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驰的觉醒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世界更深的荒诞。图书馆小队的成员们意识到,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自身资质的限制,更是一个精心编织的、将每个人都固定在特定角色上的巨大系统。
“我们需要找到系统的核心规则,或者…一个可以利用的漏洞。”李明明在次日的图书馆集会中开门见山。他面前的笔记本上画满了复杂的逻辑图和关系网。“江驰的案例证明,即使是核心主角节点,其行为模式也存在强制性约束。约束必然存在边界和能量来源。”
“能量来源?”王苹果咬着笔帽,疑惑地问。
“维持这样一个庞大的‘剧情世界’运转,将我们所有人束缚在设定里,必然需要消耗某种能量。”李明明解释道,“就像电脑运行程序需要电力。找到这个能量来源,或者干扰它,可能比单纯对抗我们各自的‘天花板’更有效。”
张折默默地将一个新折的纸飞机放在桌子中央。这个纸飞机的机翼角度极其微妙,似乎在模拟某种能量流动的轨迹。
李明指着草图本上那个由齿轮和锁链构成的庞大机器:“关键轴承。需要找到它。”
苏晚晴一直沉默地听着,此时忽然开口:“如果…‘剧情’本身就是能量来源呢?”她看向众人,“主角的互动,配角的衬托,背景板的填充…所有这些被设定好的‘戏码’顺利上演,是否就是在为这个世界补充能量?”
这个想法让所有人心中一凛。
岑卿回想起在第一个世界,魔尊为了白月光随手屠村;在总裁文世界,男主为博女主一笑轻易碾碎无数人的生计。那些极端的情节,那些被强行推动的“冲突”和“深情”,是否正是世界意识最渴求的“高能量剧情”?
“那么,打破剧情,就是在切断它的能量来源。”岑卿得出结论。
“不仅仅是切断,”李明明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或许可以…抢夺。”
“抢夺?”王苹果睁大了眼睛。
“将原本用于维持剧情和设定的能量,转化为我们打破束缚的力量。”李明明看向苏晚晴,又看向岑卿,“你们两个,一个是被设定必须完美的女主角,一个是被设定必须平庸的背景板。你们之间的‘常规’互动,本该是背景板仰望主角,衬托主角光环。但现在…”
现在,她们成了并肩作战的同伴。苏晚晴不再需要岑卿的平庸来衬托,岑卿也不再安于仰望。她们之间产生了新的、超出设定的连接。
“还有江驰,”岑卿补充道,“他对苏晚晴的‘痴迷’是核心剧情能量之一。现在这份‘痴迷’动摇了,变成了困惑和寻求自我。这本身就是对能量流的巨大干扰。”
李明忽然拿起笔,在他的草图本上快速画了起来。他画了一个巨大的、汲取着周围光线的漩涡,代表着维持世界的“剧情能量”。然后,在漩涡的边缘,他画了几个小小的、发光的点,这些点之间连接着细线,形成一个小小的、独立的网络。这个网络正在从巨大的漩涡边缘,小心翼翼地“窃取”着一丝丝游离的能量光点。
“我们需要构建我们自己的‘网络’。”李明将草图转向众人,“一个基于真实意志连接的网络,而不是设定好的程序。用这个网络,作为我们撬动系统的‘支点’。”
这个构想让所有人都感到一阵振奋。
他们开始尝试。不再仅仅是各自埋头学习,而是在学习交流中,有意识地强化彼此间的理解和共鸣。当苏晚晴为岑卿讲解一道难题时,她们不仅仅是在传递知识,更是在用“互助”取代“衬托”。当李明明用他强大的逻辑分析某个现象时,其他人认真倾听和回应,这是在用“协作”取代“背景板式的盲从”。
他们甚至开始小心翼翼地尝试将江驰纳入这个“网络”。当江驰再次带着迷茫出现在图书馆附近时,张折“不小心”让一个纸飞机滑落到他脚边。这一次,江驰没有像以前那样不屑一顾地踢开,而是弯腰捡了起来,看着那精巧的结构,眼神复杂。他没有说话,但也没有离开,只是靠在远处的书架旁,默默地听着这边隐约传来的讨论声。这微妙的连接,像一根细丝,试图将他从那个“痴缠校霸”的孤立节点上,轻轻拉向这个新生的网络。
这个过程缓慢而艰难。每一次非设定的互动,都仿佛在从坚固的规则之墙上刮下一点粉末。他们能感觉到无处不在的压制感,思维的滞涩感时而加重,时而又因为网络的共鸣而稍稍减轻。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图书馆即将闭馆。众人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当岑卿、苏晚晴、李明明、王苹果、张折和李明六人并肩走出图书馆大门,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长,交融在一起时——
“嗡……”
一股极其微弱、却清晰可辨的共鸣,在他们六人之间荡漾开来。
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自他们自身意志的连接,与这个世界底层规则产生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却前所未有的同频振动!
仿佛一滴水珠,终于找到了能够穿透岩石的频率。
那一瞬间,每个人都清晰地感觉到,体内那股挣扎的力量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天花板”的感知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甚至能“看到”那无形壁垒上细微的能量流动。
振动只持续了一瞬便消失了。
但足够了。
他们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震撼与明悟。
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撬动地球。
现在,他们似乎找到了那个属于他们的、撬动这个虚构世界的——
意志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