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一场后来被载入互联网史册的“数字革命”,在当时还略显小众的Usenet新闻组上悄然爆发。
林纳斯·托瓦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芬兰大学生,在他经常逛的那个“p.os.minix”技术论坛上,发布了一个帖子。
帖子的标题,简单而又谦虚。
【一个免费的操作系统的内核,只是一个爱好,不会像GNU那样庞大和专业。】
帖子的内容,同样充满了极客式的朴素。
他简单介绍了自己出于兴趣,编写了一个可以在ARm架构上运行的,类似于Unix的内核。
他宣布,将这个内核的所有源代码,完全免费地向全世界开放。
并且,欢迎任何对此感兴趣的人随心所欲地下载、使用、修改,并和他一起,把这个小东西做得更好。
最后,他为这个还在襁褓中的内核,取了一个日后将响彻云霄的名字。
【Linux】
这个帖子,在最初,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只是在少数一些,顶尖的技术论坛上,激起了一些小小的涟漪。
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Linux】背后站着一股他们根本无法想象的庞大力量。
就在林纳斯发布帖子的第二天。
由何维的“未来科技基金”全资赞助的,全世界第一个专门为Linux内核开发者服务的社区网站——“Kernel.org”,正式上线。
“Kernel.org”提供了当时堪称奢侈的,无限容量的Ftp服务器,供全世界的开发者免费下载和上传Linux的源代码。
“Kernel.org”还开辟了最先进的邮件列表和在线论坛,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开发者,可以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技术交流。
紧接着,红旗联盟,以官方的名义,向全世界宣布:
联盟旗下所有的硬件产品,从“青苹果”电脑到“太行”系列芯片,再到那些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都将全面兼容并优先支持Linux内核的适配和优化。
红旗联盟,甚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开源软件奖励基金”。
任何能够为Linux内核,或者基于Linux的应用软件,做出杰出贡献的开发者,都将获得由基金会提供的丰厚现金奖励和荣誉证书。
这一系列的组合拳,彻底点燃了那些对微软的商业霸权,心怀不满的程序员的热情。
他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涌向了那个名为“Kernel.org”的网站。
他们惊喜地发现,这里没有商业机密,没有专利壁垒。
这里只有最纯粹的对技术的热爱,和那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乌托邦式的开源精神。
一场自下而上的操作系统人民战争,就这样在全球范围内轰轰烈烈地打响了。
来自美国的黑客,来自德国的大学教授,来自日本的硬件工程师,来自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成千上万的“代码游侠”。
因为一个共同的理想,汇聚在了Linux这面自由的旗帜下。
他们不为名,不为利。
他们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为这个免费的内核添砖加瓦。
有人,为它编写了网络协议栈。
有人,为它开发了图形用户界面。
有人,为它移植了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
……
Linux内核,就像一个被赋予了强大生命力的雪球。
在全世界开发者的,共同推动下。
以一种,连它的创造者林纳斯本人,都感到震惊的指数级的速度,迅速地壮大和完善起来。
它变得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强大,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它开始拥有了和微软的windows正面抗衡的强大底气。
……
西雅图,微软总部。
那间可以俯瞰整个华盛顿湖景的,世界首富的办公室里。
比尔·盖茨,正脸色铁青地看着一份,由微软战略分析部门提交的紧急报告。
报告的标题,只有一个词。
【Linux:来自社区的幽灵】
报告里,详细分析了Linux内核的崛起,以及它背后那个若隐若现的“红旗联盟”。
报告的最后,给出了一个让比尔·盖茨感到脊背发凉的结论。
【我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或者几个商业上的竞争对手。】
【我们面对的,是一场,由一个东方战略家在幕后策划,由全世界成千上万的顶尖开发者共同参与的,一场旨在彻底颠覆我们现有商业模式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里,我们找不到明确的敌人,也无法使用任何传统的商业手段,比如并购,或者专利诉讼,来进行反击。】
【因为,我们的敌人是‘免费’,是‘开放’,是整个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的时代精神。】
【我们正在与一个看不见的幽灵作战。】
比尔·盖茨将那份报告,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手握着最强大常规军队的帝国将军。
却在面对着一群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却根本不和你正面交锋的幽灵战队。
他可以收购,可以打压任何一家公司。
但他,无法收购整个互联网,也无法打压全世界程序员向往自由的灵魂。
比尔·盖茨知道自己遇到了此生最强大的一个对手。
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甚至已经超越了商业和技术范畴的对手。
就在这时,他的私人助理,敲门进来。
“盖茨先生,”助理的脸上,带着一丝古怪的表情,“有一封来自中国的私人信件,指明要您亲启。”
“中国的信?”比尔·盖茨皱起了眉头。
他接过那个,用最普通的牛皮纸信封装着的信。
信封上,没有寄信人的地址。
只有一个,用漂亮的英文手写体,写下的收信人名字。
他撕开信封。
信纸上,写着:
【亲爱的比尔·盖茨先生:
西雅图的冬天,想必已经很冷了吧。
我听说你最近遇到了一些来自社区的小麻烦。
我深表同情。
为了表示我的善意,我想送给你和你的windows系统一份小小的‘圣诞礼物’。
随信附上,我们公司最新研发的一套技术文档,可以让你的windows系统完美兼容并高效运行ARm架构芯片上的‘硬件抽象层(hAL)’。
以及,我们‘太行三号’芯片的优先采购权。
希望,这份小礼物,能帮助你的帝国,在即将到来的‘移动时代’的寒冬里,不至于被冻得太僵。
至于,我的条件。
我想,你看了之后,应该会明白的。
祝好。
你来自东方的新朋友,何维。】
比尔·盖茨看着这封信。
他感觉自己的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攥住了。
信的内容充满了善意。
但信里每一个字背后所透露出来的,那种如同上帝般洞悉一切的冰冷优越感,却让他感到了一阵深入骨髓的巨大羞辱。
何维,不仅仅,是要在战场上打败你。
他甚至,还要在你最狼狈的时候,向你伸出友善的援手。
告诉你,应该如何才能在未来那个新世界里,卑微地活下去。
而何维提出的那个条件,虽然没有写明在纸面上,但却又无比明显。
何维,是在劝他做出一个选择。
是继续抱着英特尔的x86不放,还是去拥抱由ARm和Linux主导的开放自由新世界。
比尔·盖茨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
他看着窗外,那阴沉的如同铅块般的天空。
一片片冰冷的雪花,开始从天空中飘落。
1992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比尔·盖茨知道,属于他和微软的那个辉煌黄金时代,就要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