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的园丁小区浸在暑气里,香樟树的叶子被晒得打卷,蝉鸣从早到晚没停过,却没扰了胡同里的热闹 —— 自打县一中放榜,街坊们就常凑在沈浩家院门口打听,苏晴的录取通知书到底什么时候到。毕竟这胡同里好些年没出个考上京华大学的孩子,还是最难考的医学院,连张大爷每天早上扫完地,都要特意往沈浩家窗户那边望两眼。
这天午后,沈母正蹲在院角摘菜,准备给寄宿的苏晴母女煮绿豆糖水,就听见胡同口传来邮递员的喊声:“沈浩家 —— 苏晴的录取通知书!” 声音刚落,院门口瞬间围拢了人,张大爷手里的扫帚都扔在地上,李婶抱着刚买的冬瓜也挤了过来,连隔壁杂货店的王老板都关了店门跑过来:“是京华大学的吧?快拆快拆!”
苏晴正在屋里整理高中复习笔记,听见喊声手里的笔都掉在桌上,鞋都没来得及穿好就往院外跑。她母亲也跟着出来,手里还攥着刚缝了一半的床单 —— 自从苏晴父亲出事后,她们母女就寄宿在沈浩家,沈父沈母没要过一分钱,还总说 “是一家人”,此刻看着女儿跑出去的背影,眼圈先红了。
“是、是京华大学医学院!” 苏晴接过淡紫色的录取通知书信封,指尖都在抖,拆开时连指甲都掐进了纸里。当 “录取通知书” 五个烫金大字露出来时,院门口的街坊们都欢呼起来,张大爷拍着沈父的肩膀:“老沈你看!晴晴这孩子真出息!咱们胡同的骄傲!” 李婶赶紧把怀里的冬瓜塞给沈母:“今晚别做饭了,我家炖了排骨,一起吃!”
沈浩从屋里走出来时,正好看见苏晴举着通知书哭,眼泪砸在烫金大字上,却笑得比阳光还亮。他走过去递了张纸巾,语气比平时稳,眼底却藏着点不易察觉的软:“哭什么,早知道你能考上。” 作为带着前世记忆的人,他见过太多金榜题名的场景,却第一次觉得这样真切 —— 不是因为名校,是因为眼前人的欢喜,是因为这一路看着她熬过来的不易。
晓雅也挤在人群里,辫子上的小熊发卡都歪了,拉着沈浩的袖口蹦蹦跳跳:“沈浩哥!苏晴姐考上了!咱们的约定能实现了!” 她凑到苏晴身边,小心地碰了碰通知书,像碰什么宝贝:“苏晴姐,北京的校园是不是特别大?你一定要替我们多逛逛!”
正热闹着,胡同口又传来自行车铃声,是县一中的校长和班主任来了。校长手里捧着个红色的荣誉证书,班主任拎着个帆布包,一进院就笑着说:“苏晴同学,恭喜啊!京华大学医学院!咱们学校今年理科状元,给学校争光了!” 说着把荣誉证书递过去,又打开帆布包 —— 里面是五千元奖学金,还有一套精装版的《人体解剖学》教材,“这是学校的一点心意,到了大学继续加油!”
苏晴赶紧接过证书,鞠躬时眼泪又差点掉下来:“谢谢校长,谢谢老师,也谢谢大家…… 没有沈叔叔沈阿姨照顾,没有沈浩和晓雅帮我,我肯定考不上。” 她的目光扫过沈浩,又赶紧移开,耳尖悄悄红了 —— 刚才举着通知书时,她分明看见沈浩眼里的光,比烫金大字还晃人,让她心跳快得像要蹦出来。
傍晚的沈浩家,院里摆了两张小桌,沈母炖了鸡汤,李婶端来排骨,张大爷拎了一篮土鸡蛋,王老板抱来两箱汽水,连晓雅家都做了桂花糕。街坊们围着苏晴,你一言我一语地叮嘱:“到了北京要好好吃饭,别舍不得花钱”“天冷了记得加衣服,北京比咱们这儿冷”“有空多给家里打电话,我们都等着听你好消息”。
苏晴坐在沈浩旁边,手里捧着碗鸡汤,听着街坊们的叮嘱,心里暖得发颤。沈母坐在她对面,给她夹了块鸡肉:“晴晴,去了北京要是住得不习惯,就跟家里说,沈叔叔去送你时,顺便帮你看看租房的事 —— 离学校近点,安全。” 沈父也点头:“我跟你张叔说好了,他有个亲戚在北京开超市,到时候让他帮衬着点,别让你受委屈。”
苏晴放下碗,眼眶又红了:“沈叔叔沈阿姨,谢谢你们…… 这些年麻烦你们太多了,我都不知道怎么报答。”
“傻孩子,说什么报答。” 沈母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你跟沈浩、晓雅就像亲兄妹亲姐妹,咱们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你去了北京好好读书,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报答。”
晚些时候,街坊们渐渐散去,院里只剩下苏晴、沈浩和晓雅。苏晴从屋里抱出一摞笔记本,都是她高中三年的复习笔记,封皮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着 “数学重点”“物理错题”“生物实验总结”,甚至还有英语作文的模板和语文古诗的默写技巧。
“这是我整理的笔记,” 苏晴把笔记分成两堆,一堆递给沈浩,一堆递给晓雅,指尖在笔记本上轻轻划过,“里面有我标的重点和易错点,还有沈浩之前教我的解题思路,你们明年复习肯定用得上。特别是生物笔记,我标了跟医学相关的关联知识点,沈浩你看的时候可以多留意。”
沈浩接过笔记,指尖触到纸页上的温度,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他翻开一本数学笔记,里面不仅有解题步骤,还有苏晴用红笔写的 “遇到这种题别慌,先画辅助线”,像在耳边叮嘱一样。他见过太多敷衍的笔记,却第一次觉得,这些字里行间都藏着心意 —— 藏着苏晴的认真,也藏着她没说出口的在意。
“谢谢,我会好好看的。” 沈浩的语气比平时轻了些,目光落在苏晴身上,看见她耳尖泛红,又赶紧移开,假装翻笔记。
晓雅抱着笔记,像抱着件宝贝,紧紧搂在怀里:“苏晴姐,你太好了!我肯定每天都看,明年一定考上北京的大学,跟你一起住!” 她拉着沈浩的袖口晃了晃,“沈浩哥,咱们一起努力,明年跟苏晴姐汇合,好不好?”
“好。” 沈浩点头,语气无比坚定,“咱们肯定能一起去北京。”
苏晴看着两人的互动,心里泛起一阵酸涩的甜。她走到院门口,望着胡同里的路灯,突然说:“沈浩,晓雅,我到了北京,先替你们逛遍京华大学的校园 —— 看看教学楼,看看图书馆,看看操场边的树。我还会帮你们打听住得近的宿舍,要是宿舍远,就帮你们找离学校近的租房,最好像咱们现在这样,走路就能到。”
她转头看向沈浩,眼神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期待:“沈浩,你喜欢安静的地方,我找租房时会多留意顶楼或者带阳台的,你可以在阳台看书或者整理资料。晓雅喜欢阳光,我会找朝南的房间,让你早上能晒到太阳。”
晓雅欢呼起来,拉着苏晴的手:“苏晴姐,你想得太周到了!我还要在房间里种小盆栽,就像咱们之前说的那样!”
沈浩看着苏晴认真的样子,心里突然觉得,这一世的等待都是值得的。他想起前世一个人在北京打拼的日子,没有期待,没有约定,而现在,因为苏晴的这句话,北京突然变得具体起来,有苏晴替他们探路,有晓雅的小盆栽,有一起住的房子,还有藏在笔记里的心意。
“我会用论坛查北京的租房信息,” 沈浩说,“之前帮商家推广时认识了几个北京的网友,他们可以帮着打听房源,咱们双管齐下,肯定能找到合适的住处。” 他的语气很稳,像在规划一件确定的事,却让苏晴心里的期待又多了几分。
夜色渐浓,蝉鸣渐渐轻了,院里的路灯亮着,暖黄的光落在三人身上。苏晴抱着笔记,沈浩和晓雅坐在旁边,聊着北京的未来,聊着明年的约定,聊着那些藏在心里的期待。苏晴偶尔抬头看沈浩,看见他认真听晓雅说话的样子,心里悄悄想:要是能一直这样就好了 ,一起聊天,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
晓雅靠在沈浩身边,抱着笔记慢慢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像在做关于北京的梦。沈浩轻轻把她抱起来,送回屋里,回来时看见苏晴还站在院门口,手里攥着一张京华大学的校园地图,是她之前从网上打印的。
“这张地图给你,” 苏晴把地图递给沈浩,“上面标了我打听的教学楼和图书馆的位置,你可以先看看。” 她的指尖不小心碰了碰沈浩的手,像被电流击了下,赶紧缩回,“我、我先回屋了,明天还要收拾行李。”
沈浩接过地图,看着苏晴的背影走进屋里,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他展开地图,看见上面用红笔标着 “适合看书的角落”“食堂好吃的窗口”,甚至还有 “操场边的香樟树”,像在为他们提前铺好路一样。
回到屋里,沈浩把苏晴的笔记和校园地图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他翻开一本生物笔记,看见苏晴用蓝笔写的 “沈浩说这里容易考”,心里突然觉得,明年的北京之行,不仅是为了梦想,更是为了这份藏在细节里的情谊,为了苏晴的等待,为了晓雅的期待,也为了这一世难得的温暖。
而屋里的苏晴,躺在床上,手里攥着沈浩送她的星星发圈,想着刚才在院里的对话,想着沈浩认真的样子,嘴角忍不住上扬。她知道,去了北京会有新的挑战,会有陌生的环境,可她不怕,因为她知道,明年沈浩和晓雅会来,他们会一起住,一起实现那个跨世纪的约定,一起把北京的日子,过成像园丁小区一样温暖的样子。
8 月的风从窗户吹进来,带着香樟树的清香,吹得桌上的笔记轻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