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7章:主动配合调查,开放自己的一切!
第二天上午,九点二十分。
星海市委大楼的气氛,像一根被悄悄拉紧的弦。空气中流动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紧张,走廊里脚步声都比平时轻了三分。秘书小陈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眼球里布满血丝,正指挥着两个年轻同事,将一摞摞山一样高的文件,用小推车运进陆远的办公室。
这些文件,每一本都用蓝色的硬壳封面精心装订,侧面用烫金字体标注着“东林区城市更新专项债券项目卷宗”,后面跟着“决策篇”、“财务篇”、“审计篇”、“舆情篇”等分类,一共十二大本,摞起来比人还高。
小陈一夜没睡。
当他按照陆远匪夷所思的要求,联系区财政局、审计局,要求他们连夜整理出“每一分钱”的流水和“每一条”负面舆情时,电话那头的局长们以为他疯了。
“小陈,你是不是没睡醒?把反对意见和骂娘的帖子整理出来给省里看?你是想让陆书记当场下不来台,还是想让我们集体去纪委喝茶?”
小陈只能苦着脸回答:“这是陆书记的原话,一个字不差。”
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最后只传来一声沉重的叹息。
现在,这些足以让任何一个项目负责人心惊肉跳的“罪证”,就这么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陆远的办公室里,像一排等待检阅的士兵,也像一排等待行刑的囚犯。小陈看着这些文件,手心直冒汗,他感觉自己不是在帮领导准备汇报材料,而是在亲手挖掘埋葬领导的坟墓。
九点二十五分,办公室的门开了。
陆远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熨烫平整的白衬衫和深色西裤,没打领带,领口的第一颗扣子解开,显得既正式又随和。他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清爽的笑意,甚至还哼着一段不知名的小调,和整个市委大楼的压抑气氛格格不入。
“书记……”小陈的声音有些发干。
“都准备好了?”陆远扫了一眼那堆文件山,满意地点了点头,“辛苦了,小陈。回头给你记一功。”
他走过去,随手拿起一本“舆情篇”,翻开看了看。里面不仅有当时网络上质疑项目风险的帖子截图,还有几篇措辞尖锐,指责陆远“好大喜功”的自媒体文章,后面都附上了当时官方的回应和处理结果。
“不错,很全。”陆远合上卷宗,拍了拍上面的灰尘,“就是要这样,实事求是。”
小陈看着陆远云淡风轻的样子,喉结动了动,终究还是没忍住:“书记,这些材料……真的……真的要全部给他们看?”
陆远转过头,看着小陈紧张得有些发白的脸,笑了。他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小陈,你觉得,什么是真正的自信?”
小陈一愣,不知如何回答。
“真正的自信,不是相信自己完美无瑕。”陆远拿起桌上的茶杯,给自己倒了杯水,“而是敢于把自己所有的不完美,都摊在阳光下。因为你知道,那些所谓的‘不完美’,恰恰是你走过每一步路的真实印记。”
他说完,喝了一口水,然后看了看手表。
“时间差不多了,去门口迎一下吧。”
……
九点半整,一辆黑色的帕萨特准时停在了市委大楼门口。李建国和另外两名组员下了车,他们都穿着便装,提着公文包,看起来和普通来办事的干部没什么两样。
但李建国刚走进大厅,就微微怔了一下。
陆远,星海市的市委书记,竟然亲自等在了电梯口。他身边只跟着一个年轻的秘书,没有前呼后拥,没有一众官员陪同,就像在等一个普通朋友。
“李主任,欢迎欢迎!”看到他们,陆远立刻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主动伸出双手。
李建国连忙快走几步,握住陆远的手:“陆书记,您太客气了,怎么能让您亲自来等,我们可担待不起。”
“应该的,应该的。”陆远的双手温暖而有力,态度热情得恰到好处,“省委的专家来我们这儿传经送宝,是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啊!我代表星海市委市政府,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尊重,又点明了对方“专家”的身份。
电梯里,气氛有些微妙的安静。李建国和他的组员们,都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陆远。他们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被调查对象,有的故作镇定,有的言语试探,有的眼神躲闪。
但眼前的陆远,完全不同。他的眼神清澈坦荡,笑容真诚自然,身上散发出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坦然的欢迎。这让李建国准备好的一肚子开场白和试探性问题,忽然觉得有些无从说起。
办公室里,小陈已经泡好了茶。
李建国坐下后,按照原计划,准备从“城市更新债”的话题切入。他刚清了清嗓子,说了句:“陆书记,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想学习一下……”
话还没说完,就被陆远笑着打断了。
“李主任,别急,我知道你们想看什么。”陆远站起身,走到那堆小山似的文件前,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为了让各位专家能有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了解,我让同事们把关于‘城市更新债’项目的所有资料,都准备好了。”
他拿起最上面的一本,递给李建-国。
“这是‘决策篇’。里面收录了从项目动议到最终落地的所有会议纪要,一共七次区委常委会,五次区政府常务会。其中,关于项目风险的争论,有三次。反对我们这个方案的,一共有五位同志,他们的发言记录,都在里面,原汁原味,一个字都没删。”
李建国接过那本厚重的卷宗,手指下意识地捏紧了。他办案多年,第一次见到有人主动把“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意见”的会议记录,当成第一份材料递过来的。
“这是‘财务篇’和‘审计篇’。”陆远又指向另外两堆文件,“从债券发行的承销商招标,到募集的四十二亿资金入账,再到每一笔款项的支出,全部资金都在第三方银行监管之下。这里是完整的银行流水和我们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出的审计报告,可以追溯到花出去的每一分钱,买的每一块砖。”
“还有这个,‘舆情篇’。”陆远拿起那本他之前看过的小册子,脸上露出一丝自嘲的微笑,“里面收录了当时所有质疑、反对,甚至是谩骂我们的网络言论。我知道,有些话可能不太好听,但我觉得,兼听则明,这些声音,能帮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
李建国和他的两名组员,已经完全说不出话了。他们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看着他像一个骄傲的导览员,介绍着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而那些作品,在他们看来,分明是一颗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这哪里是接受调研?
这分明是一场单方面的、毫无保留的“自我解剖”!
陆远将所有卷宗介绍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端起茶杯,诚恳地看着目瞪口呆的三人。
“李主任,各位专家。我知道,任何一项改革,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创新,都必然伴随着风险和争议。我今天,就把我自己,把东林区这个项目,当成一个活生生的案例,摆在各位面前。”
“我恳请你们,用最严格、最专业、最挑剔的眼光,来审查它,解剖它。如果能从中发现我们的问题和疏漏,那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我代表星海市感谢你们!”
办公室里,寂静无声。
李建国感觉自己的大脑有些宕机。他预想过无数种见面的场景,预想过陆远可能会有的各种反应,但他唯独没有预想过眼前的这一幕。
对方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他不是在防守,也不是在反击。
他直接拆掉了整个棋盘。
李建国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现在,他必须夺回主动权。工作上的事情无懈可击,那就从个人问题上打开缺口。
他放下手中的卷宗,抬起头,目光变得严肃起来,准备按照那份举报材料,抛出关于苏红棉的问题。
然而,陆远再一次预判了他的行动。
只见陆远也放下了茶杯,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换上了一种坦诚而略带无奈的表情。
“李主任,我知道,除了工作上的事情,最近外面关于我个人的一些传言,可能也传到了省里。”
来了!李建国心中一凛,精神高度集中。
“官场嘛,人言可畏。”陆远摊了摊手,语气平静,“我这个年纪,坐在这个位置上,升得是快了点,难免会有人不舒服,眼红,在背后编排一些故事。这我理解。”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做出了一个让调查组三人永生难忘的举动。
他拿起了自己的私人手机,当着他们的面,解锁,然后将手机和一张银行卡一起,轻轻地推到了桌子中央。
“这是我的私人手机,里面有我所有的通话记录、微信聊天记录。这是我名下唯一的工资卡,密码是******。我所有的合法收入,都在里面。”
“我,陆远,今天以一名员的党性向组织保证,我从政以来,从未拿过一分不该拿的钱,从未办过一件不该办的事,从未背叛过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托付!”
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钉子,狠狠地钉在李建国的心里。
“为了不耽误各位专家的宝贵时间,也为了让组织尽快查明真相。我在此,向省纪委‘净化’专案组,申请对我本人进行全面的、无条件的、立刻的审查!”
“净化”专案组!
当这五个字从陆远口中说出时,李建国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他的瞳孔猛地收缩,和他对视的另外两名组员,脸上更是写满了惊骇。
这个代号,是他们的最高机密!除了省纪委书记和他们三人,绝不可能有第五个人知道!
他……他是怎么知道的?!
“我只有一个请求。”陆远看着已经面无人色的三人,眼神清亮如水,语气却陡然变得锋利如刀,“查,请务必深查!彻查!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不仅要还我一个清白,更要给那些躲在阴沟里,妄图用卑劣手段污染我们政治生态的人,一个最响亮、最彻底的耳光!”
就在这死一般的寂静中,那部被陆远放在桌子中央的手机,突然“嗡”地震动了一下,屏幕亮了起来。
一条新的微信消息,弹了出来。
李建国的目光,下意识地被吸引了过去。
发信人的备注是:“苏红棉”。
消息的预览内容只有半句,却像一道惊雷,在每个人的脑海中炸响——
“他们来过了。我把我俩所有的聊天记录都给他们看了,包括那次你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