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开机一周后,有关《红高粱》剧组的相关消息,开始有规模地出现在外界。
这是出品方显然开始发力了。
所以相关话题登上了热搜,以及各大门户网站。
首先是#电视剧红高粱#这个话题。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就有媒体零星报道剧版立项的消息,但当时没引起太多关注。
这次出品方加大了宣传力度,算是向大众正式宣告。
剧版《红高粱》要来了。
不过这个话题本身排名不高,原因也很简单,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在拍摄阶段,大众的关注度总是有限的,真正热议还得等临近播出或者开播之后。
但剧可能暂时没那么受关注,可演员可不一样。
明星的价值,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当然,关于这次演员阵容的曝光安排,制作方,也就是导演郑晓龙和山东卫视方面的负责人,事先都和俞良商量过。
他们希望借助他的高关注度为电视剧提前造势,希望他能配合一下。
不过在商量的时候,俞良从郑晓龙那里得知一个别的消息。
尽管《红高粱》刚开拍不久,但已经有好几家电视台开始接触购买播出版权了。
这意味着,剧很可能在拍完之前,就会被卖出去。
这种情况其实相当少见。
通常电视台会等成片出来,评估一下,再决定是否购买,但这次各方却表现出强烈的提前认购意愿,估计价格想必也不会低。
但这也始终必然,市场变了,而且这也是一种基于信任和口碑的缘故。
郑晓龙坐镇导演、山东卫视牵头、多家大公司联合出品,再加上莫言原着和红高粱这个Ip本身的热度,这种配置几乎就是“精品剧”的代名词,电视台自然愿意押注。
这就好比张艺谋拍电影,哪怕还不知道具体拍什么,照样有人愿意投资,观众走进电影院,也是冲着他的名字买一张票。
这是一种长期积累的品牌效应,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
说回正题,对于配合宣传,俞良当然没有意见,但他也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演员曝光不能一次性全部放出,他建议先公布他自己出演余占鳌的消息,最后再由周薰压轴登场。
这次剧组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到位,至今没有任何小道消息泄露。
否则单是“周薰时隔多年重返电视剧”这一点,就足够在热搜头条上挂一两天了。
而俞良之所以这么安排,主要还是考虑到角色适配度的争议。
尽管他在组内的造型和表演已经获得了主创团队的认可,但外界并不知道这些。他担心一旦自己出演余占鳌的消息先放出去,很多人会凭对他以往的“俊朗小生”印象质疑他能否驾驭这个粗犷角色。
就算他出演过《火蓝刀锋》,也不管用,毕竟人物又不一样,而且原着和原着知名度也不一样。
根本就没可比性,所以很多人对于蒋小鱼,是没有先入印象的。
但是余占鳌可不一样。
除此之外,如果天价片酬再被曝光,很可能有人会骂他“见钱眼开”“什么戏都接”。
而俞良有预料,也清楚自己黑粉不少,所以他就想着,尽可能的利用热搜和舆论“节奏”来引导风向。
他的计划是,先放出自己出演的消息,让争议和讨论充分发酵,等热度达到一定程度、但尚未形成大规模负面舆论之前,再顺势推出周薰的重磅消息。
这样一来,大众的注意力会迅速被周薰吸引过去,既达到了宣传效果,也间接帮他转移了火力。
只能说,俞良确实把炒作和心理博弈玩明白了。
剧组方面也同意了这个方案。郑晓龙觉得有道理,他们清楚俞良在剧中的造型和表现,但观众不知道。
虽说有争议很正常,但现在可是和电视台谈判阶段,别因为这事儿少赚钱了。
所以山东卫视的代表也认可,周薰和她的团队同样没有意见,毕竟这部剧本质上是大女主戏,由她压轴合情合理,而且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结果。
事情就这么定了。
没几天,#俞良余占鳌#登上热搜。
引发了大量讨论。
粉丝们自然欢欣鼓舞,路人大多持吃瓜态度,但不少资深剧迷、尤其是对《红高粱》有情怀的书迷和观众,纷纷提出质疑。
俞良的形象,真能演好余占鳌吗?
只能说俞良猜对了,或者说,这是必然的。
而且这种质疑本身合情合理。
俞良在外界眼中的形象一向更偏向精致俊朗,突然宣布出演一个充满野性气息的北方汉子,有人质疑再正常不过。
但随着话题升温,各种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有人说“俞良要毁经典”,有人说“郑晓龙选角失误”,甚至有人嘲讽他“拍电视剧是自甘堕落”……这是俞良出道以来第一次面临如此大规模的质疑。
俞良始终关注着舆论动向,而且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异常。
黑粉的战斗力通常没这么集中,这次的负面声浪似乎有点太有组织了。
和他的手段有点像...
所以他很快判断出,除了普通观众和黑粉,背后很可能还有别家公司在推波助澜。
原因也很简单,无非是看他现在风头太盛,挡了别人的路,想趁机打压他一下。
娱乐圈就是这样,明面上大家和和气气,暗地里都巴不得对家出事。
俞良对此早有心理准备,而且也没什么太多的想法,既然他常用水军,那别人也能用。
商业操作而已。
但他也不会坐以待毙。
他安排濮伦和助理们,一边动员粉丝控评,一边也动用了“科技力量”维护舆论局面。
科技大战,魔法对轰这一块的。
当然,他一点不慌。
因为他知道,为他吸引火力的热搜马上就要来了。
两天后,当#周薰九儿#和#周薰时隔10年再演电视剧#的话题空降热搜时,很多网友的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
原本集中在他身上的争议热度迅速被分流、稀释。
那些有组织黑他的帖子和言论,也很快没人关注了,再加上他引导粉丝,以及使用同样的科技力量,所以那些黑他的帖子也慢慢被瓦解。
这正好达到了俞良最初的目的。
热度赚到了,负面舆论也被成功压制。
而且别管中间如何,最终的宣传效果是好的,还超出了出品方的预期。
出品方们都开心麻了。
就现在这情况,剧集未拍完就先火,话题度拉满,和电视台的谈判变得格外顺利。
为此,在吃饭的时候,郑小龙和制片人还夸俞良有主意。
俞良表面谦虚,说只是运气好。
其实他心里清楚,这都是上一世见多了类似操作。
看得多了,自然就会了。
而且这种事儿,他也不得不出力,不管,那风评就会被害。
没看上一世那几个顶流,什么都没干,但被黑成什么样了,所以在俞良看来,面对抹黑和造谣,绝对不能放任自流。
最重要的是,他收了那么多钱,真以为是单纯的片酬?
有的事儿,他必须得上。
但好在过了这关。
(十二点一过,还有两章,已经定时了,点点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