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荔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到后宫,一天从早到晚处理部落事务的疲惫,仿佛在踏入后宫的那一刻顿时消散了不少。
后宫之中,香气袅袅,夕阳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交错的图案,此时姬莹雪早已在院子里等候,见子荔归来,她欢快地迎了上去。
“夫君,忙了一天,累了吧?”姬莹雪柔声问。
说着,她双手捧起一件羊皮大衣,轻轻地披在子荔身上,那羊皮大衣质地柔软,触手温热,想必是姬莹雪精心准备许久的。
子荔感受着身上的温暖,心中满是感动,笑着说道:“还是我的小雪好,无时无刻不在关心我。对了,这羊皮从何而来?”
姬莹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解释道:“婚礼时各部落酋长送来的礼品。”
子荔点了点头,又问道:“这些礼物都还在吗?”
“给炫迈了一些,让他分给其他各位长老,其余的都在。”姬莹雪乖巧地回答。
子荔走到窗边,望着窗外寒风中瑟缩的百姓,忧心忡忡地说:“这天寒地冻的,我想拿出一部分救济那些老弱病残的百姓。”
姬莹雪温柔地看着子荔,轻声说道:“此事全凭夫君作主。”
子荔转过身,握住姬莹雪的手,夸赞道:“还是我的小雪考虑周到。”
姬莹雪脸颊绯红,羞涩地将子荔的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轻声说道:“夫君,你摸摸这里。”
子荔一脸疑惑,“怎么?”他一头雾水。
姬莹雪看着子荔傻傻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出来:“傻瓜,我有喜了。”
“什么?”
子荔先是一愣,随后瞬间反应过来,脸上顿时洋溢起无比的喜悦,他一把将姬莹雪抱起来,在原地转了好几个圈,大声喊道:“我要做父亲了,我终于要做父亲了。”
姬莹雪被转得有些头晕,娇嗔道:“小心别吓着了孩子。”子荔这才小心翼翼地将姬莹雪放下,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姬莹雪的疼爱。
然而,此时的严寒并没有因为子荔的喜悦而有所缓解。
这天天气出奇的冷,寒风如刀,刮在脸上生疼,子荔顾不上严寒,带着炫迈等人四处查看部落的情况。
远远地,他们就听见山上叮叮当当的伐木声不绝于耳,山脚下有几处正冒起浓烟,子荔知道这是丹在组织年轻人伐木烧炭。
“走,酋长,我们过去看看。”子荔说道,脚步匆匆地朝着烧炭的地方走去。
当子荔刚一走近,就看到丹满脸黑灰,蓬头垢面,头发乱得像一团草,身上的衣服也破破烂烂,沾满了灰尘和炭灰,就像一个刚从地狱里爬出来的疯子,但他的眼神却十分坚定,手中的工具挥舞得虎虎生风。
丹看见子荔和炫迈到来,连忙停下手中的活,恭敬地说:“大首领好,酋长好。”
子荔招了招手,和蔼地说:“你忙你的,不必客气。”
“谢大首领。”丹说完,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子荔关切地问道:“烧炭还顺利吧?”
丹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叹了口气说:“刚开始不得要领,费时费工,建成的窑炉塌了两次。
“第一次窑塌的时候,大家都很沮丧,辛辛苦苦码放好的木材全毁了。我们仔细查找原因,发现是窑壁的黏土没有夯实,于是重新制窑。
“可第二次窑炉又塌了,原来是通风口设置不合理,导致窑内压力不均。大家都有些心灰意冷了,但一想到这是为了部落百姓能度过寒冬,就都打起了精神。经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后来终于成功了,目前已走上正轨。”
子荔点了点头,问道:“一天能烧多少木炭?”
“木头已烧三窑,青冈木树根烧一窑,大概一千多斤。”丹回答道。
“你给大家说说是怎么烧炭的吧。”子荔说道,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烧炭的技术。
丹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地讲解起来:“烧炭主要有这几个步骤:一是伐木,二是制窑,三是烧炭,四是封窑。
“伐木就是选取一些耐火的树木砍伐。我们一般会选择青冈木、槐木、榆木这些质地坚硬的树木,它们燃烧时间长,能烧出优质的木炭。在伐木的时候,我们要面对很多困难。
“冬天的山林十分寒冷,树木上都结了冰,斧头砍上去很容易打滑。而且有些树木生长在陡峭的山坡上,砍伐起来十分危险,好几次都有人差点摔下山去。
“制窑就是先挖一个阔约五六尺、深约三四尺的土坑,然后用黏土和干草等材料将坑壁固定起来。这一步也不轻松,冬天的黏土十分坚硬,我们要先用火烤软才能使用。
“而且和泥也是个技术活,水多了泥太稀,水少了泥太硬,都不行。接着把砍伐的树木劈成柴,将木柴放入坑内,点燃火种,开始预热窑炉。并在坑底几处打开小孔,以便排出烟雾和煤气。
“接着在坑底铺上一层木柴或者枝条,然后再放上一层木材,交替叠加至坑顶。这个过程中,木材的排列很重要,如果排列不整齐,通风不畅,就会影响烧炭的质量。
“封窑是用泥土将炭窑内外全部封住,留下若干个小孔,在窑口留一个小孔,以便控制炭窑内的温度和空气。封窑的时候,我们将和好的泥一点点地涂抹在窑壁上,手都冻得失去了知觉。而且要时刻注意小孔的大小和位置,不能封得太死,也不能留得太大。
“烧窑是从下面的小孔中点燃木柴和枝条,使之燃烧。随着火势逐渐升高,炭窑内的木材会被逐渐加热,释放出木材中的水分。
“在一开始窑内燃烧时,要控制小孔的透气量,使得炭窑内部的温度和火势能够逐渐升高。持续一天时间,直至木材完全燃烧并不再冒出烟雾。
“我们要一天到晚守在窑边,注意观察火势和温度的变化,不能有丝毫懈怠。然后将上面的出气孔和窑门完全封死,数天后,等到木炭完全冷却后,移开封堵物,打开窑口,将炭从炭窑中取出,然后晾晒即可。”
子荔听后,满意的点了点头说:“看来是熟能生巧,今后你要多给其他人讲解示范,让更多人都掌握这项技术。”
“遵命。”丹坚定地回答。
子荔来到烧好的木炭前,仔细地查看起来,他发现一些木炭没有烧透,芯子有些还是木头,于是问道:“丹,这些木炭没有烧透,后面就会有烟,而且不耐火。”
丹有些羞愧地说:“大首领明察秋毫,这些都是刚开始烧的,技术不过关,后面我们再回炉烧一下。”
子荔耐心地指导道:“烧制木炭,要将干柴与湿柴分开,分成几个窑口。刚砍伐的木材水分大,要先在一个窑内烘干,烘干后的木柴放到另一个窑内,在窑底部预留一个有通风孔的长方形或圆形空洞。
“码放过程中需要注意木材之间的通风和排列,尽量让窑内木柴受热均匀,等到所有木柴都被点燃,再不冒出大烟后,再将通气口和下面的炉口都封死,等木炭堆完全冷却后才能开炉。”
丹听了子荔的话,恍然大悟,说道:“大首领所说甚是,刚开始我们把从林中砍来的木头,劈成小块后就架火焚烧,结果有的木柴烧成灰烬,有的木柴还是湿的,白费了好多力气。”
子荔拍了拍丹的肩膀,鼓励道:“慢慢摸索就会了,记住一定要注意安全。”
“多谢大首领关心。”丹感激地说。
子荔又问道:“还有什么困难?”
丹皱了皱眉头,说道:“是有一个困难,冬天天气寒冷,和泥封炉时,水容易结冰,刚和好的泥还来不及用就冻得硬邦邦。”
子荔思考了一下,说道:“这个问题好解决,多找些陶罐,将陶罐盛满水,放到炉口上,用温水和泥,和好后马上涂抹,等它还来不及冻住,就被浓烟给熏干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炉窑跟前搭上木棚,棚内放上炭火,使棚内暖和,然后将温水与泥巴端到木棚内,在棚内和好泥后再进行涂抹。”
丹眼睛一亮,兴奋地说:“这是个好办法。我们马上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