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寒灯照壁激流在,土味核桃暖乱麻
暮色像一块浸了水的灰布,沉沉地压在蛟乡的上空。
汪细卫提着潘高园精心准备的伴手礼,两瓶本地烧刀子、两条红塔山,脚步沉稳地走在通往梅叔家的土路上。
路边的玉米叶子在晚风中沙沙作响,带着泥土和成熟庄稼的混合气息,这是他熟悉的、令人安心的味道。
梅叔家的小院亮着灯,透过木格窗棂,能看到人影晃动。
汪细卫推门进去,正撞见妹妹汪细月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荷包蛋从厨房出来。
“哥!你可算回来了!”汪细月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惊喜,声音清脆,打破了院落的宁静。
她身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伏在沙发上,开始能够自己走路了,正是汪细卫的外甥。
“哎,回来啦!”汪细卫脸上瞬间绽开笑容,旅途的疲惫仿佛被这声呼唤驱散了大半。
他放下东西,一把将外甥抱起来,用胡茬蹭了蹭孩子的小脸,惹得孩子咯咯直笑。“能走路了嘛!听不听你妈话?”
“别提了,可淘气了!”汪细月看着儿子和哥哥亲热,眼眶微微泛红。
这一个多月,她看见公公天天回家就皱着眉,婆婆也是小心翼翼的,老公梅先军说在乡里的处境还不及在供销社好。
如今哥哥平安归来,她心里期望自己哥哥能不能给老梅家一些帮助,她现在也知道了一些东西。
“老梅叔呢?”汪细卫放下外甥,目光投向堂屋。
“在书房呢,刚吃完饭就钻进去了。”汪细卫叹了口气,压低声音,“爸这阵子心事重,老对着那幅字发呆。”
汪细卫点点头,拍拍妹妹的肩膀:“别担心,我去看看他。”他提起带来的礼物,径直走向那间熟悉的书房。
书房里光线有些昏暗,只开了一盏台灯。
梅叔,梅主任现在该叫梅副乡长了!
正背着手,站在那幅装裱精致的“激流勇进”书法前,眉头紧锁,有些凌乱的头发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他听到脚步声,缓缓转过身,看到是汪细卫,紧绷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真切的笑容,但那笑容里,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和忧虑。
“细卫!回来啦!一路辛苦!”
梅叔的声音比以前沙哑了些,他快步上前,紧紧握住汪细卫的手,那份力道传递出他此刻复杂的心情。
有汪细卫来探望的欣慰,更有身处漩涡的焦灼。
“梅叔,您气色看着还行。”汪细卫仔细打量着梅叔,他确实比上次见面时显得更精神些,新换的副乡长身份似乎给他注入了一股气,但那眼底深处挥之不去的阴翳,却骗不了人。
“嗨,强撑着罢了。”梅叔摆摆手,示意汪细卫坐下,自己也拉了把椅子坐到他对面。
台灯的光晕笼罩着两人,将他们的影子长长地投在墙上,那幅“激流勇进”的字在暗处显得格外醒目,像一句无声的提醒。
“乡里……情况怎么样?”汪细卫开门见山,他知道梅叔此刻最需要倾诉,也最需要了解外界的看法。
梅叔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在寂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沉重。
“难啊,细卫,比你我想象的还要难。魏书记是新来的,这一个月,脚底板都快磨穿了,跑遍了全乡十几个村,光你们沙硕地,他就远远看过两次,愣是没进门。”
他苦笑了一下,“他是想摸清底数再动手,这份心是好的。可问题是,黎乡长那边……”
梅叔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丝警惕:“黎乡长这段时间可是收了不少人,人脉广,在蛟乡经营多年,盘根错节。”
“魏书记一来,他表面客气,背地里小动作不断。”
他叹口气,“我这个副乡长,名义上是魏书记提名的,可人大选举还没走流程,我现在就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魏书记这边的事要全力推进,那边黎乡长的人又处处掣肘,稍有不慎,怕是连这个‘副’字都保不住。”
他叹了口气,“我这点在供销社混了几十年的老油条,到了这官场,真感觉自己像个刚学走路的孩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喝了一大口浓茶,似乎想压下心头的烦闷。
灯光下,他眼角的皱纹深刻得像刀刻的一般,那里面写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现状的无力感。
汪细卫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官场上的倾轧,他不懂,也帮不上什么具体的忙。
他相信梅叔在供销社练就的察言观色和人情世故的本事,远比自己强。
他只是看着梅叔,眼神里充满了理解和信任:“梅叔,您别太熬着了。您在供销社那么多年,什么风浪没见过?”
“魏书记是实干家,您踏实做事,他心里有数。至于黎乡长……您多加小心就是。我相信您能稳住。”
汪细卫朴实的话语,像一股暖流,稍稍缓解了梅叔心头的寒意。
他感激地看着汪细卫:“还是你懂我。有你这句话,我心里踏实多了。”
“我来看看您,也顺道想看看魏书记。”汪细卫提了提带来的东西。
“他刚来,人生地不熟,又是一个人在这边,我和师傅都惦记着。您看,这点东西……”
梅叔的目光落在汪细卫带来的烧刀子和红塔山上,沉吟片刻,站起身:“东西是心意,但魏书记那人,我接触过几次,是个有原则的,太贵重了反而不美。你等等。”
他走到靠墙的一个旧书柜前,拉开柜门,在里面摸索了一阵,拿出一个用红布包着的小包裹和一本厚厚的、封面有些磨损的《蛟乡志》。
“把这个带上。”梅叔将红布包裹递给汪细卫,分量不轻。
“这是去年乡里搞活动,特意从邻县请老师傅做的蛟乡特产山核桃仁,手工炒的,香得很,不算贵重,是咱们蛟乡的土味。”
他指着那本书说:“这本乡志,是前几年出的,里面有些老资料,对魏书记了解蛟乡或许有点用。你把这些加上,就说是我这个‘老蛟乡’的一点心意,请他多指教。”
梅叔的眼神很郑重,“细卫,魏书记已经知道咱们的关系了。你说话……稍微注意点分寸。他现在压力也大,别让他觉得咱们是去给他添麻烦或者……套近乎的。”
汪细卫郑重地点点头,将梅叔添加的东西小心地放进带来的布袋里:“梅叔,您放心,我心里有数。我就是代表我和师傅,来看看他,表达一下支持。别的,不多说。”
“好,好。”梅叔拍了拍汪细卫的肩膀,眼神复杂,“去吧,别太晚了。他住在乡政府大院最后头那排平房,倒数第二间,灯亮着呢。”
从梅叔家出来,夜色更浓了。
乡政府大院门口挂着两盏昏黄的白炽灯,照亮了门前一小片水泥地。
汪细卫提着沉甸甸的布袋,顺着梅叔指的方向,走向那排平房。
空气里弥漫着尘土和青草混合的味道,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更衬得这乡政府大院的夜晚有些冷清。
他走到倒数第二间房门前,轻轻敲了敲门。
门“吱呀”一声开了,魏书记站在门口,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夹克,手里还拿着一份卷着的文件。
看到门外站着提着东西的汪细卫,他明显愣了一下,眉头习惯性地蹙起,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昏黄的灯光勾勒出他清瘦而略显疲惫的轮廓,眼窝深陷,下巴上冒出了青色的胡茬,完全没有了在临乡讲话时那种意气风发的神采。
“你师傅呢?”魏书记的声音带着一丝疑虑。
“魏书记。”汪细卫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将手里的布袋提了提。
“我师傅在五县帮朋友修缮道观,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我这次是临时回来带人手,也要赶去五县。”
“想着您刚来蛟乡,一个人在这边,肯定不容易,我和师傅都惦记着,说什么也得抽空来看看您,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意和支持。”
他说话不卑不亢,语气真诚,目光坦荡地迎向魏书记审视的眼神。
魏书记眼中的惊讶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有意外,有疲惫,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他侧身让开:“快进来,外面凉。”
魏书记的宿舍很小,一床一桌一椅,一个简易的木衣柜,几乎就是全部家当。
桌上堆满了文件、笔记本和几本厚厚的村情调查资料,一个掉了漆的搪瓷缸子放在桌角,里面泡着浓茶。
房间里弥漫着纸张、墨水和浓茶混合的味道,简单得甚至有些寒酸,却透着一股子埋头苦干的劲头。
墙角立着一个没打开的行李箱,看来他确实还没完全安顿下来。
“坐,随便坐。”魏书记拉过椅子给汪细卫,自己则坐到床沿上,拿起搪瓷缸喝了一口茶,深深叹了口气,那份忧心忡忡再也无法掩饰。
“蛟乡……比我想象的还要难。”魏书记看着汪细卫,眼神里是坦诚的疲惫。
“一个月了,脚底板跑出水泡,嘴皮子磨破,听到的、看到的,问题一大堆。黎乡长那边……明里暗里,阻力不小。我这心里,像压着块大石头。”
他苦笑着摇摇头,“来之前,想过会难,但没想到……这么难。我甚至远远看过你们沙硕地,你那新房子盖得真不错!可我……没敢去。”
“总觉得,自己还没想出个章法,还没能给乡亲们做点实事,就去找你们,有点……心虚。”
汪细卫听着,心里有些触动。
他没想到,这位乡里新来的书记压力这么大,甚至对自己这个“关系户”都带着一份近乎执拗的“体面”。
他将布袋放在桌上,解开:“魏书记,您别这么说。您能来蛟乡,就是咱蛟乡人的福气。您跑得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我和师傅,还有村里人,都盼着您能把蛟乡带好呢。”
“这点东西,不值什么,是我的一点心意,还有梅叔特意让我带来的,说是蛟乡的土特产山核桃仁,还有一本乡志,想着您了解情况用得上。”
他特意点出梅叔,既是尊重长辈,也是表明这份心意的纯粹。
魏书记的目光落在那包红布包裹的核桃仁和旧志上,眼神柔和了许多。
他拿起乡志,随手翻了两页,又放下,看着汪细卫:“谢谢你们,也谢谢老梅。这东西,我收下了。”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似乎想从沉重的乡务中暂时解脱一下,“说说你吧,在五县那边怎么样?修缮道观?这活儿精细,你师傅的手艺,没得说。人手好找吗?工钱结算顺不顺畅?”
魏书记主动问起工地的事,让汪细卫感到一种被尊重的暖意。
他点点头,精神也来了:“还行,道观主人是师傅的老朋友,信得过。活儿确实细,木雕、彩绘都有讲究,费功夫,但工钱给得厚实,不拖欠。”
“人手还好,这次去的不多,主要是几个老师傅。就是……”
他想到潘高园的失落,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我媳妇儿,老念叨着没法跟着我出去,在家待着闷得慌。”
魏书记听着,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那笑容里带着几分理解,也带着几分对这种质朴生活的向往。
“呵呵,跟着你,踏实啊。这说明你汪细卫,是个能让家人安心的男人。这比什么都强。”
他喝了口茶,看着汪细卫,“你师傅那边,代我向他问好。告诉他,蛟乡这边,我心里也有点底了。”
“等我把这团乱麻理出点头绪,一定亲自去沙硕地看看你,看看你们的新房子,也看看你们这些能人。”
昏黄的灯光下,乡党委书记和乡村工匠的交谈,没有官腔,没有客套,只有对彼此处境的理解,对未来的期盼,以及那份在艰难时局中相互支撑的朴素情谊。
窗外的夜色依旧深沉,但这间小小的宿舍里,却仿佛透出了一丝穿透迷雾的光亮。
四千字大章,求大家帮我点点五星好评,谢谢!不知道怎么操作的书友请看看我前面发的单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