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皇宫的书房里,烛火燃到了夜半,烛油顺着烛台滴下来。
郑森坐在御案后,手里捏着一本奏折,目光却没落在上面。
奏折是洪旭刚送来的,用朱笔标了“急”字,上面写着:
郑氏宗族中有不少人对斩郑承祖之事不满,郑芝豹、郑联甚至在福建漳州府召集宗亲,说“陛下忘本,不念宗族情分,迟早会败了郑家的基业”。
郑芝龙更是在府中称病,连朝会都不来了。
昨日祭祀太庙,本该由太上皇主持的仪式,他只派了个管家来应付。
管家还在太庙门口对大臣说“太上皇气得病了,连饭都吃不下”。
“陛下,”张家玉站在一旁,手里捧着的一份册子,神色忧心忡忡,“太上皇毕竟是您的父亲,如今他称病不出,朝中郑氏派系的官员也多有懈怠。”
户部的粮秣统计比平时慢了五天,水师的战船检修也拖了进度。
几个水师将领说“要等太上皇点头,才敢动工”。
若处置不当,恐引发内乱,北伐的筹备怕是要延误。
到时候清军要是趁机增兵徐州,咱们就被动了。”
郑森揉了揉太阳穴,指尖按在太阳穴上,缓解着连日来的疲惫。
他是穿越过来的人,太懂这个时代“孝道”的分量。
寻常百姓若是不孝,都会被街坊邻里戳脊梁骨。
更何况他是皇帝,一举一动都被天下人盯着。
若他处置郑芝龙,不管是革职还是关押,都会被天下人骂“不孝”。
那些原本观望的前明官员,怕是会借机投靠清军,说“大夏皇帝连父亲都敢处置,是暴君”。
可若放任父亲纵容宗族贪腐,郑芝豹、郑联这些人只会越来越嚣张。
迟早会把朝廷的银子都贪光,北伐之事也会被拖垮。
到时候不仅复汉无望,甚至会重蹈明末的覆辙,让汉人再受清军的欺压。
就在这时,堂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水师总兵周全斌浑身是汗地闯进来。
他连门都没顾上敲,就“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陛下!大事不好!荷兰人联合西班牙人,突袭了泉州港!”
泉州水师的大部分兵力都调去了长江,城中只有三百守军,根本抵挡不住。
太上皇的母亲,也就是老夫人,在战乱中被荷兰人的炮弹炸死了!
尸体都没找全,只找到了一块她常戴的玉坠。
玉坠上还沾着血!
郑森猛地站起身,手里的奏折“啪”地掉在地上。
他盯着周全斌,声音带着不敢置信的颤抖。
“你说什么?祖母她……她怎么会在泉州?”
朕去年年底就让你派人把祖母接到南京来,你为何没办?
你知不知道祖母年纪大了,经不起战乱!
周全斌低下头,泪水混着汗水滴在地上,砸出一个个小湿痕。
陛下,臣去年年底就派了船队去泉州。
可老夫人说“泉州是郑家的根,我这辈子都在泉州,死也要死在泉州”。
还说要等太上皇回泉州,陪她去开元寺上香。
老夫人信佛,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去开元寺给菩萨磕头。
太上皇也说“母亲年纪大了,经不起舟车劳顿,南京气候潮湿,母亲去了会水土不服”。
让臣再等等,等北伐稳定了再说。
臣当时劝了老夫人好几次,可老夫人态度坚决。
太上皇又发了话,臣没敢强逼。
没想到会出这种事……臣有罪!臣愿领死!
郑森的眼前突然闪过去年回泉州的情景。
祖母拄着拐杖,头发都白了,却还精神矍铄。
她拉着他的手,站在开元寺的古榕树下,说“阿森啊,你要早点赶走清军,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祖母还想看着你把北京拿回来,给列祖列宗上香”。
她还从怀里掏出一个平安符,塞到他手里,说“这是祖母在开元寺求的,保你平平安安”。
老人家一辈子跟着父亲在海上漂泊。
年轻时为了躲避海盗,曾在船上住了三年。
吃了多少苦都没抱怨过,好不容易能在泉州安享晚年,却死在了荷兰人的炮弹下。
一股怒火从心底窜起,他猛地一拳砸在御案上。
案角的砚台被震倒,墨汁泼了一地。
连墙上挂着的《海防图》都被震得晃动起来。
“荷兰人!西班牙人!”郑森咬牙切齿,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他们敢趁我水师主力北上,突袭泉州,还害死祖母,朕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你跟朕说清楚,泉州港现在怎么样了?
荷兰人来了多少战船?
西班牙人是从哪里出兵的?
城中的百姓怎么样了?
周全斌连忙回话,声音依旧嘶哑。
荷兰人来了十二艘夹板船,还有三艘武装商船。
那些夹板船的火炮很厉害,泉州外港的守军根本抵挡不住。
他们已经占了安海镇,还在镇上烧杀抢掠。
不少百姓都往内陆逃。
荷兰人还扬言要拿下台湾,说台湾本是他们的“福尔摩沙”,是“无主之地”。
要把台湾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西班牙人则从吕宋出兵,来了八艘战船。
趁郑芝龙北上,占了厦门附近的鼓浪屿和金门岛。
眼下正往泉州湾逼近,泉州城已经被围了。
知府派人来求援,说若三日内没有援兵,泉州城就要破了!
城中的百姓都在往山里逃。
还有不少人被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士兵杀了……
郑森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现在不是只知道愤怒的时候。
泉州是郑氏的根基所在,也是江南通往福建的重要港口。
若是丢了泉州,不仅北伐的军饷补给会受影响。
郑氏宗族的人心也会彻底动摇。
那些原本就不满的郑氏将领,比如黄梧,怕是会借机投靠荷兰人。
说“跟着陛下没前途,不如跟着荷兰人”。
更重要的是,祖母的死,或许是解决父亲郑芝龙问题的契机。
父亲再纵容宗族,再看重权力,也不会容忍自己的母亲被外夷所杀。
借复仇之名让父亲去泉州,既能稳定郑氏宗族的人心。
宗亲们会觉得太上皇是为了给老夫人报仇,会支持他。
又能让父亲远离南京,方便自己清理朝中的郑氏派系官员。
可谓一举两得。
郑森立刻让人去请郑芝龙。
还特意让人备了一身素服。
他知道父亲重视孝道,穿素服见他,能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悲痛,也能减少一些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