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走近才看到。
几个人,正在兴致勃勃地斗蛐蛐儿。
赵姨娘伸手过去。
揪起贾环的耳朵,向外拖。
贾环呼痛起身,正要发火。
转头看到是他老娘。
贾环抱怨说道:“有话好好说,揪耳朵干吗?”
赵姨娘松了手。
说道:“跟我回去,以后,不许和他们玩!”
贾环奇道:“为何不和他们玩?不和他们玩,我和谁玩。”
赵姨娘一脸小傲娇。
咱环儿,以后可是个读书人。
和这几个斗蟋蟀的人。
可真不是一路人!
赵姨娘说道:“玩什么玩,你是个读书人,要好好读书!”
贾环笑道:“您这又是发啥颠?家都抄了,还读书,拿什么读?”
赵姨娘乐滋滋地,向贾环说道:“老爷今儿来找你,老爷说在祠堂开学堂,老爷去买书,买纸笔,包你们有书读。”
贾环没了兴致。
原以为抄家了。
到这乡下再不用读书的。
每天玩得正嗨。
猛然听到还要读书。
啊呀!宝宝心里苦呀!
赵姨娘见贾环不言。
还像萎了的草似的。
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赵姨娘推了贾环一把。
笑着说道:“我们娘俩的运气来了,你可要争气,老爷说了,考取功名的事,指望不上宝玉,只指望你了。”
贾环听了,吓了一跳。
忽然停步,瞪着赵姨娘。
指着自个鼻子。
向赵姨娘说道:“指望我?”
赵姨娘还以为贾环乐傻了!
笑呵呵地说道:“老爷通供三个儿子,贾珠死了,宝玉又指望不上,当然指望你啦,老爷说了,要亲自教你呢!”
说完看着贾环。
等着看贾环欢喜的样子。
谁知贾环听了。
苦巴巴地看着赵姨娘!
赵姨娘懵逼!
这是啥神情?
老爷看重你,还要亲自教你。
多么大的喜事!
贾环心里一个劲地叹息。
完了,完了。
老子亲自教儿子。
儿子还有活路吗!
贾环这里郁闷!
再说宝玉那里。
宝玉听了黛玉说的。
她老师就是先取的功名,后出仕的。
寻思功名也有诸多好处。
可以当护身符。
可以出仕途!
黛玉看宝玉发呆。
拿起手里的帕子。
轻甩一下宝玉的脸。
向宝玉笑道:“想啥呢?”
宝玉执起黛玉甩帕子的手。
向黛玉笑道:“妹妹,我取功名去?”
黛玉寻思,宝玉爱读闲书。
并不喜欢功名利禄!
黛玉听父亲讲过。
名利场,本为修罗场。
后又看了历史。
在历史滚动的车轮里。
对那些功名利禄者,真是修罗场。
黛玉作过五美诗。
五美人的悲剧。
伴随的是名利场的角逐。
现在,宝玉也要踏进去。
黛玉看着宝玉。
向宝玉笑道:“你不是讨厌那些么?”
宝玉看着黛玉如花美颜。
得如此娇妻,我必须强大。
男人强大,才能保妻儿一世平安。
宝玉想起抄家时。
被赶到府门外。
跪着等宣旨时。
看到忠顺王看黛玉的眼神!
宝玉向黛玉叹道:“以前,身在富贵里,哪知乐业,今天才知道,正如宗扬所言,乞丐手里的东西,谁都抢得!”
黛玉点头,这叫宗扬的小官吏。
说得正确!
在这乡间,舅舅是被贬庶民。
芝麻大的小官吏。
都能压得舅舅不抬头。
舅舅若敢反抗。
言传言,传到皇帝耳边。
便是谗言!
皇上一怒,收了这薄产。
连个祖坟,皇家都能给咱平了!
我们便再无容身之地了。
宝玉若真心地改呢。
也不是坏事。
时也,势也,境也!
时势必须随境变。
人方可活得稍自在些!
只是宝玉,是一时起意呢!
还是主意已定。
这个要弄清楚。
因为宝玉讨厌八股文。
连带着《四书》《五经》、《程朱理学》,宝玉都不屑了!
想取功名,不读这些书。
不作八股文,如何取得功名!
宝玉若是一时起意,便算了!
要是定了主意。
那就要认真规划了。
黛玉笑道:“你不喜八股文,又不喜《程朱理学》等书,总说这些固化人的思想!你又去如何取功名?”
宝玉心里说道,为了妹妹,刀山上得。
火海亦闯得!
做八股文,读八股文要的那些书。
又算得什么呢!
宝玉笑道:“府里没败时,和老爷往来的人,包括你那老师,八股文考出来的官儿,为利禄至蠢,愚而不化,故认为八股文,乃‘饵名钓禄之阶’!”
想起曾经,骂那“利禄至蠢”之人。
而今,又要入那“利禄至蠢”之列。
登‘饵名钓禄之阶”。
又觉得自个儿。
实实地可笑!
宝玉叹道:“此一时,彼一时。沦为平民,方懂得有些事,不想为之,亦要强而为之!”
黛玉听他说得可怜。
向宝玉说道:“这便是你的片面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读死书,可把书读活,亦可把书读死!”
宝玉听黛玉之言。
来了兴趣。
知道黛玉看事,多有不同。
单这活人把死书读活,有点意思。
宝玉下得床去。
站到床边,对着黛玉,拱手行礼。
含笑说道:“愿闻其详!”
黛玉啐道:“别作妖了。”
又笑道:“老实坐着,我给你讲讲。”
宝玉依旧上床。
和黛玉并排斜倚床头。
听黛玉说道:“其实,八股文也有好处。
单论科举选拔。
它是一把标准的尺子。
如“格式、声韵、对仗”等。
这些都统一了标准。
更便于考验学子基础。
也利于阅卷先生。
做八股文,强化孔孟之道。
扣紧程朱理学。
也有其道理。
守了“仁义礼智信”
国家才有秩序,易于管理
八股文还有个好处。
训练人的逻辑能力。
统一严格的格式。
逼着考生,锤炼文章结构。
结构必须标准,语言必须精炼。”
黛玉想起,宝玉讲的“饵名钓禄之阶”。
向宝玉笑道:“你可知道,这‘饵名钓禄之阶。
给了天下寒门才子。
带来多么大的公平么?
首先划了范围。
要考的题目,限于《四书》《五经》。
其二以《程朱理学》及注释为意。
寒门学子,无需购买昂贵典籍。
单靠背诵这几本书,即可竞争!
你想想,历史上的首辅张居正。
没八股文这玩意儿。
哪里有他的前程。
又如何能上为君分忧。
下为民解困!
这么讲这些书。
还有八股文。
便算读活书了!”
宝玉听了黛玉这番话。
想起宗扬说的。
读的书、写的文。
都给你划下范围。
不出怪题奇题。
所有的题,都在天家划定的圈子里。
不管高官贵族,还是寒门学子。
只要愿意苦读。
便都有机会,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
这是给了天下学子,最大的公平呀!
多么好的机会。
吾兄可要抓住呀。
宝玉起身下去,给黛玉行礼。
含笑说道:“听妻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
黛玉说道:“你且坐着,这是八股文的好处,我再给你讲讲,它的短处,如何活人,能把书读死!”
宝玉连忙坐下。
向黛玉说道:“愿再闻其详!”
黛玉继续说道:“八股文的弊端呢。
如果你打小儿开始。
立志为考学而读。
便应了要求,只能为世代圣贤立言。
禁锢在圣贤之言里。
没了自个思想。
成了读死书的人。
思想僵化在书里。
认为书里的道理都对。
以理杀人,便是这么来的。
考八股文,统一格式。
内容又都在那几本书里。
天下学子,成了统一背死书的人。
不闻世事,不懂民生。
考得好,出仕未必能造福民众。
考不好,回到乡里。
不通世务,不达人情。
又成了个没用的人!
便如你所说,读成愚尔不化之人。”
黛玉说到这儿,想起个笑话。
向宝玉笑道:“有个笑话讲过,讲一个书生,读死书,跨一条小沟,都犹豫,是先跨左脚,还是右脚,待上半天,也没跨过那沟,一直在想,右脚为起,左脚为落,何为跨乎。书上没说呀!”
宝玉听得笑话。
乐翻在床上。
黛玉看着宝玉傻乐。
向宝玉笑道:“我说了那么多?你可还愿去考功名?”
宝玉停了笑。
坐正了说道:“听妹妹这么一说,我更应该考了!”
黛玉想起父亲遗言。
“将来长大,莫使夫婿入官场,吾儿方可平安过一生!”
林如海出生钟鼎之家。
入官场不为利禄。
只是一为君,二为民。
入了官场方知,盘根错杂,皆为私利。
上下勾结,难以破局。
真要破局,未必善终!
黛玉所嫁,必是公侯之家。
自个家资,又足够黛玉过一生。
有权有势,何必入那官场!
小夫妻逍遥自在一生好了!
黛玉记起父亲之言。
现在想来,父亲在官场,独善其身亦为艰辛!
黛玉便对宝玉说道:“既是为赋税而考,你取个功名,不入仕途,算不得踏那‘饵名钓禄之阶’。我们钓名不钓禄,只要它傍身,你我就在这乡间,逍遥自在渡一生!”
宝玉心里大喜。
知我者,妹妹也。
我也想着,只取个功名。
不出仕,可不与那些利禄之蠢之人。
愚而不化者为伍。
宝玉向黛玉说道:“听妹妹讲得通透,我亦有此意。只是我,一直读些喜欢的书,并没读多少应考的书!妹妹读过这些书,只是这应考的书,读起来难么!”
黛玉想起要背的书多。
要写的模块也多。
八股文这玩意,做的文比较固化。
各式文章套作也多。
都要去读,才能集得千家之长,方可作得如意好文。
宝玉这性子。
对这单一的训练。
未必不生厌。
黛玉便向宝玉笑道:“你也别勉强,读书这事,喜欢便不难,若不喜欢读,可难了!”
宝玉拉了黛玉的手。
心理寻思,再难的事。
只要和妹妹在一起。
做起来都不难的。
宝玉向黛玉说道:“我何时不喜欢读书的,只要和妹妹在一起,做什么我都喜欢。”
黛玉想想也是。
难不难,除了学的人。
还介乎教的人。
教的人枯燥。
学的人自然没兴趣。
宝玉么,我还教得。
黛玉笑道:“既然喜欢,功名便不难取了。”
正说着话,贾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