳妥。)
“林晚晚女士,”陈先生率先开口,语气平稳,不带任何倾向性,“我们注意到‘启明’近期的一些动向,以及…你通过特定渠道传递的信息。能详细谈谈吗?”
林晚晚(融合体)早有准备。她没有立刻和盘托出,而是采取了选择性坦诚的策略。她首先展示了“烛龙”项目的部分非核心但足以证明其巨大价值与社会效益的技术资料,重点阐述了其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症、重度抑郁等神经疾病方面的突破性潜力。
“这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王先生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但随即话锋一转,“不过,我们更关心的是,你提到的‘外部威胁’和‘系统性风险’。”
林晚晚(融合体)知道,关键的时刻到了。她将那个经过处理的平板再次拿出,调出了“彼岸”国内渗透网络的部分图谱,隐去了魏昌明等最敏感的名字,但清晰地展示了这个网络在学术界、资本市场的渗透广度,以及其与境外“普罗米修斯控股”等影子实体的关联。
“这个组织,自称‘彼岸’。”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他们长期觊觎‘晨曦计划’及其衍生技术,其终极目的,并非商业利益,而是试图研发并运用一种名为‘归途计划’的大规模意识干预技术,其性质…极其危险。”
她没有提及格陵兰基地的具体细节和“沙盘”的骇人真相,而是将其描述为一个“旨在非法收集和操控生物意识数据的庞大实验项目”,并强调了“启明”及她本人所遭遇的绑架、袭击等非法侵害。
“我们掌握的证据表明,他们的活动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的技术安全、经济安全,甚至…”她顿了顿,加重了语气,“…社会意识形态安全。”
陈先生和王先生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他们交换了一个眼神,显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远超寻常的商业间谍或技术窃密。
“林女士,你提供的这些信息非常重要。”陈先生沉声道,“但你也应该明白,指控需要确凿的证据链,尤其是涉及你暗示的某些…高层级人物。”
“我明白。”林晚晚(融合体)点头,“我并非要求立刻采取行动。我只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意识到这种潜在威胁的存在。‘启明’愿意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全力配合国家的调查与应对工作。”
她做出了最关键的表态:“为此,‘启明’愿意将‘烛龙’项目的全部技术资料,在设定必要安全权限的前提下,向国家指定部门进行备案。同时,我们承诺,该项技术的任何应用与开发,都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绝不被用于任何非法或危害国家安全的目的。”
这一举动,无异于将“启明”最核心的资产与国家利益进行了深度绑定。既是寻求庇护的投名状,也是将自身置于监管之下的郑重承诺。
王先生深深地看着她:“林总,这个决定,意味着‘启明’将失去部分商业自主权。”
“相比技术被滥用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点代价是值得的。”林晚晚(融合体)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我相信,只有在国家的引领和保障下,科技才能真正用于造福人民,而非成为少数人满足野心的工具。”
(林晚晚(融合体)内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彼岸”的觊觎,也为将来彻底清算他们,铺平道路。)
会谈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林晚晚(融合体)以其清晰的逻辑、确凿的证据(选择性提供)、以及顾全大局的态度,给两位负责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离开那间办公室时,天色已晚。坐进车内,林晚晚(融合体)才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袭来,但心中那块巨石,似乎松动了一些。
(林晚晚(融合体)内心:种子已经播下,接下来,就看这股力量,会如何改变了…)
她不知道的是,在她离开后,陈先生立刻拨通了一个加密电话,语气严肃:
“首长,情况基本核实。‘启明’的林晚晚…她带来的信息,可能触及一个我们未曾预料到的、深度潜伏的‘黑洞’。建议立即启动‘清源’预案的前期调查工作…”
国家的目光,已然投注于此。一场在更宏大棋盘上的博弈,悄然拉开了序幕。而“彼岸”赖以藏身的阴影,正在被一盏逐渐点亮的探照灯,无情地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