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公元 256 年初夏,长安未央宫勤政殿内熏风微拂,汉皇刘禅手持舆图,目光掠过中原沃土,直抵陆海尽头。
此前已颁诏命镇海将军张嶷、靖波校尉关统率舰队自合浦港启航,沿旧海丝路航线西行,意在重续大汉与西洋诸国的商贸脉络;此刻又召前将军姜维、水军副都督诸葛恪入殿,将一卷标注着 “美洲” 的秘图置于案上。
“伯约且看,” 刘禅以朱笔沿瀛洲岛东侧画出一道弧线,笔尖直至舆图外留白处,“自瀛洲一路向东,渡大洋约二万里,必有一片未曾载入典籍的新大陆。那处生有‘花生’‘玉米’两种作物,耐旱高产,若能带回中原引种,可解百姓饥馑之患。”
姜维闻言骤起眉头,手中佩剑的剑穗微微颤动。他半生征战于陇右及岭南,惯见的是戈壁黄沙与崇山峻岭,更见识过热带丛林,从未想过这波涛汹涌的大洋之外,竟还藏着另一块广袤大陆。
“陛下,” 姜维拱手躬身,语气中满是审慎,“横渡大洋远超历代征战之险,风浪难测,粮草易竭,臣恐将士多有不测。”
刘禅轻轻颔首,指尖摩挲着舆图边缘,早已虑及此节:“朕知此行艰险,故不命你直抵新大陆。
你二人率舰队自瀛洲岛出发,先往东南探寻关岛、马绍尔群岛,再向北逐岛推进,于中途岛、夏威夷群岛两处筑立坞堡,囤积淡水粮草,设下补给据点即可返航。待后续探明航线,再图远举。”
说罢又指向舆图东北侧,“朕亦曾思虑陆路 —— 自外兴安岭北行可至白令海峡,若趁冬季冰结横渡,或能抵达新大陆。然那处寒冬酷烈,朔风如刀,人畜难存,远不及横渡太平洋稳妥。”
姜维这才释然,抱拳领命,转身与诸葛恪筹备舰队去了。
未过旬日,车骑将军马岱自长安疾驰还朝,一身风尘未洗便直奔勤政殿。他跪伏于丹墀之上,双手举着奏疏,声音带着长途跋涉的沙哑:
“启禀陛下,臣奉诏探查西域,探马回报:葱岭以西之中亚全域,现已尽归萨珊波斯帝国掌控。昔日强盛之贵霜帝国,经波斯铁骑冲击,已退守印度河流域,仅存半壁江山矣。”
刘禅闻言精神一振,亲手扶起马岱:“波斯帝国愿与大汉通好?”
马岱连忙点头:“波斯王已遣使臣随臣东来,此刻正在馆驿等候,愿与大汉缔结盟约,世代友好,互通贸易。”
刘禅龙颜大悦,当即传旨:命长安商队筹备蜀锦千匹、丝绸万段、青瓷百箱,另携黄金百镒、铜钱五万缗,由抚西将军阎宇率五千精锐铁骑护送,自长安西行至西域疏勒城,与波斯使臣交割贸易;同时严令阎宇沿途安抚西域诸国,不得惊扰百姓。
彼时刘禅正值壮年,后宫之中蔡、夏二贵妃、李婕妤等皆已身怀六甲,每日需静养安胎,少了往日的喧闹。
闲暇之时,汉皇刘禅便召来宫中精通西域语言的胡姬,于偏殿学习胡语。那胡姬本是大宛国人,梳着双环垂肩髻,身着绣金胡服,说起西域诸国族群时,语调婉转如唱胡笳:
“陛下,西域三十六国族群繁杂,可分三类。其一为印欧语系族群,如大宛国(居费尔干纳盆地)、疏勒城(喀什)、龟兹国(治库车),
其民多为塞种人(Saka)与吐火罗人(tocharians),皆是高加索人种,深目高鼻,发色金黄,语言属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支或吐火罗语支。吾等姐妹皆是塞种人。
胡姬说着起身比划,指尖划过空中:
“其二为蒙古人种及混合族群。靠近河西走廊的原楼兰国(后改名鄯善)、车师国(治吐鲁番),因常年与匈奴、羌人及大汉商旅往来,多有通婚,故族群中混有蒙古人种血脉。早年匈奴曾控制西域东部诸国,更将游牧部落迁入,血统交融更甚。”
“至于第三类其他族群,” 胡姬略一思索,语气添了几分郑重,“月氏人原居河西走廊,汉初为匈奴所迫西迁,后建立贵霜帝国,其族属至今难有定论,有人说含印欧人种基因,也有人见其民有蒙古人种特征,应是混合族群;
乌孙国则以游牧的印欧人种为主,却也吸纳了不少匈奴、羌人部落,族群成分亦显复杂。”
刘禅听得入神,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心中暗自盘算西域治理之策 —— 这三十六国族群各异,若要稳固西域,需因地制宜,不可一概而论。
话分两头,张嶷与关统率领的西航舰队,此刻正航行于南海之上。舰队自合浦港出发,经琼州海峡,先抵马六甲海峡沿岸建立城邦进行补给。
当地土人早已听闻大汉船队的威名,纷纷划着独木舟围拢过来,将新鲜的淡水、饱满的椰果、腌渍的海鱼送上船来,换取船队携带的精美饰物。
张嶷命兵士按市价付以铜钱,严禁强取豪夺,引得土人欢呼雀跃,沿途皆是引路的独木舟。
补给完毕,舰队沿中南半岛海岸线继续西行。
此时的中南半岛多为热带雨林,参天古木遮天蔽日,林间不时传来猿啼兽吼,沿岸仅有零星的部落聚落,土人以树叶为衣,见船队驶过便远远观望,偶有胆大者会投掷野果,以示友好。
这般行了十余日,舰队终于驶入孟加拉湾。与中南半岛的荒僻不同,此处沿海散落着不少城邦,虽规模不大,却已颇具文明气象 —— 砖石垒砌的码头、覆着棕榈叶的屋舍、穿梭往来的商船,皆显露出商贸的活力。
当张嶷命人将蜀锦展开于船头,那流光溢彩的纹样瞬间吸引了城邦居民的目光;关统又让人抬出青瓷花瓶、袋装茶叶,甚至取出几部《论语》《农桑辑要》置于岸边,更让城邦贵族惊叹不已。
“此乃大汉天朝上国之物!”
城邦首领身着麻布长袍,手指抚过蜀锦的经纬,眼中满是敬畏。他身后的谋士捧着《论语》,虽不识汉字,却从书页的规整、墨迹的浓淡中,感受到了大汉文明的厚重。
当日午后,该城邦首领便率文武百官来到舰队前,手捧象征臣服的象牙权杖,跪地恳请归附大汉,愿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张嶷与关统对视一眼,皆见对方眼中的欣慰 —— 此行不仅重续了海丝路,更将大汉的威仪,播撒到了更远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