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足饭饱,章茂林发话了:“这趟辛苦大家了,后晌上街逛逛,想置办点啥就置办点啥,明儿一大早把捎脚的货物装上,咱们就返程打道回府。”
众人一听,纷纷应声,各自散开。
章茂才叫住黑娃和贺金升:“你俩跟我走,去那家铁匠铺瞧瞧。”
铁匠铺里炉火正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
章茂才朝一位抡小锤的铁匠师傅点点头,那人会意,转身从后屋捧出三把大刀,哐当摆在了案子上。
这三把刀,刀身足有三尺长,宽有四指,刀背厚实,刀刃寒光闪闪。
握把前的弧形护手刚好能挡住手掌,一看就是精工细作。
章茂才挨个细看刀身、开刃,上手掂了掂分量,又用手指“叮叮”弹了弹刀身。
最后抄起其中一把,上抬下劈,左右虚砍了几下。
比划完,他把刀递给黑娃:“你试试手。”
黑娃一把抓起刀,嚯,沉甸甸的!炉火映照下,刀光流转,寒气逼人。
他也挥舞着比划了两下,只觉得寒芒扑面,心里暗暗叫好。黑娃把刀放回案上,朝章茂才点了点头。
章茂才和铁匠掰扯起了价钱,你来我往几个回合,铁匠师傅说:
“这几把刀是家里老掌柜生前打的,好钢料,里头还加了别的料,低于十个银元甭想拿走。”
章茂才皱了皱眉,拧眉思忖片刻,忽然抬头对黑娃说:“这倒不错,我看成!值十银元。买不买还得你拿主意。”
铁匠咧嘴一笑,白牙在炉火映照下格外亮堂,随即点头:“东家,您是识货的。”
随即看着黑娃,等他表态。
黑娃在一旁听着,心里却不由一惊:
十块银元一把刀?这价可不低!
平常一把刀也就二三个银元。十块银元,搁后世算大概五六百块钱,可在这年头,能买三百多斤白面呢!
黑娃有点犹豫,但好东西可遇不可求,再说他正缺一把趁手的家伙。
他点点头:“行,才叔,听您的。”
见黑娃点头,章茂才伸手往怀里掏钱,黑娃赶紧拦住,压低声音:“才叔,我这儿有。”
他也不多解释,利索地从包袱夹袄里,实际是在帐篷空间里摸出十块银元,递给铁匠。
铁匠接过银元,转身进屋捧出几个木刀鞘,挨个在选中的刀上比划,最后把刀稳稳插进最合身的一个鞘里,递给黑娃。
黑娃接刀在手,沉甸甸的分量压得手心一坠,心头却涌起一股兴奋。
三人走出铁匠铺,街上人来人往,叫卖声热闹非凡。
章茂才拍了拍黑娃肩膀,声音低沉:
“家伙不是拿来显摆的。你小子年纪不大,有股狠劲儿藏在骨子里,遇事,别手软。”
黑娃心头一震,重重点头:“才叔,我记下了。”
贺金升在一旁的看着,眼里直冒羡慕的小星星。
章茂才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转身对他说:
“甭眼馋,只要你沉得住气,把手上功夫练扎实喽,往后机会多的是!”
金升一听,脑袋点得像小鸡啄米,要来黑娃的刀,非要他拿着过过瘾。
三人在街上溜达,路过粮行时,章茂才和黑娃买了几斤麦子,打算带回家磨面,陕西人爱吃面食,面粉必不可少。
章茂才又在小摊上给家里的娃儿挑了些零嘴儿,黑娃瞧着他那仔细劲儿,心想:才叔看着粗犷,心还挺细。
走着走着,天色渐渐擦黑,三人返回车马店。发现店门口围了一大圈人,议论纷纷。
挤进去一瞧,原来是五六个官差在查店。
一边盘问着身份来历、来同洲府干啥,一边翻腾住店人的行李。
旁边的店小二脸上堆满了笑,点头哈腰忙个不停。
章茂林他们早回来了,看见三人连忙招手。
章茂才低声对黑娃说:“把家伙藏好,省得不必要的麻烦。”
黑娃会意,退到马车边,猫腰把刀往车底下一塞——实则是麻溜儿收进了帐篷空间。
这时,一个官差晃悠过来,目光在几人身上扫来扫去,盘问来历。
店小二赶紧上前赔笑:
“官爷,这几位是澂城来的药商,熟客了!还在店里租了库房呢,您放一百个心,绝对没问题!”
官差听了,脸色稍缓,上下打量几人一眼,命令道:“行李都打开,查!”
众人打开包裹行李,官差草草扫了几眼,没发现啥,就挥挥手让他们散了。
不一会儿,官差撤了。店小二压低嗓门:“听官差讲,来了几个江洋大盗,昨儿晚上把冯五爷烟馆的钱柜给端了!”
又叮嘱大伙儿多留神,晚上睡觉看好东西,返乡路上也小心点。
黑娃心尖儿一颤,知道是钱柜的事儿闹的连锁反应。可他半点不慌!这年头,哪有什么摄像头?
府衙查案,琢磨这么大个钱柜凭空消失,估计是团伙干的。顶多查查可疑团伙、找找目击的、搜搜赃物。
黑娃心里暗哼:忙破头也猜不到是我这个独行侠干的!
这次先给那些烟馆一点颜色瞧瞧!
等着,往后有机会,还得再弄它几次!
黑娃溜达到马车边,假装取东西,实则是从帐篷空间里,利索地摸出了下午买的那把大刀。
他提着刀回到房间,往通铺上一撂。大家伙儿眼睛一亮,“呼啦”一下全围了上来。你摸摸,他瞅瞅。
章茂林也拿起来掂量掂量,笑道:“嘿,黑娃!给自个儿置办家伙啦?看来是铁了心要吃刀客这碗饭喽!”
众人嘻嘻哈哈,一边说笑一边收拾行李。没多大功夫,就都收拾妥当,躺下睡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车马套好,去另一个车马店的仓库装货。
商队返程,会经常捎些顺路的货物赚点路费。
这次装的是棉花,澂城一家商号的。
棉花包打得结结实实,压得密实,码在车上整整齐齐。
装完货,众人清点无误,准备启程。
同洲周边地势平坦,水浇方便,历来是陕西棉花的主产地,所产棉花“桃大、绒长、拉力强”,闻名四方,吸引众多客商采购。
货主姓方,是个满脸络腮胡的壮实汉子,主要在澂城和邻近几县倒腾棉花和土布。
他性子直爽,办事干脆,跟章茂林他们也熟。
启程前,他抱拳客气道:“几位辛苦,路上多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