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苍梧郡,月骨花在雪地里开得正好。
青石巷的灯笼都缠上了花藤,光透过花瓣映在地上,织成片流动的接骨阵。
沈砚正用骨刀给孩子们削新年礼物——小小的骨制风车,叶片上刻着迷你的“承”字,转起来能发出与海底骨脉渊共鸣的轻响。
“西域的张小哥捎来驼毛毡了。”苏晚抱着捆毡子进门,毡面上用月骨花汁绣着完整的“承脉图”,图上的每个地名都缀着颗铃铛,“他说商队在沙漠里遇见群迷路的旅人,靠着毡子上的纹路找到了接骨坊,现在那些旅人都学着在驼队上画月轨纹了。”
孟铁衣把新铸的骨炉摆在院心,炉身上的月轨纹缠着花藤,烧火时能让暖意顺着纹路往四周蔓延:“东海的渔民托人送了桶腌海菜,说今年的鱼汛格外好,接骨鱼总把鱼群往他们的网里赶。”
他往炉里添了块月髓骨,“孩子们呢?不是说要守岁画阵吗?”
话音刚落,晒谷场就传来欢呼声。三人推门出去,只见孩子们用松枝在雪地上摆了个巨大的接骨阵,阵心插着根缠着各地信物的长杆——漠北的驼毛、极北的冰晶、西域的沙砾,还有东海的贝壳。
小少年举着块新刻的骨牌站在阵心,牌上的“承”字正泛着淡青的光,与天边的新月遥相呼应。
“沈大哥,我们在等子时!”少年朝他们挥手,呼出的白气里竟混着月骨花的香气,“长老说子时的月光能让阵法活过来,到时候所有地方的接骨坊都会亮起来,像串挂在天地间的灯笼!”
苏晚往孩子们手里分着糖糕,糕上的糖霜撒成了月轨的形状:“你祖母说过,守岁不是等时间过,是等念想生根。
你看这雪地里的阵,其实是我们所有人的念想在发光。”
子时的钟声刚响,新月突然变得格外明亮。
雪地上的接骨阵应声亮起,长杆上的信物同时发光,将孩子们的笑声、骨炉的暖意、花藤的轻响都织成道光柱,直冲天际。沈砚抬头望去,只见七海九州的方向都亮起了同样的光——漠北接骨坊的驼骨镜、西域花田的骨铃、东海渔船的贝壳阵、极北冰川的月骨花……所有光都被月轨纹连在一起,像条贯穿天地的银带。
“快看天上!”有孩子指着夜空,那里的星轨竟变成了流动的接骨阵,阵纹里藏着无数身影,正顺着光往苍梧郡的方向汇聚——是圣师,是守月人,是所有在时光里接过骨的人,他们的身影在星空中组成个巨大的“承”字,边缘缠着月骨花藤,像在给天地系上条永恒的纽带。
小少年突然举起骨牌往阵心插去,骨牌刚触到雪地,整座阵法就开始流动,雪地里的花籽纷纷破土而出,在瞬间开出成片的月骨花,花瓣上的纹路同时映出各地的景象:漠北的孩子们在学画阵,西域的商队在修补花藤,东海的渔民在贝壳上刻字,极北的守月人在冰川下埋下新的花籽……所有画面都被月轨纹连在一起,像本正在翻开的活骨札。
“原来这才是‘星轨递承’的尽头。”沈砚握紧苏晚的手,感觉体内的骨脉与天地间的光同频共振,“不是某个人的传承,是千万人的念想,在时光里长成了同条骨脉。”
孟铁衣递给每人杯温热的花酒,酒液里浮着片来自极北的月骨花瓣:“该给这新岁起个名了。”
他望着雪地里绽放的花,“就叫‘骨花岁’吧,让后人知道,有些东西比岁月更长久——比如会开花的骨头,比如能记录的花籽,比如我们今天站在这里的念想。”
天快亮时,孩子们抱着新刻的骨牌睡着了,脸上还沾着月骨花汁。
沈砚将他们轻轻抱进接骨坊,发现炉边的骨札又翻开了新页,上面没有文字,只有朵用无数细小骨纹组成的月骨花,花心里藏着个极小的“承”字,周围的纹路正随着晨光轻轻起伏。
苏晚用指尖碰了碰那朵花,骨札突然发出阵轻响,所有页面同时亮起,将他们走过的路、遇见的人、修补的裂痕都在光里过了遍,最后定格在苍梧郡的雪地上——那里,孩子们画的接骨阵正与天地的月轨融为一体,像个永远不会褪色的印记。
“故事还在继续呢。”沈砚合上骨札,发现封皮上的“星轨递承”四个字旁,新长出了朵小小的月骨花,“就像这花,今年开在苍梧郡,明年会开在更远的地方,后年……会开在所有需要温暖的裂痕里。”
晨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孩子们沉睡的脸上,也落在接骨坊的骨炉上。
炉里的火还在静静燃烧,将月骨花的香气往巷外送,往七海九州送,往所有有月轨经过的地方送——那里,新的接骨人正在出生,新的花籽正在发芽,新的故事正在被骨刀刻进时光里,像条永远奔流的河,带着千万人的念想,往没有尽头的未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