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文一听可不相信,哪里会有会种不完的地。
对他来说地越多越好,有多少地他都能种,有多少地他也不嫌多。
“老二,你可别瞎说。
真要是有那么多地,我得高兴死。
我最爱种地了,有多少地都能种完。
咱们家要是有几十亩地就好了,要是那样,我做梦都得笑醒。
我每天啥也不干,就在地里待着。
鲜儿,到时候只要有地,我保准让你吃饱饭,再也不饿肚子了。”
鲜儿现在对传文正是感情深厚的时候,朱传文说什么她都信。
在她的心中只要能和她的传文哥在一起,无论是吃苦还是享福她都干。
“传文哥,那太好了。
我也喜欢种地,我还会给你做饭,准保你每天能够吃的好睡的好,下地也有力气。”
朱传文听了之后感觉太好了,咧着嘴开始傻笑起来。
朱传武一不小心就让这两个人给喂了一顿狗粮,感觉鸡皮疙瘩都掉下来了。
“你们两个真是的,脸皮太厚了。
这么多人呢,就打情骂俏的。
我看到时候我哥不仅能吃得饱穿的暖。
到时候鲜儿姐你再给我哥生上十个八个的大胖小子,那我哥还不得高兴死。
你看现在他就笑得像个大傻子似的,嘴角都裂到后脑勺去了。”
鲜儿听了之后也想象了那个场景。
要是那样可真好。
为难的是十个八个的大胖小子,那得生到什么时候?
不过为了传文哥,她也豁出去了。
想想妈妈交代的洞房花烛时候的事项,怪让人害臊的。
鲜儿的脸一下就红了。
鲜儿羞红了脸,朱传文也是一样。
别看他是家里老大,但是他胆子小,脸皮也薄。
被朱传武这么一打趣,他也羞红了脸。
关键虽然他是大哥,朱传武是老二,但是从小到大他还真管不住朱传武。
小时候还好点,他毕竟大两岁,力气自然要大得多。
但是现在老二也16了,老二武艺练得好长得个子也大,就算是打架现在他也打不过老二了。
朱传文赶紧向他娘告状:
“娘,你看老二,就会胡说八道。”
传文娘跟着哈哈大笑了一会儿。
她还挺愿意听自家老二小子说的十个八个大胖小子的。
真要是那样,不仅老大美坏了,自己这个当奶奶的也得高兴死了。
自家这个老二,从小就胆子大也调皮,现在自家老大已经惹不起老二了。
“传武,你就别欺负你大哥大嫂了。
不过到了关外安顿下来,传文和鲜儿确实也该考虑生孩子了。
我可等着抱大孙子呢。
我告诉你们,孩子多少个我都不怕,孩子越多越好。
到时候我帮你们带。
想想一群小豆丁围着我叫奶奶,我得高兴死。”
朱传文和鲜儿的脸就更红了。
“娘,你怎么也这样,真是的,都欺负人。
咱们收拾收拾,赶紧走吧!
我还等着早点去关外种地呢。”
自从有了粮食吃饱了饭,一家人行进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不到一个月就来到了龙口,到了这里就看到满山遍野的人。
一家人心里面忐忑不安起来。
这么多人,得需要多少船才能拉走啊?
到时候有那么多船吗?
要是坐不上船,那去不了关外可就麻烦了。
很快老朱家的人就打听清楚了,如今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首先是现在的船数量少了许多,已经好一阵子没有开船了。
要不然这里的人也不会越积越多。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沙俄和小日本因为争夺旅顺打了起来。
而且战况相当激烈,已经打了好一阵子了。
不仅旅顺港城市中打仗,海里面也在打仗。
每天枪炮声不绝于耳,听说死的人可不少。
所有的人都在骂街,都在骂沙俄和小日本不是人。
明明是大清国的地盘,沙俄和小日本有矛盾,打就打吧,还跑到别的国家打仗。
太欺负人了!
作为华夏人,所有的国人都感觉到非常气愤。
唉,自从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大清朝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今天割地求和,明天签订丧权条约,赔钱赔地,简直是丧权辱国太丢人了!
国家不行,倒霉的全是老百姓。
山东大旱,关外又打仗,天灾加人祸,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因为北边在打仗,海里也不安全,跑船的人自然就少了。
跑船的风险高了,紧跟着船票的费用自然也增加了。
传文娘心里面不由得庆幸。
幸亏朱开山那个老东西捎回来的钱不少,而且她也没舍得多动用。
现在她手里还有不少钱,要不然这一家子的船票还真买不起。
又过了几天,聚集在港口附近的人越来越多。
当地清政府的官员也压力越来越大。
这些人聚集在这里,手里又没有多少粮食。
如果时间长了,不跑船把这些人运走,那迟早得出事儿。
关键是现在的情形就不好。
许多人得了病,再加上人群聚集,卫生条件也不好,疫情已经有苗头了。
万一死的人太多了也不好交代。
最终当地官员还是给船队的负责人施加了压力,决定最后再跑一次船。
能拉多少拉多少,剩下的人也不能在这里聚集了。
等船开走了要把人群驱散了,到时候是死是活就听天由命吧。
反正不能出大规模集中死亡事件就行。
两天后团队决定启航。
来了七八条大船,一条船能装百十来个人,最多也就能运走七八百人。
但是聚集在这里的人,看着密密麻麻的人头,大概估量一下就知道不下于七八千人。
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走。
剩下的人想去关外,也只能掉头顺着渤海湾走陆路了。
船队的人先摆了祭桌,然后所有的船员都一脸严肃进行了祭祀仪式。
跑船的人最讲究这个。
大海上波涛汹涌,各种意外随时都能降临,都期望有一个平安顺利的行程。
仪式结束之后,一个武官站在高台上,满脸严肃大声宣告官府的通告:
“所有的人都听清楚了!
马上就开船,人多船少,谁能上船全凭运气。
船走了之后,所有人不得滞留在此,两天之内自行离开。
不听命令的,格杀勿论!”
官府武官通告完毕之后,船队马上就开始开闸放人,同时场地上也响起了鞭炮声。
现场逃荒的人听了,一个个都着急忙慌的往船上跑。
这个时候可不是讲谦让的时候,谁能上船就能到达关外。
上不了船那可就完了,回头走陆路可是九死一生。
可以说是,上了船的人大概率能活命,上不了船的人很可能就得死。
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