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两口商量好了,江则就辞了职留在了家里,也开启了奶爸的日常。
要常住了,江则就准备做长久的打算。他不能一直住在次卧,还不想因为儿子的原因,长期和媳妇分床睡。
所以俩人一合计,还是一起睡主卧。分居时间长了,夫妻俩就真的不想再睡一起了。苏小米睡里面,江则睡外面挨着两个婴儿床,夜里他负责带俩孩子。
好在澄澄能睡整觉,江则夜里只需要带两个小时哭一次的澈澈。后面觉得澄澄的小床碍事,直接把他放在里面苏小米的床头。
苏小米身体彻底好了,孩子们也有人带了,家务也有人做了,她就打开了接单的时间,开始恢复了正常的工作模式。
不仅正常接单了,她还把之前的督导工作也接了起来。
督导一个小时五百,可以抵上她接好几单呢。之前不接是因为督导很系统,一个班最少要一个月的课程,不能延迟也不能糊弄。她带孩子没有固定的时间,保不齐挣的还没有扣的多。
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她有了“贤内助”,工作方面可以大展身手了。
于是,她怕自己的工作影响到孩子们睡觉,也怕澈澈的哭闹引起来访者的投诉,干脆把工作室移到了阁楼安安的那间空着的房间。
江则挪回主卧睡了,安安和彤彤就一起回了次卧。她俩年纪还小,晚上睡阁楼,苏小米总是觉得不放心。
后面钟点工阿姨来了,江则给拒了。
苏小米建议江则留下来,这样他只负责带孩子就可以了,人没那么累。
可江则自信满满的拒绝了,“我既然全职在家带孩子了,那钟点工就不用请了,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用请钟点工的钱买菜,够咱们一家六口吃半个月了。”
既然老公这么贤惠,苏小米自然就不说什么了。只要有人带娃还能有口热乎饭吃,她别提多爽了。
自然把精力全部都放在了工作上,开始就做了工作计划表。每天早上九点开始工作到晚上十点,中午除去吃饭和午休,每个月下来她能挣一万五,比之前月嫂在她分心带娃挣得还多。
俩闺女自然也喜欢江则在家里,周末作业写完了他会和苏小米一起带她们去游乐园或者去奶茶店。
江则一直不敢回村里,是怕爸妈和姥爷知道他把那么好的工作辞了会大发雷霆。而且长辈会觉得男人在家里带孩子就是不务正业,吃闲饭,不像他和媳妇想的那么开。
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江则和妈通电话的时候有一次说漏嘴了,还是被赵婉莹知道了。姥爷和爸倒是无所谓,一直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打算,劝赵婉莹别多管闲事。可赵婉莹实在是忍不了,在家里骂了好几天。
儿子好好的工作不干,竟然把工作辞了回来带孩子,这不是笑话吗?说出去她有个不务正业吃软饭的儿子,多丢人!
没隔几天,赵婉莹就直接杀上了门!
江则以为妈知道了会当天上门的,没想到她还等了几天才来。
听到敲门声去开门,江则一看到是母亲,心里“咯噔”一下。
赵婉莹板着脸走进屋,看到屋里被儿子打理的很干净的屋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儿啊,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好好的工作不干,在家带孩子,你一个大男人,被人家说在家里吃软饭,丢不丢人?”
“丢啥人?丢谁的人?我吃我媳妇的软饭怎么了?我又没吃他们媳妇的?”说完,江则还嬉皮笑脸调侃道:“我自己媳妇的软饭,怎么了,我媳妇的软饭好吃,我爱吃!”
赵婉莹被儿子气得吹胡子瞪眼,“你……你这像话吗?男人就得出去打拼事业,哪有在家带孩子的道理。再说了,小米一个月能挣几个钱,哪有你挣的多!”
江则不以为意,“我一个月一万,我媳妇一个月一万五,你说谁挣的多?”
赵婉莹呆了,她记得苏小米生之前还在接单,那个月也只是赚了几千的,不可置信的问:“有,有那么多吗?”
“有!”江则故意气势凛然,“女人能顶半边天!妈,您也是女人,可不能搞性别歧视。”
“真有一万五?”赵婉莹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尽量压低声音,像是怕谁听见似的。
江则抱着澈澈,认真道:“是,所以妈我能不能在家吃软饭?”
“要是一万五的话,那可以吃。”赵婉莹的态度没刚进门的时候那么强硬了。
“妈,我在家把孩子带好,她就能安心工作,我这也是为了这个家好。”
江则故意吓赵婉莹:“妈,你也知道我的工作,一个月在家里都待不了几天。你想想我不在家,家里里里外外都靠小米一个人。以后孩子跟我认生,媳妇也跟我不亲,你儿子我这个家还能保得住吗?要是离了,我就得再娶媳妇,您还得给我准备彩礼。”
说到彩礼,赵婉莹下意识的捂紧了口袋,想起自己之前出了十万,到现在还欠着诗诗四万她就肉疼。
“别啊,小米挺好的,这离婚可不是儿戏,不能一直挂嘴边。”
“知道了。妈,现在时代不同了,男主内女主外也挺好的。您就别操心了,我们会把日子过好的。而且我又不是一直在家里,等澄澄和澈澈上幼儿园了我就出去工作。”
见妈不说话了,江则松了口气,知道妈这边的一关算是过了。
这时,苏小米下了阁楼,刚才就听见了婆婆的声音,但是她在接咨询没办法下来。
趁着休息时间,苏小米给江则面子下来跟婆婆打声招呼,客气的笑道:“妈,您来了,我刚才一直在忙。”
赵婉莹见儿媳妇走下来,好像看见了行走的人民币。而且儿子现在没有工作全靠这个儿媳妇养着了,儿子吃人家的她嘴软,气势顿时矮了下来。
赶紧站起来笑脸应声:“唉~~,小米啊,没事!你忙你的好了,我就是来看看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