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十三年九月廿五,深秋的风裹着新粮的香气,漫过双时共享田的每一寸土地。田埂旁的空地上,三十余个 “丰收成果展台” 依次排开,台面上摆满了跨时种植的结晶:宣德玉米与天启海带套种的 “双时共生菜”、稻鸭共生模式产出的生态米、用改良工具收割的饱满麦穗,连时空共鸣镜旁都搭起了 “履约成果长廊”,挂满了从春到秋的实践照片 ,今天是 “双时空童守丰收交流节”,也是履约成果的集中展示日,小守护者们要让双时空居民看到,承诺不仅落地生根,更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
辰时刚过,阿海就穿着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站在主展台前调试全息投影设备。设备启动后,共享田春种、夏耘、秋收的全过程在空气中立体呈现:新学员们学种玉米的认真模样、双时学员合作改良工具的场景、物资绿色通道运转的动态流程,每一个画面都透着 “诺必行” 的坚定。“阿蕊,成果展的解说词再核对一遍,” 阿海拿着《履约成果白皮书》,对着身边的阿蕊说,“每个展台都要讲清‘成果是什么’‘怎么实现的’‘背后的承诺故事’,让居民们不仅看到丰收,更看懂丰收背后的守护。”
阿蕊这时正带着队员们给展台贴 “承诺标签”。标签上用双时文字写着成果对应的守岁承诺,比如 “生态米展台” 的标签写着 “兑现‘推广稻鸭共生,守护土壤健康’承诺”,“双时共生菜展台” 的标签标注 “落实‘跨时技能融合,提升种植效益’约定”。“我们还准备了‘成果体验包’,” 阿蕊举起一个印着枫海图案的布袋,“里面有一小袋生态米、几片共生菜,还有一张成果故事卡,居民们可以带回家,慢慢了解每样成果的由来。”
新学员小辰和小妍正守在 “工具改良展台” 前,给参观的居民演示改良后的工具手套。小辰戴上手套,拿起镰刀模拟收割动作:“您看,掌心加了棉垫,握镰刀不磨手;魔术贴加宽了,一只手就能系紧;还加了反光条,傍晚收割也安全。这都是按李爷爷去年的建议改的,完全兑现了‘改进工具,方便劳作’的承诺。” 一位老工匠接过手套仔细翻看,忍不住称赞:“孩子们有心了,这手套比我们当年用的还贴心,守承诺就该这样,听意见、真改进。”
辰时三刻,丰收交流节正式开幕。双时空的居民们早早赶来:宣德的老人们提着竹篮,在展台前驻足观看,不时询问成果细节;天启的渔民们通过共鸣镜,对着镜头点赞,还隔空 “预定” 生态米;孩子们则围在 “双时美食区”,等着品尝用新收成果做的特色美食。
墨青芜走上主展台,手里捧着一本烫金封面的《履约成果白皮书》,声音透过扩音器传遍双时空:“从春启的承诺履约,到夏耘的技能融合,再到如今的丰收成果,小小守护者们用行动证明,‘守护’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从承诺到实践、从实践到成果的完整闭环。现在,有请阿海、阿蕊代表小小守护者,发布《履约成果白皮书》!”
掌声中,阿海和阿蕊共同翻开白皮书。书页上,清晰记录着各项履约数据:跨时种植技术推广面积达 20 亩,工具改良满意度 100%,物资绿色通道响应时间缩短至 20 分钟,双时居民对成果的认可度达 95%。“这本白皮书,是我们给双时空居民的‘守诺答卷’,” 阿海举着白皮书,声音坚定,“里面的每一个数据、每一张照片,都藏着我们对‘双向守护’的坚守。未来,我们会继续按承诺前行,让双时空的丰收一年比一年更丰硕。”
阿蕊接着说:“白皮书不仅记录成果,还规划了明年的履约计划 ,春天要扩大跨时套种面积,夏天要研发新的防虫技术,秋天要举办双时丰收技能大赛,冬天要优化暖冬物资的精准配送。我们要让守护的承诺,永远在路上。”
交流节的高潮,是 “双时美食共创” 环节。双时空的学员们分工合作:宣德学员用生态米煮 “双时丰收粥”,天启学员用海带和新收的玉米做 “海带玉米饼”,新老学员一起包 “共生菜饺子”。厨房里香气四溢,吸引了大批居民围观。张奶奶尝了一口丰收粥,笑着说:“这粥比去年的更香甜,是孩子们用心种的米,才煮得出这个味道。” 天启的渔民长老通过共鸣镜看到美食,忍不住对着镜头说:“宣德的孩子们太能干了!明年我们要带海鲜来,一起做‘双时海鲜粥’!”
午后,“成果认领” 活动开始。居民们可以认领一小块共享田的 “丰收成果”,比如认养一株玉米、一袋生态米,认领后会收到专属的 “成果成长手册”,记录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小桃帮一位阿姨认领了一袋生态米,还在手册上写下:“这袋米来自稻鸭共生区,鸭子吃虫、粪便施肥,无化学农药,兑现‘守护健康食材’承诺。” 阿姨接过手册,感动地说:“以后吃米,就想起孩子们的守诺,心里都暖暖的。”
傍晚时分,交流节接近尾声。小守护者们开始整理展台,脸上满是疲惫却难掩喜悦。阿海看着《履约成果白皮书》上的签名 ,双时空居民的签名密密麻麻,像一片温暖的印记。“明年丰收节,我们要邀请更多双时空的孩子参与,” 阿海对着小伙伴们说,“还要把‘成果认领’变成长期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共享田、支持守护行动,让双向守护的情谊越来越深。”
阿蕊点点头,手里拿着居民们反馈的 “建议卡”, 有人建议增加 “成果种植体验课”,有人希望开通线上 “成果认领通道”。“这些建议我们都要整理进明年的计划,” 她说,“守承诺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大家的需求不断优化,这样守护才能真正走进每个人心里。”
离开共享田时,夕阳的余晖洒在 “履约成果长廊” 上,照片里的笑脸在光中格外鲜活。小守护者们拉着彼此的手,哼着《双时和鸣曲》,手里捧着居民们送的小礼物 ,张奶奶做的棉鞋垫、李爷爷雕的小木勺、天启渔民晒的鱼干。阿海望向远处的时空共鸣镜,镜中天启的居民们还在对着镜头挥手,嘴里说着 “明年再见”。
他知道,这场丰收交流节,不是结束,而是 “童守双向守护” 的新升华,当履约成果变成居民餐桌上的美食,当承诺故事走进每个人心里,当双时空的情谊在丰收中愈发深厚,双时空的守护之路,终将在一代又一代孩童的 “诺” 与 “行” 中,走向更有人情味、更有生命力的未来,让枫山与蓝海的情谊,永远在丰收的喜悦里、守诺的坚持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