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张氏听着贾东旭的话,看了看自己现在的屋子,然后才说,“行吧,那我们就去找夫人问一下。”
“不过,之前有人过来问了,夫人可是开价一百块大洋一间房子。”
“我们这个西厢房加起来可能要三百大洋。”
文三看着贾东旭,贾东旭想了想说,“不着急,你们先去问问看吧,房子买了也好不然我们每个月都要给房租,还不是一样。”
文三听见贾东旭的话,就知道什么意思,站起来说,“行,那我们就一起去问一下房东怎么说。”
贾张氏看了看桌子上的东西说,“要不吃完饭再去?”
贾东旭摆摆手,“你们去问,我来弄吃的,等下我和文爷还要出去呢。”
贾张氏不太放心的看着贾东旭,“你行嘛?你可是从来没有弄过。”
贾东旭没好气的说,“文爷买的是熟食,就把馒头热一下,我有什么不会的。”
文三站起来说,“走吧,小花我们去问一下。”
贾东旭听见文三小花都叫上了,悄悄地给文三竖起大拇指。
文三得意的笑了笑,两个人就一起出门了,门口聊天的妇女还没有散,现在都是吃两顿饭中午一般都是不吃的。
贾张氏带着文三直接走了过去,“夫人,我们有点事情要和你商量一下。”
聋老太太看了一眼旁边的几个大妈,站起来说,“走走走,去你们家说。”
三个人一起到了贾家,贾东旭正在弄吃的,聋老太太看了一眼桌子上的菜。
笑着说,“可以啊,这伙食还不错。”
贾东旭想起来聋老太太就是一个馋嘴的老太太。
马上开口说,“老太太,要不您中午留下来一起吃点?”
聋老太太摆摆手,“不不不,算了今天还是你们一家人一起吃就好。”
贾东旭笑着说,“本来我妈和文爷也说了,要弄一桌菜请大家一起认识一下的。”
聋老太太点点头,“那就等大家一起吧,不用单独请我一个人。”
文三和贾张氏请聋老太太在桌子旁边坐下,贾东旭给聋老太太倒了一杯水。
聋老太太笑眯眯的看着贾张氏说,“张丫头啊,今天找我老太太有什么事?”
贾张氏看了一眼文三,示意他来说,文三看了一眼贾东旭。
贾东旭冲着他眨眨眼睛,文三才开口说,“夫人,我们两个这不是要一起搭伙过日子。”
“就现在这个房子也住不开,我们就想着,把这西厢房全都买下来,以后东旭结婚或者我们再生两个小孩也能住的开。”
聋老太太眯了眯眼,手在桌子上敲了敲然后才说,“我这个房子可不便宜,整个西厢房要四百大洋。”
贾张氏听见四百大洋就有点肉疼,文三所有的家底全部加起来也才四百大洋。
贾张氏有点不好意思的说,“老太太,能不能便宜一点?”
聋老太太摇摇头说,“不行,张丫头,你也知道我这个房子保存的这么好,一点都不愁卖。”
“再说了我儿子也没有回来,这个毕竟是祖产,我要是便宜卖出去,他们回来我也没法跟他们交代。”
文三看了一眼贾东旭,看见贾东旭没什么表情,然后才说,“夫人,要不您便宜点,我们手里面的钱也不够。”
聋老太太想了想,看着文三和贾张氏说,“这样,你们要便宜的也有。”
“隔壁的那个院子,整个院子只要你们两百块大洋怎么样?”
贾东旭听见聋老太太的话就是眼前一亮,隔壁那个院子可是有一亩多地。
这个地方,有这么大的地以后妥妥的值钱啊。
贾张氏摇摇头说,“夫人,您这不是开玩笑嘛,隔壁就是一个花园,我们要那个花园干什么?”
聋老太太笑眯眯的说,“话可不能这么说,虽然是花园,但是地方大呀,只要你们愿意我可以让人帮你们盖房子。”
“一两百大洋就可以盖起来了,剩下的地,以后别说是东旭结婚了,就算是东旭的孩子结婚也可以住的开。”
贾东旭在桌子底下踢了一脚文三,然后看着聋老太太问,
“太太,隔壁那个院子的手续能不能办,而且现在这个情况可以盖房子嘛?”
聋老太太点点头,“我估摸着现在盖一个房子大概要一百块大洋左右,加上买地三百块大洋就够了。”
“到时候你们直接盖一间大一点的房子,一分为三,就够你们住了,以后赚钱了再盖。”
贾张氏刚准备开口拒绝,贾东旭就抢在她前面说,“太太,那这个房子过户的手续你能不能办?”
聋老太太笑眯眯的点点头说,“可以,二百块大洋我负责把手续办好。”
贾东旭伸出手按住想说话的贾张氏,继续开口说,“太太,那我们盖房子的这段时间住哪?总不能露宿街头吧?”
聋老太太笑眯眯的看了一眼贾东旭然后才说,“东旭,你这孩子果然机灵,太太我就给你个面子,你们现在这个房子借给你们住到新房子弄好。”
贾东旭嘿嘿一笑,“谢谢太太!”
然后才转过来对文三和贾张氏说,“文爷,妈,我觉得隔壁的院子也不错,要不你们考虑考虑?”
文三点点头,“行,那就听你的。”
贾张氏拍了一下桌子,“听什么听,他一个孩子胡说八道,你也跟着他胡闹。”
聋老太太笑眯眯的说,“张丫头,你家东旭的脑子可比你灵活多了,你还是听他的吧。”
文三也在旁边开口说,“我觉得可以,那么大一个院子,以后我们就是生十个八个的也够住了。”
贾张氏看贾东旭和文三都同意了,再说了又不是自己的钱就点头同意了。
聋老太太看着文三说,“那你先给一百大洋吧,剩下的等把证件办完了以后再给我就可以。”
文三点点头,就开始从袋子里面往外掏大洋,给聋老太太数了一百个。
聋老太太提着袋子站起来说,“行,下午我就拜托福伯去办,地契要写谁的名字?”
贾张氏马上开口,“写东旭的,我们都商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