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衙上空那场惊世骇俗的正邪交锋,如同最狂暴的飓风,瞬间席卷了云州城每一个角落,并朝着更广阔的天地疯狂扩散。
金光显字,破灭万秽鬼母投影!
一指诛邪,湮灭幕后黑手阴公子!
正本清源,涤荡污秽,重定龙气!
一桩桩,一件件,都彻底超出了凡俗武力的范畴,踏入了神魔显圣的领域!
董砚之名,已不再是“奇人”、“先生”所能形容,在无数云州百姓和低阶修士口中,他已然成了真正的“在世圣贤”、“文道真神”!
州府衙门在短暂的死寂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忙碌。
王州牧强撑着伤体,一面下令封锁消息,一面紧急调集人手清理现场、救治昏迷的官吏衙役,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向京城递上密折,言辞间充满了敬畏与惶恐,将董砚描述成了力挽天倾、拯救云州气运的“文圣临凡”。
整个官场噤若寒蝉,再无人敢对“圣院”有半分微词。
青云学宫内,周文博大儒将自己关在书房整整一日。
当他再次走出时,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但眼神却异常复杂,有震撼,有迷茫,更有一种被彻底颠覆认知后的苦涩。
他召集学宫所有讲习、学子,下达了一条前所未有的严令:自即日起,学宫上下,凡遇圣院董先生及门下弟子,需执弟子礼,不得有丝毫怠慢!违者,逐出学宫!
这条命令在死寂的学宫掀起了轩然大波,却也无人敢质疑。
而城中的各大世家、帮派、乃至城外山中的仙门别院,反应则更为复杂。
敬畏是主旋律,但在这敬畏之下,是深深的忌惮、恐惧、以及难以遏制的贪婪与野望。
一个拥有如此神鬼莫测之力的存在,他的立场,他的传承,他建立的“圣院”……
如同一块散发着致命诱惑的肥肉,吸引着无数双隐藏在暗处的眼睛。
明面上的试探消失了,但暗地里的窥伺、布局、渗透,却如同暗流般悄然涌动,变得更加隐秘和危险。
圣院,槐荫里。
与外界汹涌的暗流相比,这座小小的院落,却如同一方净土,沉浸在一种劫后余生的平静与初生的蓬勃之中。
院门紧闭,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窥探。院内,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老槐树下,林风依旧盘膝而坐,膝上横剑。
但此刻,他周身的气息却有了微妙的变化。
那原本如同出鞘利剑般锋芒毕露的凌厉之意,在经历了州衙上空那场惊天动地的圣邪之战洗礼后,仿佛被无形的巨锤反复锻打,去除了杂质,变得更加精纯、凝练、内敛。
斗笠下的目光,锐利依旧,却多了一份磐石般的沉稳。
剑鞘上那枚隐去的“守心印”,正源源不断地散发着温润的守护之力,滋养着他的剑心,让他守护的意志更加坚定如山。
天井中央,李石、赵明诚、孙铁柱、秦婉儿、吴青松五人,按照董砚的要求,盘膝而坐,围成一个小圈。
他们双目微闭,调整呼吸,努力让自己进入一种空灵宁静的状态。
董砚立于圈外,青衫素净,神色平和。他手中并无书卷,目光平静地扫过五位弟子。
“圣道修行,首重心性,次重养气。”董砚清朗的声音如同山涧清泉,流淌在众人心田。
“心为气帅,气为心使。心念纯正,意念通达,则气自生,神自完。”
“尔等初涉此道,当知‘气’非虚无缥缈,乃心念意志与天地交感所生之正力。意念所至,气亦随之。”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李石身上:“李石,观想那日你于沙地所书‘净’字。凝神于指尖,意念纯粹,导引心念,尝试聚气于指。”
李石小脸一肃,用力点头,闭上眼,努力回想自己在沙地上无数次书写“净”字时的感觉——那种清凉、宁静、驱散污秽的意念。
他伸出右手食指,指尖微微颤抖,小脸上满是专注。
渐渐地,一丝极其微弱、淡得几乎看不见的、带着清凉净化气息的白色光晕,如同萤火般,在他指尖缓缓凝聚、闪烁!虽然微弱且不稳定,却真实存在!
“很好。”董砚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赞许。
少年心思纯净,意念专一,正是养气的上佳璞玉。
“赵明诚。”董砚的目光转向他。
“你心性沉稳,志在济世。观想‘御’字真意,凝神于掌心,意念如山岳,聚气护持。”
赵明诚深吸一口气,脑海中浮现圣文之印中那个守护心神的“御”字。
他摊开手掌,意念集中于掌心,想象着如山岳般厚重稳固的力量。
一股同样微弱、却带着沉稳守护气息的淡黄色光晕,开始在他掌心缓缓汇聚、盘旋。
“孙铁柱,你根骨朴实,心念坚韧。观想‘力’字本源,非蛮力,乃坚韧不拔、破土而生之力。凝神于双臂,意念如根须深扎大地。”
孙铁柱黝黑的脸上满是汗水,他不懂什么深奥道理,但先生的话他牢牢记住。
他想象着自己在地里干活,锄头砸在硬土上的感觉,那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儿。
他双臂肌肉下意识地绷紧,一股微弱却带着泥土厚重气息的褐色气息,如同薄雾般,开始在他双臂的皮肤表面隐隐浮现。
“秦婉儿。”董砚的声音柔和了一些。
“你心思细腻,意念柔和,有抚愈之能。观想‘愈’字真意,心怀慈悲,凝神于指尖,意念如清泉流淌。”
秦婉儿闭着眼,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
她想起自己照顾生病的虎子,想起那些在瘟疫中痛苦挣扎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温和的、想要抚平伤痛的力量。
她伸出纤细的手指,指尖一点极其柔和、带着生命暖意的淡绿色光晕,如同初春的嫩芽,悄然萌发。
“吴青松。”董砚看向最后一人。
“你曾历宦海,明世事,心念中正。观想‘正’字真意,明辨是非,持守本心。凝神于眉心,意念如尺丈量天地。”
吴青松肃然,脑海中浮现州衙上空那煌煌如日的“正”字。
他摒弃杂念,意念集中于眉心,想象着一杆无形却公正的标尺。
一股微弱却带着堂皇中正气息的淡金色光晕,在他眉心处若隐若现。
五股微弱却性质迥异的气息,在李石的指尖、赵明诚的掌心、孙铁柱的双臂、秦婉儿的指尖、吴青松的眉心,缓缓流淌、闪烁。
它们如同初生的幼苗,脆弱却充满了勃勃生机。
董砚并未再出言指导,只是静静地看着。
他强大的意念如同无形的丝网,笼罩着整个天井,感受着五股微弱气息的萌发、流转以及彼此之间那极其微弱的共鸣。
这共鸣虽弱,却如同雏鸟初鸣,预示着一种全新的、以圣道真意为根基的修行体系的诞生。
时间在静默的观想与养气中流逝。日头渐渐西斜。
当夕阳的余晖为圣院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时,董砚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引导的力量:
“心念相合,气息相连。勿强求,顺其自然,以‘和’为引。”
五人闻言,不自觉地调整着呼吸和意念。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当他们不再刻意追求自身气息的强大,而是尝试着将意念融入这方小小的天地,融入同伴那微弱却纯净的气息之中时——
嗡!
一股极其微弱、却清晰可辨的共鸣波动,以五人为中心,悄然荡漾开来!
李石指尖的净化白光、赵明诚掌心的守护黄光、孙铁柱双臂的厚重褐气、秦婉儿指尖的抚愈绿意、吴青松眉心的中正金光。
在这一刻,如同受到了某种无形的牵引,不再是各自独立闪烁,而是开始彼此呼应、流转、交融!
五色微光交织,形成了一片淡淡的、流转不息的光晕,将五人笼罩其中。
这光晕虽淡,却蕴含着一种奇异的和谐、生机与守护的力量!身处光晕之中,五人只觉得心神更加宁静,意念更加通达,连体内那微弱的气息都似乎壮大、稳固了一丝!
圣院初啼!大道微澜!
这并非惊天动地的异象,却标志着圣道传承在这方世界,真正扎下了第一缕根须,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微弱却坚定的第一声啼鸣!
董砚看着这片流转的五色微光,深邃的眼眸中,终于流露出了一丝真正的、如同看到幼苗破土般的欣慰。
他微微抬头,目光仿佛穿透了院墙,投向了更加渺远深邃的星空。
圣院之道,于此初立。
未来之路,道阻且长。
然星火已燃,其道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