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六年的秋风吹过东北黑土地时,高秀玲夹着铺盖卷,像平常出门干活一样走进了郑忠诚的家门。
没有鞭炮声,没有红盖头,连一顿像样的团圆饭都省了,这场悄无声息的婚礼,藏着这个姑娘最沉重的心事。
她为了照顾母亲,嫁给本屯的郑忠诚,一个有一个傻哥哥、一个一只手不能正常屈伸的母亲的男人。
高秀玲是走着去的,是她自己这样要求的,她就想同平常一样,由一个人变成两个人,没有惊喜,也没有悲伤,只是换个地方吃饭睡觉而已。
幸好,母亲曲桂娥是裁缝,一直帮着屯里人做衣服、做被褥,抽空提前把姊妹几个的嫁衣做了,要不然她连件像样衣服都没有。
郑忠诚则跟她相反,他跟高秀玲同岁,从小就喜欢跟高秀玲一起玩耍。他父亲早逝,母亲一只手干不了重活,哥哥的病时好时坏,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穿的衣服邋里邋遢。
高秀玲虽然家里也挺困难,但是有母亲曲桂娥勤劳节俭,有姐姐放牛挣的口粮,一家人不至于饿肚子,而且总是穿得干干净净,立立整整。
屯里的孩子都嫌郑忠诚邋遢,不愿意跟他玩,只有高秀玲不嫌弃他,还经常拿红薯或者饼子给他吃,所以他对高秀玲一直念念不忘。
郑忠诚长得五大三粗,饭量如牛,家里的粮食总也不够吃,肚子一直吃不饱,实在饿得没劲了就逃学。到了征兵年龄,他应征入伍了,只为了能吃饱肚子。
到了部队后,他自己要求到炊事班做饭,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饿过肚子。
在炊事班,他学会做饭做菜,每天都能吃到最新鲜的美食,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炸丸子,他可以吃个够,他感觉自己过的是天堂的日子。
从部队转业回来,政府给他安排在道班工作,他有厨艺,自己也强烈要求,他又如愿当上了火头军,每天跟食物打交道,让他每天都能心满意足。
道班接到“深挖洞广积粮”任务,他被抽调去建设防空洞。防空洞塌方时,他护着毛主席像章,其他人都有或轻或重的伤情,唯独他皮毛完好。他说是他的“忠”字护体。
生存的第一欲望得到满足,郑忠诚开始憧憬美好的生活。
村长高连发是他的姨表哥,一直对他们家格外操心,在得知他对高秀玲的心思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张嘴提媒,没想到让他美梦成真。
郑忠诚别提有多高兴了,高连发的妹妹高小女、弟弟高连勇等兄弟姐妹都来帮忙收拾土坯房。
大家分工明确,高小女打扫屋子,高连勇布置简单的装饰,糊墙糊窗户,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物件,但在大家的努力下,土坯房有了喜庆的氛围。
按照高秀玲的要求,大家收拾好了都各自退去,不打扰新人。高秀玲穿着母亲做的嫁衣,羞涩又平静。郑忠诚则一脸兴奋,忙前忙后,把高秀玲迎进家门。
郑忠诚紧紧握着高秀玲的手,承诺会一辈子对她好。他凭借着在部队学来的厨艺,将平常的土豆做成精细的艺术品,让高秀玲感到,原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并非靠钱才能做到。
郑忠诚有些紧张地给高秀玲夹菜,说道:“秀玲,尝尝我做的菜,不好吃你多担待。”
高秀玲笑着点头,夹了一筷子艺术品放入口中,清淡的菜香在味蕾上散开,她心里竟涌起一丝暖意。
娄翰林得知高秀玲的情况,跟高吉梁说:“哥,你看秀玲她,哎!家里有个傻哥哥,实在不方便,我看还是把他送福利院吧?”
娄翰林当年在福利院住挺长时间,那里除了没有同龄人玩耍,其它条件都挺好,吃的用的都不亏。
高吉梁非常赞同,当天就跟高连发说了这个想法。
傻哥哥有名字,叫郑忠田,外号“大彪田”,他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曾告诉高连发:“哥,我不想拖累娘和弟弟,想去福利院。”
高连发当时考虑,郑忠诚在部队,寻思让他留在家里,好歹能给他母亲作个伴。
如今高秀玲嫁过来,可以给婆婆作伴,高连发跟郑忠诚商量之后,大家一致觉得,把郑忠田送到福利院最合适,应春芳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新生活就这样开始了,高秀玲感觉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糟糕,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她并不认为日子是苦的,相反,在这个家里,她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尊重。
婆婆应春芳虽然只有一只手能干活,但是她在家里喂鸡喂猪,拾草捡柴火,做简单的饭,一时也不闲着。
高秀玲新婚第二天就去地里劳动,她告诉婆婆等她回来做饭,可等她从地里回来,婆婆已经做好了饭。
她笑着告诉儿媳妇:“今天吃点好的,忠诚买了肉,我做了一锅菜。”
高秀玲好奇地掀开锅盖,锅里的食物让她大饱眼福,是一锅炖菜,肉块大大小小的,土豆带着皮,从中间切开,还有胡萝卜,像似掰断了扔进锅里。
高秀玲难以想象,婆婆是怎样用一只手将这些食物切开的,她知道,婆婆之前只能囫囵个蒸土豆、地瓜,萝卜和胡萝卜也都是蒸着吃。
高秀玲用筷子夹了一块肉给婆婆,婆婆却让她吃,婆媳二人你推我让,吃了一顿幸福的晚餐。
高秀玲告诉婆婆,以后她把菜收拾干净切成片,这样婆婆做的时候就方便了,婆婆高兴得连连点头。
郑忠诚休息在家的时候,是一家人最开心的时刻。他会将哥哥接回家,做点拿手菜,一家人欢聚一堂,享受大厨的美餐,那是生活的味道。
后来高秀玲才知道,那天的菜,是婆婆做的第一锅炖菜,在那之前, 她每天的饭菜都是蒸的,她的日子是蒸出来的,她喜欢简单的生活,她常说:“能吃上蒸熟的红薯,已经很幸福了,比起……”
婆媳二人的生活态度出奇地一致,她们都觉得生活简单就好,真是应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高秀玲出嫁后第三天,按照规矩回娘家省亲。
这天正赶上礼拜天,郑忠诚和高秀玲吃过早饭,提着应春芳准备的红糖和蛋糕,高高兴兴地回娘家。
他们推开院门,就听见屋子里传出高秀英尖利的叫声:“你说我跟谁长得像?你……”
高秀玲把提着的包裹塞给郑忠诚,三步并作两步跨进门槛,只见母亲曲桂娥气得脸色苍白,嘴唇哆嗦着。
她见二女儿回来,赶紧故作镇静:“英子,你二姐今天回门,我们做点好吃的,赶紧帮我做饭去。”
说着,她强装笑脸,伸手去接郑忠诚手里提着的牛皮纸包,手哆嗦一下,没有抓住包裹上的纸绳,包裹摔在地上,郑忠诚赶紧弯腰捡起来,放在红板箱盖上。
高秀英并没有借着母亲的台阶下来,她脑子里装的是她的长相,她没有哥哥姐姐漂亮,这是她的心病。
她见二姐高秀玲回来,便大声说道:“二姐,你说我是不是抱养来的?为啥我跟你们都长得不一样!”
高秀玲心里一紧,她知道妹妹一直有这个心结,忙上前拉住她的手,轻声说:“秀英,你别瞎想,咱们都是娘亲生的,娘在家生的你,我和姐都知道。”
高秀英却甩开她的手,气哼哼地说:“那就更麻烦了,我和你们不是一个爹,只能这样解释。”
高秀玲被妹妹的话激怒了:“小英子,你疯了,你胡说什么呢?”
曲桂娥如五雷轰顶:“真是作孽啊!我……”
她想不到女儿竟然这般侮辱自己:“早知道你这样狼心狗肺,当初你病了,把你扔了算了。”
高秀英听母亲这样说,更加委屈:“我知道你想把我扔了,我自己走,不用你扔。”
说完,她转身收拾几件衣服,径直跨出门槛:“这个家,我永远不会回来,你们就当我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