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宋家屯,暑气还未完全消散。村支部那排旧平房里,却比往常热闹了许多。这儿曾经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后来新建了村委会,旧房就闲置了下来。如今,经过一番打扫整理,倒成了个像模像样的扫盲班教室。
这扫盲班原本是林薇和楚瑶心血来潮办起来的。那还是半年前,两人刚在县城把菜摊生意做稳当,想着为村里做点事。林薇负责教简单的汉字和成语故事,楚瑶则别出心裁地把拼音编成歌谣,孩子们唱着歌就把拼音记住了。
那时教室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林薇讲守株待兔时,还会拉着宋卫东来扮演那个傻乎乎的农夫,逗得孩子们前仰后合。楚瑶挺着微微隆起的小腹,教孩子们唱拼音歌:a啊o喔e鹅,iuu鱼在水里游~
可惜好景不长。先是楚瑶孕吐得厉害,后来林薇又意外流产,两人都身心俱疲。加上菜摊生意越做越红火,实在抽不出时间,扫盲班就这么搁置了。
直到张清远的到来。
这位从北京来的知青本是帮助村里青年备考高考的,不料他来时高考刚刚结束,一时间闲了下来。某日路过村支部旧教室,看见几个孩子扒着窗户朝里张望,嘴里还哼着楚瑶教的拼音歌。
你们想上学?张清远好奇地问。
一个叫郑虎的男孩用力点头:王老师和楚老师教的课可好玩了!可是她们现在不来了。
另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赵晓芳小声说:我还会唱拼音歌呢,a啊o喔e鹅...
张清远的心被触动了。他找到村支书李为民,说明了情况。
孩子们求知若渴啊!张清远推了推眼镜,可是我一个人实在教不过来,您看能不能请王秀兰和李红梅同志再出山?
李为民叹了口气:清远同志,你不是不知道,秀兰刚小产,红梅孕吐得厉害,再加上她们生意忙,怕是...
要不这样,张清远不肯放弃,咱们一起去找她们商量商量?总得想办法让孩子们有书读啊!
于是,三人相约来到林薇家。一进门就看见楚瑶正趴在院子的石桌上难受,林薇在一旁帮她拍背。
支书,清远同志,你们怎么来了?林薇连忙起身招呼。
李为民说明来意后,林薇和楚瑶都沉默了。
最后林薇先开口:支书,不是我们推脱,实在是...您看红梅这情况,我身体也没完全恢复,菜摊那边又离不开人。
楚瑶抬起头,脸色苍白:是啊,最近闻到粉笔味就想吐...咳咳...
张清远急忙说:不需要你们全程负责!只要偶尔来指导一下,剩下的我来!主要是孩子们想念你们啊!
就在这时,宋卫民提着酱油瓶从杂货铺回来,听见讨论便插话:要不我也来帮忙?虽然要备考,但教教孩子们还是可以的。
四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李为民拍板:这样吧,咱们去支部办公室详细商量!
支部办公室里,一台老式电扇吱呀呀地转着,却吹不散夏日的闷热。五人围坐在旧办公桌旁,桌上摊着扫盲班的花名册。
现在主要问题是,李为民指着花名册,有二十多个孩子,还有七八个青年想继续学习。清远同志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
林薇翻看着名册,眼神柔软下来:虎子都学到第三册了?晓芳拼音全记住了?这些孩子...
楚瑶也凑过来看,忽然一阵孕吐袭来,赶紧捂住嘴跑出门去。
张清远担忧地说:红梅同志这情况,确实不适合太过劳累。
宋卫民提议:要不这样,我先顶一阵子。杂货铺现在不是特别忙,我每天抽两小时来教课。
那你的备考怎么办?林薇问。
教课也是复习嘛!宋卫民笑道,再说我对象周晓云也可以来帮忙,她语文特别好。
李为民点点头:这倒是个办法。不过长远来看,咱们得想个稳妥的法子。他转向林薇,秀兰,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就偶尔来指导一下,等找到合适的老师就不用你了。
林薇看着名册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想起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终于松口:那...那我每周抽两个下午来。不过等红梅生产后,我得专心忙生意了。
太好了!张清远高兴得差点碰倒茶杯,有你们帮忙,扫盲班一定能办得更好!
楚瑶吐完回来,虚弱地说:我虽然不能上课,但可以在家编教材。之前教的拼音歌还可以改进改进...
李为民最后拍板:那就这么定了!卫民和清远主要负责,秀兰辅助。村里呢,给每人每月补助五块钱,虽然不多,是个意思。
我不要补助。林薇连忙摆手,就当是为村里做点事。
那不行!李为民很坚持,这是村委会的决定,不能让你们白辛苦。
就这样,扫盲班在中断两个月后,终于要重新开课了。
开课第一天,孩子们早早来到教室。看见林薇和张清远站在讲台上,都兴奋得小脸通红。
王老师!您终于回来了!虎子第一个冲进来,我把我弟也带来了,他也想上学!
晓芳怯生生地走到林薇面前,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温热的鸡蛋:王老师,我奶奶说给您补补身子...
林薇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她接过鸡蛋,摸摸晓芳的头:谢谢晓芳,老师一定好好教你们。
张清远被这场面感动了,他推推眼镜,对林薇说:现在我明白你为什么放不下这些孩子了。
第一堂课,林薇教的是二字。她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这两个字,然后讲述了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
孩子们听得入神,连窗外路过的村民都驻足聆听。
下课时,虎子大声说:王老师,我长大了要当老师,也要教小朋友认字!
晓芳小声补充:我要当医生,治好老师的病...
林薇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这一刻,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回家的路上,张清远感慨地说:这些孩子就像干旱中的禾苗,一点点知识的水露就能让他们茁壮成长。
林薇望着远处金色的稻田,轻声说:是啊,也许我们播下的不只是知识的种子,更是改变命运的希望。
夕阳西下,两人的身影在乡间小路上拉得很长很长。村支部旧教室里,黑板上二字在余晖中闪闪发光。
而此刻的楚瑶,正靠在床头修改拼音歌谱。虽然身体不适,但想到能为孩子们做点事,嘴角不禁扬起微笑。
宋卫民在杂货铺里边看店边备课,时不时在账本背面演算数学题。有顾客来买东西,他就拉着人家讨论教学方法。
就这样,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村支部旧教室里的读书声再次响了起来,比以往更加响亮,更加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