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却也催熟了田野里最后一批作物。
金黄的麦浪在风中摇曳,沉甸甸的穗头几乎要垂到地上;大片大片的豆荚饱满鼓胀,等待着采收;还有那已然成为靠山村主食之一的土豆和红薯,地下块茎更是积累了惊人的分量。
收获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与最初收获时小心翼翼、大部分留作种子的窘迫不同,如今的靠山村,早已在李晨的系统农业技术加持和孙采薇的精心选育下,建立了专门的育种田和留种区。
普通田地里的产出,除了保障全村充足的口粮和必要的储备外,终于有了可观的富余。
“老天爷……俺活了大半辈子,就没见过这么肥的土,这么好的收成!”
一个原籍外村、后来投靠的老农捧着金灿灿的麦粒,激动得老泪纵横,“放在往年,这一亩地的收成,够俺一家嚼用大半年还有剩啊!”
粮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填满,甚至需要紧急扩建。
望着那堆积如山的粮食,李晨心中踏实之余,也生出了新的念头。
“粮食多了,总不能一直堆在仓里。”
李晨对负责贸易的周秀娥说道,“挑些品相好的麦子、豆子,还有一部分土豆、红薯,想办法出手一批,换些我们急需的物资回来。”
周秀娥如今对贸易愈发熟稔,闻言点头:“夫君所言极是。只是如今外面盯着咱们的人恐怕不少,大规模运粮出去,太扎眼。”
“不必大规模。”李晨早有计较,“联系陈记商行,让他们派可靠的人,到青山镇外约定的隐蔽地点接货。我们的人送了货就走,不进城,不露面。价格可以稍微让一点,关键是稳妥,别让人顺藤摸瓜找到村子。”
“妾身明白。”周秀娥心领神会,“陈老板是老交道,知道规矩。妾身这就去安排,分批少量出手,绝不引人注目。”
靠着这种低调隐秘的交易方式,靠山村用富余的粮食,悄无声息地从陈记商行换回了急需的桐油(用于器械保养)、上好的铁料(用于打造更精良的工具和武器部件)、以及一些村里无法自产的调味料和布匹细软,进一步丰富了物资储备。
这一日,李晨决定亲自去一趟青山镇。
一来是有些关于周边局势的细节,想当面听听陈掌柜的说法。
二来也是静极思动,想去看看这乱世中的边境小镇,如今是何光景。
为确保安全,带上了经验丰富、身手不凡的铁弓,两人皆作寻常行商打扮,混在周秀娥安排好的运粮小队中,朝着青山镇方向而去。
队伍没有直接进入镇子,而是在镇外数里的一处山林岔路口停了下来。
周秀娥提前安排好的接应人员早已等候在此,双方默契地交接了货物,运粮小队随即原路返回,消失在密林之中。
李晨和铁弓则随着陈记商行前来接货的管事,步行前往青山镇。
如今的青山镇,比李晨上次来时显得更加萧条破败。
城墙多有残破,守门的兵卒无精打采,对进出人等盘查也是敷衍了事。
街道上行人稀疏,大多面带菜色,行色匆匆。
两侧店铺关门歇业的比比皆是,唯有粮店、盐铺等售卖必需品的铺面还开着,但门口也围满了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流民。
“唉,世道艰难啊。”陈记商行的陈掌柜在自家后院接待了李晨,屏退左右后,叹了口气,“北边打得厉害,赋税徭役越来越重,流民也越来越多。官府都快管不过来了,只能勉强维持着镇子不散。”
李晨默默听着,问道:“黑山骑那边,近来可有什么动静?”
陈掌柜压低了声音:“听说……北边那位‘红衣阎罗’(指阎媚),最近动作不小,好像又吞并了两股小绺子,势力越发大了。钱贵那边倒是消停,估计是上次吃了亏,又忌惮阎媚,不敢妄动。不过,听说阎媚的人,最近在打听南边的情况,好像……对咱们这一片,也挺感兴趣。”
李晨心中一动。
阎媚果然将目光投向了南方,投向了相对“富庶”的靠山村区域。
“多谢陈掌柜告知。”李晨不动声色,转而问道,“我们这次带来的粮食,市价如何?”
“好说好说!”提到这个,陈掌柜脸上才有了些笑容,“李首领您这边的粮食,品相好,分量足,如今可是紧俏货!价格比市面上要高出一成半!只要货源稳定,有多少,我们陈记收多少!”
又闲聊了几句,李晨便起身告辞。
带着铁弓在镇上略微转了转,买了些针头线脑、糖果点心之类的小物件准备带回去给夫人孩子们,便迅速离开了这个弥漫着颓败与不安气息的小镇。
回程的路上,铁弓忍不住低声道:“首领,镇上情形不太妙,流民越来越多,守军也懈怠。若是北边那股大的流寇真打过来,这青山镇恐怕守不住。”
李晨望着远方隐约可见的潜龙谷方向,目光沉静:“所以,我们更要抓紧时间,让靠山村和潜龙谷变得更坚固。外部越乱,我们内部的稳定和强大就越重要。”
这次青山镇之行,让李晨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外界的动荡与危机,也印证了阎媚势力南下的趋势。
潜在的威胁正在逼近,而靠山村,必须利用这最后的和平窗口期,积蓄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