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天幕上,关于朱尚炳被吓死的讨论还未平息,一条带着调侃意味的弹幕飘过,瞬间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大唐陌刀手】:“话说,秦王朱樉这一系这么坎坷,会不会真跟‘秦王’这个封号有关系?想想看,他作为嫡次子封了秦王,封地还在西安这种地方……啧啧,地底下睡着的那两位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能乐意吗?阴曹地府里估计都不答应他老朱家占着这名号过得舒坦吧?”

这条带着几分戏谑和宿命论的评论,立刻引发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天幕下,远在西安的朱樉,原本正因为儿子朱尚炳的窝囊死法和自己即将面对的“鬼门关”而心烦意乱,看到这条弹幕,他先是一愣,随即猛地一拍大腿!

“他娘的!说得太对了!”朱樉仿佛醍醐灌顶,所有的郁闷和恐惧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宣泄口,“咱就是被这‘嫡次子’和‘秦王’的名头给害苦了!”

在他此刻简单而偏激的逻辑里,一切都找到了解释:为什么父皇总看他不顺眼?为什么他屡屡犯错被严惩?为什么他的儿子未来如此不成器且短命?为什么他感觉处处受制、诸事不顺?都是因为这该死的身份和封号!是冥冥之中,那两位曾经威震天下的“秦王”在作祟,不容他朱樉安享尊荣!

天幕上,朱迪钠似乎被网友的讨论带偏了节奏,他刚想按照自己的列表继续讲下去,又一条详细的网友留言引起了他的注意。

【晋藩后裔(自称)】:“主播等一下!其实朱尚炳本可以不用那么早死,至少比他那个‘难兄难弟’二代晋王朱济熺(xi)结局好点。朱济熺那才叫惨!他可不是自己作死,是被亲弟弟朱济熿(huáng)给告了黑状,硬生生被废了王位。朱济熿上位当了晋王后,不仅毒死了嫡母(这一点主播已经在前面讲过了),而且直接把大哥朱济熺一家全关了起来,连饭都不给吃饱,想活活饿死他们。”

画面中出现了被囚禁的晋王一家凄惨度日的场景。

“但人家朱济熺愣是挺过来了!”网友继续写道,“一直熬到朱棣死了,明仁宗朱高炽一继位——朱高炽跟朱济熺从小关系就好——立刻就下旨把他放了出来。虽然后来朱高炽死得早,没来得及给朱济熺彻底平反,但朱高炽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直接把晋王王位还给了朱济熺的儿子!而且你看人家晋王一脉,度过这个坎儿之后,那叫一个顺风顺水,枝繁叶茂,二百多年下来,听说后代都有四五万人了……”

---

这条将秦、晋两藩命运并置的留言,如同在滚油中滴入了冷水,瞬间在天幕评论区炸开了锅,网友们就“性格决定命运”这一主题展开了激烈争论。

【爱逛景山的猫】率先定调:“这么一比,高下立判啊!朱尚炳就是心理素质太差,跟他爹朱樉一个德行,外强中干,遇到真事儿就怂,根本配不上‘秦王’这名号!看看人家朱济熺,那才叫能屈能伸,硬是在绝境里熬出了头,子孙后代都享福。自己立不住,怪封号克他?”

【骑驴看洪武】紧随其后,分析得更具体:“同意楼上。秦王这一系,从老子到儿子,都是又菜又爱玩。朱樉是蠢坏,朱尚炳是又狂又怂。没那个造反的胆量和实力,偏要摆出不服管的姿态;等皇帝真发怒了,又吓得屁滚尿流。这种色厉内荏的性格,放在普通人身上顶多惹人嫌,放在藩王位置上就是取死之道。‘秦王’这称号,估计也嫌他们压不住,所以克他们吧?”

新加入的网友【大明hR总监】从“管理能力”角度吐槽:“说白了就是能力与位置不匹配。朱尚炳明显缺乏情绪管理和风险评估能力。作为藩王,要么你有实力博弈,要么你老实苟着。他选择了最差的一种:不断挑衅最高权威,却又承担不起挑衅的后果。这种领导,放哪个团队里都是灾难。”

然而,也有网友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简单归因于心理素质有失公允。

【地理决定论者】发言:“楼上几位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考虑过地缘压力吗?晋王封地在太原,虽然也是重镇,但和西安能一样?西安那是直面北元残余势力的最前沿,是帝国西大门!朱尚炳在西安当秦王,军事压力、政治敏感度能和在太原的朱济熺一样?他可能每天都感觉如履薄冰,任何一点逾矩行为都会被无限放大。这种高压环境,对人的心理摧残是巨大的。”

【纠结的宗室】则从家庭背景分析:“我觉得跟成长环境关系很大。朱济熺是晋王朱棡首任王妃的嫡长子,名正言顺,地位稳固,哪怕被庶弟陷害,他内心还有一份嫡长子的底气在。朱尚炳呢?他娘是邓次妃,他爹朱樉宠妾灭妻搞得天下皆知,他这世子之位本来就得来不正(相对于嫡母而言),内心深处的自卑和不安全感可能非常强烈。所以他更需要用嚣张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虚弱,也更承受不住来自皇帝(既是君又是叔)的否定,那可能直接击碎了他赖以立足的心理根基。”

【反对无脑黑】说的更直白:“拿朱济熺的‘能忍’来要求朱尚炳有点何不食肉糜了。一个是遭了无妄之灾被亲弟所害,心中有冤屈,盼着沉冤得雪;另一个是自己作死挑衅皇权,心里清楚自己理亏,性质完全不同好吧?后者面对皇帝时的心理压力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我觉得朱尚炳主要是蠢和判断失误,不全是心理素质差的问题。”

还有网友试图调和两种观点。

【历史心理学爱好者】总结道:“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本身又是由先天禀赋、成长环境、所处位置共同塑造的。朱尚炳的悲剧,是他个人性格缺陷(冲动、短视、脆弱)与他父亲所处的极端敏感位置(嫡次子、秦王、西安)相互作用的结果。朱济熺则相对‘幸运’,他的困境来源更单一(兄弟构陷),个人性格更坚韧,加之有朱高炽这个强援,所以能熬过去。时也,运也,性格也,缺一不可。”

朱迪钠看着网友们越扯越远,从历史八卦扯到了玄学和心理分析,不禁失笑,他清了清嗓子,试图拉回一点主题:

“好了各位,关于封号克不克人,这个属于玄学范畴,我们不做深入探讨。不过,网友提供的这个对比案例确实很有意思。同样是在永乐朝被削藩、遭遇困境的亲王,朱尚炳和朱济熺选择了不同的应对方式,也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个人结局和家族命运。一个在惊恐中早逝,血脉几近断绝;一个在隐忍中等待,最终迎来转机,开枝散叶。这其中的差异,或许有运气成分,但个人性格、行事方式乃至人际关系,无疑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总结道:“历史没有如果,朱尚炳的悲剧已然铸成。但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或许能更清晰地看到,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个人的选择如何微妙地影响着自身和家族的航向。”

天幕的讲述暂告一段落,但“封号的诅咒”与“性格决定命运”的讨论,却深深印在了洪武年间,尤其是西安秦王府中那位自觉“顿悟”了的亲王心中。朱樉愈发觉得自己的不幸都是命中注定,却选择性忽略了自己和儿子在关键时刻那糟糕的抉择与脆弱的神经。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李辰安钟离若水我在大唐斩妖邪再世王侯之楚梦辰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战皇林天龙刀笔吏大国重工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大明状师烈火南明二十年大唐杨国舅锦衣夜行红楼之万人之上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重生之嫡女不善铁血宏图大唐:我的妻子是李丽质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新唐万岁爷风涌华夏:我打造了顶流历史ip曹操穿越武大郎大秦二世公子华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凡人歌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冥王毒妃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成权臣早死原配,撩硬汉生崽崽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立生一生兵锋王座在洪荒悠闲种田的日子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大唐天宝重生沈氏红颜皇宫沦陷:一起逃亡皇嫂个个天仙大唐繁荣系统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我在贞观朝当神豪三国:袁绍是我哥,我来一统天下!水浒西门庆从原始人开始建立帝国即鹿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穿越我是胡亥大秦长歌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二战那些事儿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锦衣血诏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闲话清史当兵就发十八个老婆,不要就坐牢挽天倾之南明复兴穿越我有招兵系统封御三国:潜龙问鼎暗尘明月楼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穿回渭北做刀客大唐有一帮古惑仔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水浒,我王伦从狱中崛起!三国:我老婆全是神话级三国:别追了,我真不是天子饥荒年代:我要养村里30个女人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三国:争霸江山美人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碧血大明:穿越系统改写江山我在红楼当情圣,诸位金钗入我怀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大阵主回到东汉当赵云废柴王爷?我反手开启召唤护驾后汉异星录六皇子别装了!你的锦衣卫露馅了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戍边七年,归来已是陆地神仙争霸天下:日月所照大明第一孝子,却是锦衣卫马超:吾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异界打仗太菜我教他们玩孙子兵法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龙椅之上,成就千古一帝超时空合伙:我的穿越盟友是太子程序带我穿越回去我,修炼葵花宝典后,比女人还妖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铁槊镇唐末穿越水浒传之谋逆大宋:这个潘金莲不对劲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大唐:小兕你一定要好好活着林飞穿越记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穿梭万界,女神越多我升级越快我咳血装病,却杀穿了十万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