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韵静心丹”带来的风雅之名,让霍天渊享受了一段颇为惬意的时光。丹房内檀香袅袅,往来求丹者皆客客气气,口中称颂着“霍大师”,再无人提起“糊墙”旧事。连那尊紫云炉,在经历了这段温和岁月的滋养后,炉壁上的补丁似乎都少了几分戾气,多了几分“沧桑”的韵味。
然而,霍天渊骨子里那份对未知的探索欲和近乎偏执的总结癖,并未因这份风雅而湮灭。某日,他在整理自己那浩如烟海的炼丹笔记时,翻看到了早期记录的各种失败案例——那些炸炉的轰鸣、那些炼废的焦炭、那些功效诡异甚至危险的“半成品”,以及那场刻骨铭心的“壁画事件”。
若是往常,他或许会将这些视为不堪回首的耻辱,匆匆翻过。但此刻,心境在“清韵静心丹”的滋养下已平和许多的他,再看待这些失败,竟有了一种奇特的“俯视感”。
“失败,当真只是成功之母么?”霍天渊摩挲着笔记上记录的因“量子纠缠丹”失控而炸飞的半间丹房示意图,眼神闪烁,“不,失败本身,亦是一座未被发掘的宝藏矿脉!其价值,甚至可能超过某些所谓的‘成功’!”
一个宏大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型——他要系统性地整理自己所有的失败经验,着书立说!
说干就干。他暂时放下了“艺术炼丹”的雅兴,再次埋首于故纸堆和记忆深处,将历次炼丹事故,分门别类,详细记录。
他根据炸炉的诱因、表现形式、破坏程度,精心归纳总结,写出了《炸炉的一百种姿势》。书中不仅图文并茂(图是他亲手绘制,虽抽象但特征抓得极准)地描述了诸如“高压喷射式”(参考壁画事件)、“中心开花式”、“螺旋升天式”、“闷雷内爆式”等各种炸炉形态,还深入分析了每种“姿势”的成因,是材料冲突、火候失控、神识扰动,还是丹炉本身隐患的总爆发。他甚至贴心地附上了“风险预警标志”和“紧急避险建议”,虽然他的避险建议往往是“肉身够硬即可”或“提前找好掩体”。
接着,他又撰写了《废丹的奇妙用途》。这本书更是集天马行空与实用主义(歪理邪说)于一体。里面记载了那些药效不明、颜色诡异、气味感人的废丹,除了常规的“喂给生命力顽强的灵植观察变异”(结果催生了一片散发辛辣气的怪草)、“稀释后作为特殊颜料”(画出的符箓夜晚会自发荧光且伴有异味)之外,还包含了许多令人瞠目的“妙用”:
比如,某种因控火失误炼出的、具有极强粘性的黑色废丹,被他发现可用于临时修补法器裂纹,效果堪比高级灵胶,只是拆卸时需费些力气;另一种因冰寒属性残留过多而导致的、“入口如含万年玄冰”的废丹,在炎夏时节置于屋内,竟有极佳的降温效果,被誉为“移动小冰窟”;更有甚者,一种炼制“惑心丹”失败后产生的、能散发微弱致幻气息的粉色废丹,被他指出可用于……辅助某些特殊氛围的营造(此处霍天渊记录得语焉不详,但同门弟子自行领悟后,皆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这两部着作初成,霍天渊颇为自得,将其置于丹房书架上,偶尔与前来求丹的同门分享。同门们翻阅之后,无不笑得前仰后合。
“霍师兄,您这《炸炉的一百种姿势》,简直是吾辈丹修的‘避坑指南’啊!以后炼丹前先拜读一番,定能有效提升生存率!”一位弟子打趣道。
“还有这《废丹的奇妙用途》,哈哈哈,‘移动小冰窟’、‘氛围营造丹’……霍师兄,您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鬼才!”
于是,“避坑指南”和“鬼才废丹录”的戏称,便在流云仙宗内不胫而走。大家将其视为霍天渊“不靠谱”生涯的精华总结,茶余饭后翻阅,总能带来不少欢乐,也确实让一些新手丹师避免了几种常见的炸炉风险。
霍天渊对此不以为意,甚至有些欣慰。能博人一笑,兼带点实用价值,在他看来,这些失败记录便已实现了部分价值。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两本被他视为“内部资料”、“失败总结”的书籍,其影响力竟会扩散到宗门之外。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与流云仙宗交好的外宗弟子前来拜访,在一位相熟的流云弟子房中偶然看到了这两本书册。起初他也是当作笑话集来看,但看着看着,神色便从戏谑转为惊讶,再到凝重。
《炸炉的一百种姿势》里描述的那些极端情况下的炸炉模式和分析,很多是他闻所未闻,甚至其师门长辈都未必经历过或总结得如此系统!这对于缺乏“霍天渊式”作死精神、炸炉经验相对匮乏的外宗丹修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虽然这个大门有点危险,但门后的“坑”都被标得清清楚楚!这哪里是“笑话集”,这分明是价值连城的“风险预知手册”!
而《废丹的奇妙用途》更是让他拍案叫绝。将废丹变废为宝的思路,看似荒诞,却蕴含着极强的发散思维和实践精神。里面记载的某些特殊效果,若能深入研究,或许真能开发出意想不到的新型辅助物品。这对于资源相对紧张的中小宗门弟子而言,吸引力巨大。
这位外宗弟子不动声色,私下里找到那位流云弟子,软磨硬泡,最终以一笔不菲的灵石,悄悄复制了这两本书册的副本。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两本书册的副本在外宗弟子的小圈子里悄然流传开来,其价值迅速被认可。流云仙宗“不靠谱丹师”霍天渊的名声,在外界本就毁誉参半,如今却因这两本“失败学”着作,蒙上了一层“实践派怪才”、“另类宗师”的神秘色彩。
“听说了吗?流云仙宗那位霍大师,将他毕生炸炉心得着书立说了!”
“可是那《炸炉的一百种姿势》与《废丹的奇妙用途》?”
“正是!此书虽看似戏谑,实则字字珠玑,皆是血泪教训与奇思妙想!若能得一观,胜过闭门苦修十年!”
“据说黑市上已有抄本流传,价格炒得极高,且一册难求!”
于是,一场针对霍天渊“失败着作”的暗中求购潮,悄然兴起。不断有外宗弟子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求购这两本书,开出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当张铁柱神秘兮兮地告诉霍天渊,有人愿意出五十块中品灵石求购一套《避坑指南》和《鬼才废丹录》手抄本时,霍天渊刚喝进嘴里的一口灵茶差点喷出来。
“多少?五十中品灵石?”霍天渊以为自己听错了。他那“清韵静心丹”一瓶也卖不到这个价。
“千真万确!霍师兄,您那两本书,在外面被当成宝贝了!”张铁柱满脸兴奋,“都说您是‘失败学’开山鼻祖呢!”
霍天渊愣了片刻,表情从错愕,到茫然,再到一种极其复杂的、混合着荒谬与得意的神色。
他走到书架前,抽出那两本材质普通、甚至有些潦草的手稿,翻看着里面记录的种种“不堪回首”的往事,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意味不明的叹息。
“失败乃成功之母……古人诚不我欺。”他摩挲着书页,嘴角却难以抑制地微微上扬,“只是没想到,这‘母亲’的身价,竟比‘儿子’还高。”
玄骨真人得知此事后,亦是哭笑不得,最终只评价了一句:“误打误撞,歪打正着,此子……果然非常理所能度之。”
霍天渊看着手中这两本意外走红的“失败学”着作,再望向那尊沉默的紫云炉,心中感慨万千。或许,他这条“不靠谱”的丹道之路,本就与常人不同。成功与失败的定义,在他这里,似乎也变得模糊而有趣起来。
他郑重地将原稿收好,心中已开始在盘算,是否要出个“精校注释版”,或者……再写一本《论炸炉对丹炉结构强度及修士心理承受能力的积极影响》?
流云仙宗的“避坑指南”,已然成为了外界丹修圈子里的另类“圣经”。而霍天渊,这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并在失败中开辟出新天地的丹师,其名号,也以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传播得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