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大雪终于有了停歇的迹象,铅灰色的云层裂开缝隙,久违的冬日暖阳洒下金黄的光辉,映照得雪后初霁的潜龙谷一片晶莹剔透,恍若琉璃世界。
积雪在阳光下开始缓慢消融,滴滴答答的水声为寂静的山谷增添了几分生气。
李晨信步走上新修筑的城墙,这段连接靠山村与潜龙谷的墙体虽不算高大巍峨,却厚实坚固,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秩序与防御力量。出乎意料地,在墙头看到了苏文负手而立的身影。
那位前朝状元穿着一身浆洗得有些发白的青色棉袍,沐浴在淡金色的阳光里,清癯的身影仿佛与这雪后晴空、巍巍青山融为了一体,正凝神远眺,不知在想些什么。
“苏公,好兴致。”李晨走上前,与他并肩而立,语气轻松自然。
苏文闻声转过头,脸上带着一丝沉浸于思考后的余韵,微微颔首:“李首领。雪后初晴,登高望远,别有一番气象。”
他的目光扫过城墙下方井然有序的村落、冒着袅袅炊烟的工坊、以及远处正在规划中的大片田地,最终落回李晨身上,沉吟片刻,忽然开口,问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重若千钧的问题:
“李首领,观你治下,百姓安居,仓廪渐实,武备亦足,俨然乱世桃源。老夫冒昧一问,你心中所愿,所欲缔造之未来,究竟是何等模样的一番世界?”
这个问题,苏文在孤灯下记录见闻时思索过无数次,此刻问出,带着一种近乎于考校的郑重。
李晨没有立刻回答,也望向远方,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峦叠嶂,看到了更遥远的地方。寒风拂过他的面颊,带来一丝凛冽,却让他的眼神愈发清澈坚定。
“苏公此问,直指本心。”李晨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李某所求,并非仅仅是一处乱世避风港,亦非裂土封疆之权柄。”
伸出手指,指向城墙下那些在阳光下忙碌或嬉戏的身影:
“我愿见,躬耕于田亩者,汗水能换来仓满囤流,而非岁岁勤劳,却难求一饱;”
“我愿见,垂髫之龄的孩童,无论出身贫富,皆有书可读,有明理之师教导,而非自幼便只能与泥土、饥荒为伴;”
“我愿见,垂暮之年的老者,能得奉养,安享晚年,而非老无所依,冻毙于风雪;”
“我愿见,律法之下,无分贵贱,人人皆有其应得之权利与尊严,而非强者恒强,弱者永无出头之日。”
李晨的声音逐渐激昂起来,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苏文,吐出了那句石破天惊的话语:
“总而言之,李某心中未来的世界,当是——人人生而平等,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天下大同!”
“天下……大同?!”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骤然在苏文耳边炸响!
他身形猛地一晃,下意识地扶住了冰冷的城墙垛口,才勉强站稳。
那双阅尽沧桑、洞悉世情的眼睛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惊与撼动!
作为熟读经史的状元,他自然知道“大同”一词出自《礼记·礼运》,那是儒家描绘的最高理想社会,是无数先贤毕生追求却遥不可及的梦境!千百年来,多少帝王将相、鸿儒巨擘挂在嘴边,却无人真正将其作为可以实现的蓝图!那更像是一种精神图腾,一种道德标尺!
而此刻,从一个边地崛起、年不及而立的年轻首领口中,如此清晰、如此坚定、甚至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笃定说出来,仿佛那不是虚无缥缈的理想,而是一个可以一步步去实现的目标!
人人生而平等……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这些词语,与他这几日在靠山村、潜龙谷所见的一切——那充盈的粮仓、那朗朗的书声、那对老弱的照顾、那相对公平的分配——竟隐隐重合起来!
这里,不正是在以一种朴素而切实的方式,践行着“大同”理念的某些雏形吗?
苏文的心脏剧烈地跳动着,一股久违的、近乎滚烫的热流从心底深处涌起,冲刷着他被官场倾轧和乱世残酷冰封了多年的心田。仿佛看到了一扇从未想象过的大门,在眼前缓缓开启。
沉默了许久,久到阳光将两人在城墙上的影子拉得老长,苏文才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又缓缓吐出。
他抬起头,望向那轮逐渐西斜的冬日,眼神中的震惊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难言的向往与……一丝微不可察的泪光。
这位前朝状元,用一种近乎梦呓般的、带着颤抖的声音,轻声说道:
“如果……如果未来,真有这样的一个世界……”
声音顿了顿,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将后面的话说完:
“老夫……真想去亲眼看一看。”
一句话,道尽了多少沧桑,又蕴含了多少重新燃起的希望!
李晨看着苏文那剧烈波动的神情,知道自己的话,真正触动了这位大才心底最深处那不曾磨灭的理想之火。
没有再说什么招揽的话,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与他一同沐浴在这雪后清澈的阳光里。
有些种子,一旦种下,只需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