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殿内,陈永华捧着密信快步闯入。
“陛下,陕甘潜伏的锦衣卫探子传回加急信!”
郑森放下手中的政务奏折,展开信,字句如惊雷在殿内炸响。
丁国栋联合回族首领米喇,上月在甘州竖起反周大旗,麾下五万联军囊括了西北各族健儿。
先是突袭平凉府,守军主将战死,粮草被劫。
继而转攻凤翔府,三日破城。
如今兵锋已抵西安府临潼县,距西安城仅五十里,沿途州县望风而降。
更关键的是,大周皇帝吴三桂的十万主力正陷在四川泥潭。
与南明刘文秀、李定国、杨展部在重庆府展开拉锯战。
吴三桂亲率中军三次强攻南明防线,皆被李定国的“大象阵”击退。
连他的贴身护卫统领都战死了,坐骑也被流箭射中肩胛。
如今困在营中养伤,别说回援关中,连稳住四川战局都难。
陕西大周守军名义上有八万,实则半数是临时征召的乡勇,连像样的甲胄都没有。
剩下的三万正规军也是吴三桂早年收编的残部,战力羸弱。
如今已龟缩在西安城内,连发十二道加急军报。
只换来吴三桂“固守待援,敢言弃城者斩”的空诏。
郑森指尖在“西安”上反复摩挲,眼底闪过锐利的光芒。
吴三桂这是真正陷入了南北两线作战的死局。
而这正是他收复关中的千载难逢之机。
马进忠在洛阳驻军五万,其中近两万是陕甘籍将士。
上月还联名上书请战,说“愿以血肉之躯复故土”。
如今军心士气正盛。
“传五军都督府将领议事,即刻!”
郑森合上密信,语气威严如铁。
“让冯首辅和洪旭也一并过来,粮草调度需户部当场议决,政务统筹亦需首辅定夺。”
片刻后,郑鸿逵、施福、王永强三人疾步入殿。
甲胄碰撞的脆响打破了殿内的沉静。
内阁首辅冯厚敦与户部尚书洪旭紧随其后。
洪旭手里捧着粮库账簿。
冯厚敦则携着各地政务简报。
案上早已铺开关中舆图。
潼关、蒲津渡、西安的位置被红笔圈出。
旁边还贴着各城守军的兵力标注与地方民情摘要。
“陛下,丁国栋这反戈一击,简直是天助我大夏!”
施福刚站稳便上前一步,手指重重戳在舆图上西安的位置。
“吴三桂腹背受敌,四川战事胶着,关中已成无防之境!”
“臣刚收到锦衣卫的补充探报,陕西那八万守军水分大得很。”
“三万正规军里有一万是前明降兵,对吴三桂本就心怀不满;五万乡勇更是强征来的,家里多在临潼一带。”
“如今丁国栋兵临城下,他们早想着弃城回家了,这是收复关中的最佳时机!”
王永强猛地往前凑了半步,声音因激动微微发颤。
他本是陕北义军首领,两年前带着千余部下来投。
家乡延安府正是被吴三桂当年引清军攻破,至今还有亲戚在西安城内受苦。
“陛下,臣请战!”
他躬身叩首。
“臣的旧部还有三百多人散在蒲州、渭南一带。”
“上个月还托人带信说,西安城内的周军天天抓壮丁,百姓怨声载道。”
“只要我军一到,他们愿做内应开城门!”
“如今吴三桂后院起火,我军西进定能一举收复故乡,让乡亲们不再受周军欺压!”
郑鸿逵却皱起眉头,伸手按住舆图上“丁国栋”,语气沉缓如河。
“永强,施将军,不可只看有利一面。”
“丁国栋此人反复无常,当年先降清,任甘州副将。”
“三年前见清军势弱又反清,自称‘凉王’。”
“如今见吴三桂陷入困境,又摔兵攻打,他眼里有自己的野心。”
他从袖中掏出密信,展开在案上。
“这是去年锦衣卫查访的结果,丁国栋的五万联军里,回族首领米喇的部众占了三万。”
“两人只是临时结盟,米喇想借丁国栋对抗吴三桂,丁国栋想利用回族的兵力扩张地盘。”
“咱们若出兵西安,万一丁国栋趁机抢占潼关、蒲州这些要隘。”
“或者等咱们与周军打得两败俱伤时突然倒戈,截断我军粮道。”
“到时候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郑将军所言固然有理,但战机稍纵即逝!”
施福立刻反驳,俯身从洪旭手中拿过河南粮库清单,手指点在密密麻麻的数字上。
“吴三桂在四川至少还得困一个月。”
“这一个月就是咱们的时机。”
“若等他从四川撤军,哪怕只回来三万主力,再联合丁国栋的五万联军。”
“咱们再想取关中,就得付出十倍代价!”
他话锋一转,语气添了几分急迫。
“但粮草确实是难题。”
“河南刚遭过水灾,虽然灾情平复了,但黄河修缮和改道工程每月要耗粮十万石。”
“还得留十五万石赈灾粮防秋汛。”
“洛阳粮库现存粮八十万石,顶多能挤出四十万石供西征军。”
“按五万大军每日耗粮五百石算,只够支撑两百五十天。”
“可咱们必须速战速决,最多一个月拿下西安,否则粮草必断!”
洪旭连忙补充。
“施将军说得对。江南漕粮本月刚运走一批,下批要十日才能到洛阳。”
“湖广的粮虽充足,但调运到河南至少要半月,沿途还需防备流寇袭扰。”
“确实只能支撑短期战事。”
“且户部目前可调度的运粮民夫仅三千人,若要加急转运,还需临时征召。”
“这又要耗费额外粮草。”
冯厚敦这时开口,语气沉稳兼顾全局。
“洪尚书所言粮草困境是实,且河南刚经灾荒,民心尚未完全安定。”
“若西征军沿途征调民力过甚,恐引发民怨,动摇后方根基。”
“臣以为,既要抓住战机,亦需兼顾民生与粮草调度,不可顾此失彼。”
殿内一时陷入沉默。
只有郑森指尖敲击御案的声响,节奏沉稳,每一下都敲在众人心上。
他目光在舆图上反复流转。
从西安城的防御标注——城墙高两丈,有四座城门,周军在西门布防最严。
因为正对丁国栋的进军方向。
到潼关的地形——两山夹一河,确实是一夫当关的天险。
但周军守将是吴三桂的族侄吴应麟,此人贪酒好色。
再到蒲津渡的水文——此时是枯水期,水位低,便于步兵渡河。
且渡口守军仅一千人,多是乡勇。
郑森认为施福的战机论没错,窗口期确实只有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