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魏郡黎阳城外
黎明时分,东方刚泛起鱼肚白,刘俊军大营中已是战鼓雷动。
关羽跨上战马,丹凤眼扫过整装待发的两万大军,声如洪钟:
众将士听令!今日佯攻东门,务必要让守军相信我军主攻在此!
待西门打响,立即转为强攻!
得令!
将士们齐声应和,声震四野,惊起林间飞鸟。
东门外,关羽精心布置的疑阵已然成型。
数百面玄黑旌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五十架重型投石机整齐列阵。
随着令旗挥下,巨石呼啸着划破长空,重重砸向黎阳城墙,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每块巨石落地时都激起漫天尘土,城墙上的砖石碎片四处飞溅。
云梯次第架起,密密麻麻的士卒如潮水般向城墙涌去。
呐喊声、战鼓声、兵器碰撞声交织成一片,制造出雷霆万钧的攻势。
关羽手中青龙偃月刀在泛着冷冽寒光,丹凤眼锐利地扫视战场,不时发出指令调整攻势。
一名传令兵飞奔至张燕面前,单膝跪地,
东门攻势异常凶猛,关羽亲临督战!投石机已持续轰击半个时辰,城墙多处出现裂痕!
张燕疾步登上东门城楼,手扶垛口远眺。
只见城外黑压压的全是敌军,旌旗遮天蔽日。
关羽的身影在军中格外醒目,那柄青龙偃月刀每次挥动都带起一片寒光。
投石机仍在不停发射,巨石不断撞击城墙,震得城楼微微颤动。
他仔细观察片刻,突然冷笑:
虚张声势!传令各门严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立即增调两千弓弩手至东门,加强防御!
身旁副将迟疑道:将军,若是敌军真主攻东门......
张燕斩钉截铁道:
关羽用兵向来喜正奇结合,此必是佯攻。传令下去,严加防范其他城门!
城下攻势愈烈,箭矢如飞蝗般射向城头,守军纷纷举盾防御。
与此同时,甘宁率领五千轻骑沿洹水疾行。
晨雾弥漫,骑兵们马蹄裹布,人衔枚,马摘铃,如幽灵般悄无声息地迂回至西门。
洹水潺潺流淌,水声恰到好处地掩盖了行军声响,只有偶尔传来的马匹轻嘶被及时制止。
将军,
副将压低声音禀报,
西门守军果然松懈,城头守军不足千人,多数士卒已被调往东门。
甘宁眼中精光一闪,霸海刀已然出鞘:
传令!立即架设攻城器械!
第一队准备云梯登城,第二队用冲车撞击城门,第三队弓弩手压制城头守军!
士兵们迅速行动,数十架云梯悄无声息地架起,包铁的冲车被缓缓推向城门。
甘宁亲自督战,霸海刀在晨雾中泛着寒光。
放箭!
甘宁一声令下,箭雨如飞蝗般倾泻向城头。
守军猝不及防,顿时陷入混乱。
惨叫声中,数十名守军中箭坠落。
攻城!甘宁大喝。
士兵们奋勇攀登云梯,冲车重重撞击城门,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城头守军慌忙还击,滚木礌石如雨落下,但为时已晚。
甘宁身先士卒,率先攀上城头。
霸海刀舞得密不透风,瞬间斩杀数名守军。
在他的带领下,将士们很快占领了一段城墙,打开城门放主力部队入城。
就在东西两门激战正酣时,魏延指挥的疑兵部队在各处制造声势。
数百面战鼓同时擂响,呐喊声此起彼伏,从四面八方传来,让守军完全无法判断主攻方向。
魏延亲率一队精锐骑兵,在南门外策马奔驰。
马蹄扬起漫天尘土,在晨光中形成滚滚烟尘,制造出大军压境的逼真假象。
士兵们不时齐声呐喊,挥舞旌旗,仿佛随时准备发动强攻。
报!北门发现大量敌军!
传令兵慌张来报,甲胄上沾满尘土。
报!南门外尘烟蔽日,疑似大军集结!
又一名传令兵疾驰而至。
张燕在城楼上来回踱步,接二连三的急报让他焦头烂额。
他时而望向北门,时而眺望南门,完全摸不清敌军的主攻方向。
与此同时,王猛督造的攻城器械发挥了关键作用。
投石机精准地轰击城墙薄弱处,每块巨石都带着呼啸声砸向预定目标。
井阑缓缓推进,上面的弓手居高临下,箭矢如雨点般压制着城头守军。
守军被迫分散兵力防守各处,原本就捉襟见肘的防御力量更加薄弱。
典韦亲率五百精兵,借着晨雾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潜至北城墙下。
士兵们抛出攀城索,铁钩牢牢扣住垛口,身形矫健地向上攀爬。
典韦一马当先,双戟在晨光中泛着森然寒光。
登上城头瞬间,典韦低吼一声:
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守军阵中。
双戟挥舞如风,所过之处血肉横飞,守军猝不及防,瞬间倒下一片。
城墙上顿时陷入混乱,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
亲卫队紧随其后,迅速扩大突破口。
他们结成战阵,步步为营,将惊慌失措的守军逼得节节败退。
城墙上很快被清出一段十余丈的空隙。
大帅!北城失守!典韦率军杀进来了!
传令兵慌张奔来,甲胄上溅满血迹,声音因惊恐而颤抖。
张燕闻言大惊失色,猛地站起身:
什么?东门果然是佯攻!快调东门守军支援北城!令张将军立即率部堵截!
片刻之后,东门守军匆忙整队,数千人急速向北门驰援。
脚步声、甲胄碰撞声、将领的催促声在城中回荡,显出战局的紧急。
郭嘉站在高处观战,羽扇轻摇,对身旁的刘俊道:
主公,时机已到。张燕已分兵四处,城中守备空虚,发动总攻吧。
刘俊金甲红袍迎风而立,长剑铿然出鞘,声震四野:
传令全军总攻!生擒张燕者,赏千金!
战鼓声顿时如雷贯耳,号角声响彻云霄。
关羽见总攻信号,丹凤眼圆睁,青龙偃月刀挥出漫天寒光:
众将士,随某杀进城去!
东门佯攻瞬间转为雷霆万钧的强攻,守军压力骤增,阵线开始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