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离京都的航班上,沈心玥靠窗坐着,舷窗外是翻滚的云海,阳光刺眼,却无法驱散她心头的阴霾。京都之行,如同一场光怪陆离的噩梦。千夜决绝牺牲的背影,八咫镜恢复平静的微光,土御门长老们复杂难言的眼神,以及……木闻屿那条如同鬼魅般传来的信息,都在她脑海中反复交织、冲撞。
“碎片已取。‘影镜’核心已封印。沪上见。——木”
短短一行字,每一个字符都像淬了冰的针,扎在她的神经上。木闻屿没死。他不仅没死,还在那场看似绝境的邪念暴走中,暗中完成了某种她无法理解的操作。“碎片”指的是什么?是八咫镜的另一部分?还是“影镜”的残骸?“影镜核心”又被封印在了何处?他当时上演那出“牺牲”的戏码,是为了迷惑夜叉丸,还是……连她也一并算计在内?
一想到自己曾为他的“牺牲”而心绪震荡,甚至涌起一丝悲悯,沈心玥就感到一阵莫名的烦躁和屈辱。自始至终,她似乎都未能真正看透这个男人。他像一团深不见底的迷雾,每一次你以为接近了真相,却发现那只是另一层更深的伪装。
这种完全被掌控、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感觉,让她极其不适,也让她对即将到来的沪上重逢,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警惕和……一丝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隐秘的期待?她迫切地想要当面质问他,撕开他所有的伪装,看清他面具下的真实目的。
飞机降落在浦东国际机场,熟悉的潮湿空气扑面而来。沪上依旧是她离开时的模样,繁华、喧嚣,带着一种冰冷的秩序感。但沈心玥知道,这片繁华之下,暗流早已汹涌澎湃。
她没有返回之前的安全屋,那里必然在木闻屿的监控之下。她利用“灰隼”早年教给她的反追踪技巧,在静安区一个由老洋房改造的、管理相对松散的国际青年旅舍用新的假身份登记入住。这里人员混杂,流动性大,便于隐匿。
安顿下来后,她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检查自身和所有物品。木闻屿给的加密通讯器依旧安静,没有新的指令。她尝试主动联系,但信号如同石沉大海。这种沉默,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在说“时机未到”。
她将注意力转向“存续会”文渊给的那个U盘。在京都时,她只来得及浏览部分基础资料。现在,她有了相对安全的时间,开始深入研读其中的加密文件。这些文件涉及的内容远比她想象的更深奥,包括四象源点的能量循环模型、古代“祀纹”与星辰运行对应关系的推演、甚至有一些关于“门”的稳定性与“钥匙”能量频率之间关联性的假设性研究。
“存续会”展现出的知识深度和系统性,令她心惊。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组织,其背后必然有着极其深厚的底蕴和庞大的资源。文渊所谓的“寻求第三条路”,究竟是什么样的路?
就在她沉浸于资料中时,那个用于与“存续会”单向联系的加密邮箱,收到了一封新邮件。发件人依旧是文渊。
邮件内容很简短,带着一种了然于胸的平静:
“林博士,欣闻京都之事得以平息,千夜道友舍身成仁,令人扼腕。然邪念虽暂退,根源未除,隐患犹在。木先生已安然返沪,想必已有后续安排。然其道险峻,恐非坦途。若博士对‘平衡’之道另有见解,或愿探寻不同可能,三日后午后,思南公馆书局,‘老位置’静候。静水微澜,或可见真章。——文渊”
邮件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石子。文渊不仅知道京都的结果,知道千夜的牺牲,甚至……似乎对木闻屿的回归和其计划的“险峻”也早有预料?他再次抛出了橄榄枝,地点选在了一个更具公共性、也更显“文明”的场所,降低了威胁感,却增加了信息的可信度。
“另有见解”?“不同可能”?这无疑是在暗示,对于木闻屿接下来的行动,“存续会”可能有不同的方案,或者,至少能提供另一种视角和选择。
去,还是不去?
沈心玥陷入沉思。木闻屿的深不可测让她本能地寻求其他信息渠道,但“存续会”同样神秘难测,文渊的每一次出现都恰到好处,仿佛一切尽在掌握,这种掌控感同样让她不安。
然而,经历了京都的生死考验,沈心玥清楚地意识到,单打独斗的局限性。她需要信息,需要盟友,哪怕只是暂时的、相互利用的盟友。与“存续会”接触,至少可以打破目前被木闻屿单一信息源控制的被动局面。
她看了一眼窗外阴沉的天空,沪上的天气总是带着一丝黏腻的压抑。木闻屿在暗处,“存续会”在明处抛出诱饵。而她,这个被多方关注的“钥匙”,必须在这复杂的棋局中,为自己走出一条生路。
她回复了邮件,只有一个字:
“可。”
三天后,思南公馆书局。她倒要看看,文渊所谓的“不同可能”,究竟是什么。而木闻屿,在她与“存续会”接触后,又会有什么反应?
归途的终点,并非安宁,而是新一轮风暴的起点。
(系统提示音在沈心玥脑中响起,带着抉择的凝重:)
【!返回沪上,进入剧情缓冲与信息整合阶段。】
【!获得‘存续会’文渊的再次会面邀请,意图为提供‘不同可能’以应对木闻屿。】
【!心理状态:对木闻屿的警惕与探究欲达到新高,对‘存续会’抱有审慎的利用心态。】
【!新任务:赴‘思南公馆’之约,获取‘存续会’情报,评估合作价值。】
【!特殊状态:经历京都事件后,实战经验与危机处理能力提升,对多方博弈的认知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