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古里港的晨雾像块被海水浸软的棉絮,在朝阳升起时慢慢消融。程远跪在“碑亭遗址”的沙地上,青铜探针已经在夯土里搅动了整整三个小时。当探针尖端传来“咔嗒”一声轻响,他突然想起马欢在《瀛涯胜览》里写的那句:“古里立碑之日,海不扬波。”此刻印度洋的浪涛正拍打着百米外的珊瑚礁,溅起的水珠落在他手背上,带着咸涩的暖意。

“找到什么了?”张瑜举着遮阳伞走过来,伞沿的阴影恰好罩住探针周围的砂土。她穿着件靛蓝色速干衬衫,袖口卷到手肘,露出小臂上被蚊虫叮咬的红点——这是他们在古里港驻扎的第二十三天,热带的湿热已经让每个人的皮肤都带上了这种暗红印记。

程远没抬头,指尖捏着探针轻轻旋转:“费信在《星槎胜览》里说这碑‘高三丈,广五尺’,咱们得小心别撬坏边角。”他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探针周围的砂土正随着他的动作簌簌滑落,露出青灰色的石质表面。

张瑜蹲下身,指尖拂过地表暴露的榫卯痕迹,突然停在块嵌着贝壳的青石板上:“看这海蛎壳的排列,是人工镶嵌的,应该是碑亭的基座边界。”她从帆布包里掏出卷尺,沿着贝壳镶嵌线量了个正方形,“边长十二米,符合明代碑亭的规制。”

程远改用竹刀沿着探针划出的圆圈剔土,青灰色的碑角渐渐显形。当整块碑身的三分之一露出时,“永昭万世”四个大字在热带阳光下突然发亮——汉文的笔画刚劲有力,捺脚处带着明显的明代官楷特征,与南京静海寺出土的“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碑”笔迹如出一辙。

“等等!”张瑜突然按住他的手,“碑侧有文字!”

程远屏住呼吸,用软毛刷轻轻扫过碑身右侧。波斯文的“诸蕃会同于此”与左侧泰米尔文的“友谊之证”在晨光中慢慢显形,三种文字以碑顶的莲花纹为中心对称分布,形成奇妙的视觉平衡。“是三体铭文!”程远的声音有些发颤,他数着碑文中“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的字样,笔画间还残留着朱砂的痕迹,“《明史·古里传》说郑和‘立石勒文,永昭万世’,就是这个!”

碑座的凹槽里卡着半枚青铜印,印文“古里国王府”的篆字间还沾着暗红色的朱砂。张瑜用镊子取下一点印泥样本,放在便携式检测仪里:“和泉州出土的‘暹罗国王印’印泥成分一致,都是中国产的朱砂混合东南亚的龙脑香。”她突然笑了,“《瀛涯胜览》说‘和以云锦为礼赠国王’,你看这印背的缠枝纹里,还缠着根金线呢。”

程远用放大镜观察那根嵌在纹路上的金线,发现是南京云锦特有的“扁金”工艺:“是立碑时国王与郑和共同盖印的信物,这半枚应该是当年仪式上断裂的。”他突然注意到碑身背面的凿痕,“有人想把石碑凿走,但只凿了个浅坑就停了——你看这凿痕的氧化程度,至少是三百年前的事。”

就在这时,郑海峰的卫星电话打了进来,信号里混着海浪的杂音:“程远,古里港外三海里发现沉船,货舱里全是永乐瓷!”

古里港外的珊瑚礁区,郑海峰的“潜龙三号”潜水器正悬停在艘明代木船残骸上方。探照灯的光柱穿过碧绿的海水,照亮了货舱里堆叠整齐的青花瓷碗——碗底的“永乐年制”款识在水下泛着幽光,与碑亭附近出土的瓷片完全相同。

“是第一次下西洋的贸易船!”郑海峰盯着屏幕上的三维扫描图,船体长度约十五米,属于《瀛涯胜览》记载的“八橹船”。他操控机械臂小心取出碗旁的一卷麻纸,海水浸泡过的页面上,“宣德窑瓷器百件,换胡椒三千斤”的字迹仍清晰可辨。

“这账册是双语的!”助理小李突然喊道,“汉文旁边还有古里文的批注。”

郑海峰放大图像,发现汉文是用松烟墨书写,古里文批注则用了当地特有的檀香油调墨,两种笔迹在同一页上形成奇妙的呼应:“是中蕃双方共同记账,《明史》说郑和‘立市舶之法,互派官吏’,这就是实证。”

沉船的龙骨缝隙里,卡着块烧焦的船板。郑海峰让潜水器采集样本时,突然注意到船舷的火烧痕迹呈波浪状:“不是从内部燃起的,是从外部引燃的。”他想起《明成祖实录》里“烧战船十艘”的记载,“这应该是永乐五年陈祖义劫掠时的遗存。”

机械臂在焦木旁夹起枚铁箭,箭头的“燕王军器局”铭文在探照灯下清晰可见。郑海峰数着货舱里散落的箭镞,约有二十余枚,“都是明军制式兵器,看来船员们进行过激烈抵抗。”他突然发现船尾的锚链是解开的,“他们可能想突围,但没成功。”

当潜水器升至水面时,郑海峰的目光落在远处的古里港。晨光中的碑亭遗址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程远和张瑜的身影在帐篷间移动。他突然明白,这沉船与石碑,正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两面镜子——一面映照着贸易的繁荣,一面记录着扞卫和平的决心。

古里“清真大寺”的档案室藏在一座百年老楼里,木楼梯在张瑜脚下发出吱呀的呻吟。当她推开阁楼的木门,一股混合着乳香与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积满灰尘的木箱从地板堆到天花板,像座被遗忘的宝藏山。

“当地学者说这批档案是1947年翻修时发现的。”陪同的古里大学教授默罕默德指着最角落的木箱,“一直没人能看懂汉文部分。”

张瑜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打开那只铜锁早已锈蚀的木箱。当她展开最上面一卷羊皮档案时,手电筒的光束突然照亮了“永乐三年冬月望日”的字样——阿拉伯文书写的《港口日志》里,竟详细记录了郑和船队抵达的情景:

“中国宝船二十艘抵港,大者九桅,帆若白云蔽日。使者郑和登岸时,着绯色官服,随员持丝绸五十匹、瓷器百件,皆献于国王。其船中所载,有青瓷、麝香、樟脑,皆吾国所无之物。”

“看这手绘地图!”张瑜的指尖停在档案附带的羊皮纸上,古里港被红笔圈出,周围标注着“满剌加”“柯枝”“锡兰山”等港口,并用虚线连接成网,“是郑和绘制的西洋航线图!”她数着图中的三十七个港口标记,与《郑和航海图》的记载完全吻合,“图上把古里标为‘西洋总路头’,和巩珍《西洋番国志》说的一样。”

地图边缘的空白处,有行用汉文写的批注:“此处为诸蕃要会,宜立碑记之。”张瑜比对笔迹,发现与古里石碑上的“永昭万世”出自同一人之手,“是郑和亲笔!”她突然注意到批注旁画着个小小的船锚,锚链的节数正好是七节,“难道是在暗示七下西洋?”

档案柜底层的铁盒里,藏着个铜制天平。张瑜取出时,发现秤杆刻着“大明工部造”,砝码却标着阿拉伯文的“米斯卡尔”(古阿拉伯重量单位)。她从帆布包里掏出标准砝码测试,天平的精度竟能达到一钱以内:“《瀛涯胜览》说‘和立度量衡,诸蕃皆从’,这就是实物证据。”

当天平的托盘轻轻晃动时,张瑜突然想起碑亭遗址的青铜印。从贸易度量到官方印信,郑和在古里留下的不只是一块石碑,更是一套让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的规则。阁楼窗外的宣礼塔传来唤礼声,悠远的声浪里,她仿佛听见了六百年前商船装卸货物的喧嚣。

锡兰山佛牙寺的壁画在热带雨季里渗出点点霉斑,林新宇的无人机正沿着寺庙西墙进行三维扫描。当热成像仪显示出一块温度异常的区域时,他突然让无人机悬停:“看这里,壁画下面有异物。”

考古队员用竹刀小心剥离壁画表层,青灰色的碑角渐渐显形。当整块石碑的三分之一露出时,林新宇倒吸一口凉气——汉文的“人舟安利”、阿拉伯文的“真主保佑”与泰米尔文的“佛陀护持”并排镌刻,正是那方失踪多年的“郑和布施碑”!

“科伦坡国家博物馆藏的是复制品,原碑应该是在战乱时被埋进了壁画!”林新宇数着碑文中的“永乐七年二月初一”字样,与《明史》记载的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间完全吻合,“费信说‘和以三语立碑,示尊重诸教’,这就是实证。”

壁画与石碑之间的缝隙里,塞着块丝织品残片。林新宇用镊子取下时,发现是南京云锦的“缠枝莲纹缎”,与《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记载的“红丝宝幡”完全一致。他在残片旁找到个青花香炉,炉身的莲花纹间还沾着香灰,“检测显示含有中国沉香与斯里兰卡檀香的混合成分。”

佛龛里的青铜灯座上,刻着“大明永乐年制”的款识,灯芯残留的灰烬中却发现了当地特有的“婆罗密香”。林新宇突然想起《星槎胜览》里“和每至一地,必用当地香品祭祀”的记载:“是入乡随俗的细节,太用心了。”

当夕阳的金辉透过寺庙的窗棂照在石碑上,三种文字的铭文在光影中若隐若现。林新宇的无人机缓缓升空,镜头里佛牙寺的金顶与远处的印度洋在暮色中连成一片,他突然明白,这方石碑之所以能保存至今,正是因为它守护的不是某一种信仰,而是所有信仰中共通的善意。

锡兰山王城遗址的红烧土层里,程远的铁锹碰到硬物时,热带暴雨刚停。他蹲下身用手刨开湿土,一枚铁箭镞突然在泥水中发亮——箭头的倒钩设计与郑村坝出土的明军箭镞完全相同,上面还沾着暗红色的锈迹。

“这里有大量箭镞!”程远喊道,队员们很快在周围清理出五百余枚铁箭,密集的分布范围显示这里曾发生过激战。他捡起枚刻着“燕王军器局”的箭簇,突然注意到箭杆残留的血迹,“送去做dNA检测,看看是不是锡兰山士兵的。”

遗址的排水道里,淤塞物中混着个青铜令牌。程远用毛刷清理表面的泥垢,“亚烈苦奈儿”的斯里兰卡文名号虽被砍凿过,仍能辨认出国王称谓:“是被生擒的锡兰山国王信物!”他想起《明成祖实录》“生擒亚烈苦奈儿并家属、头目”的记载,“这应该是当年明军缴获的。”

令牌的夹层里藏着半张羊皮纸,上面用朱笔标注着“王城守军五千,皆在东门”,旁边还有个简易的地形图,标出了三条隐蔽的小路。程远对照《明史》“和由间道急攻王城”的记载,发现图中标注的路线与考古发现的城墙缺口完全吻合:“是郑和的侦察记录!”

当dNA检测报告出来时,程远正在绘制战场复原图。报告显示箭杆上的血迹属于南亚人种,与当地出土的锡兰山士兵骸骨基因一致:“《明史》说‘番军复围城,交战数合,大败之’,这就是物证。”他突然注意到令牌边缘的牙痕,“亚烈苦奈儿被擒时可能咬过这令牌,是不甘还是绝望?”

暮色中的王城遗址渐渐被雾气笼罩,程远望着远处的佛牙寺方向,林新宇的团队还在加班清理那块布施碑。第三次下西洋的历程,就藏在这刀光剑影与香火缭绕之间——既有扞卫正义的锋芒,也有尊重文明的温度。

苏门答刺“乱港”的红树林里,郑海峰的橡皮艇正碾过盘根错节的气根。当他拨开垂落的气生根,一艘倾斜的明代战船残骸突然暴露在林间空地——涨潮时的海水将它从海底托起,又被退潮留在了这片泥泞的树林里。

“是‘清和号’的姊妹船!”郑海峰认出船尾的“水师左营”标记,与太仓卫出土的军船铭文一致。他戴上潜水镜潜入船身周围的浅滩,货舱里的“军用水壶”上,“永乐十年制”的款识在水光中若隐若现。

壶旁的《平乱日志》被桐油布包裹着,麻纸页面上“生擒伪王苏干刺,斩首五千级”的记录墨迹淋漓,显然是在激战中仓促书写。郑海峰数着日志里的伤亡数字:“明军阵亡三十二人,苏干刺党羽被斩五千——《明史·苏门答刺传》说‘其王遣使入谢’,看来这场内乱确实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沉船的兵器舱里,一把双刃剑引起了郑海峰的注意。剑身刻着“大明水师”的篆字,剑柄却是阿拉伯式的缠银工艺,护手处还镶嵌着颗蓝宝石。他请随队的兵器专家测试,发现剑身长三尺七寸,既适合明军的劈砍技法,也能使出当地的刺击招式:“是为适应异域战场改良的武器,《星槎胜览》说‘和军习蕃式战法’,这就是实证。”

当潮水开始上涨时,郑海峰指挥队员用防水布覆盖沉船。红树林的气根在晚风中摇曳,像无数双守护的手。他突然想起日志里“和令勿扰平民,只剿乱党”的批注,这或许就是郑和第四次下西洋留给苏门答刺的礼物——不是征服的伤痕,而是安宁的希望。

柯枝“封山碑”遗址的石缝里,张瑜的指尖触到块冰凉的金属时,热带的阳光正穿过椰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她用毛刷清理掉苔藓,“永乐十五年”的款识突然在光斑中显现——碑文中“赐印封山,永固疆圉”的字样,笔画间还残留着金粉,在阳光下闪烁。

“是第五次下西洋的封赐碑!”张瑜数着碑侧的“镇国宝石”基座,发现有十二个凹槽,与《明成祖实录》“赐十二颗宝石镇国”的记载吻合。她突然注意到碑身的莲花纹里嵌着颗红宝石,切割工艺带着明显的印度风格,“是当地工匠后来镶嵌的,看来这碑被柯枝人当成了国宝。”

在柯枝王宫遗址的窖藏里,张瑜发现了个鎏金铜盒。打开的瞬间,一枚金牌滚落出来——正面“柯枝国王印”的汉文与背面阿拉伯文的“臣服大明”,在手电筒光下相互映照。金牌的丝绦上系着张桑皮纸,上面用朱笔写着“贡品:胡椒三千石、红宝石百颗、象牙十对”,笔迹与古里石碑上的“永昭万世”如出一辙。

“是郑和亲自审核的清单!”张瑜比对纸上的朱砂印章,与龙江船厂出土的“郑和之印”完全相同。她突然注意到清单边缘有处修改痕迹,“原拟贡狮三只,后改为二只,或许是考虑船舱空间。”

当张瑜把金牌放进恒温箱时,柯枝博物馆的馆长送来一本当地编年史。其中记载着“永乐十五年,中国使者郑和为柯枝划定疆界,立石为记,自此无邻国侵扰”,与碑文“永固疆圉”的记载相互印证。她突然明白,这块封山碑守护的不只是疆土,更是柯枝百姓对和平的期盼。

忽鲁谟斯“码头遗址”的黄沙在林珊脚下流淌,她的手铲触到硬物时,夕阳正把影子拉得很长。当她拂去浮土,一陶罐“永乐通宝”突然暴露——铜钱用红绸包裹着,每枚的边缘都有均匀的磨损痕迹,显然经过长期流通。

“是第六次下西洋的贸易货币!”林珊数着钱串的数量,共一百八十枚,与《明史·忽鲁谟斯传》“番人重中国铜钱”的记载吻合。她比对钱串的编织方式,发现与红海吉达港沉船的技法相同,“证明贸易网络已贯通波斯湾。”

陶罐旁的《通使记录》用波斯文写着:“永乐十九年,十六国使臣随中国宝船入贡,携贡品骆驼百头、香料千担。”林珊在记录的夹页里找到张星图,中国的二十八宿与阿拉伯的黄道十二宫用不同颜色标注,“是航海观测图!”图上“忽鲁谟斯北极高度”的标注,与现代测算的误差不超过半度。

记录末尾的贡品清单上,“麒麟一只”的字样让林珊笑了——她知道那是长颈鹿。但在明代,这种“麋身牛尾,肉角”的异兽被视作祥瑞的麒麟,《明实录》里详细记载了它随船队入贡的场景。她突然注意到清单边缘有处朱笔修改:“原拟贡狮三只,后改为二只”,墨迹与郑和在柯枝清单上的修改如出一辙,“是他担心船舱空间不足,特意调整的,太注重细节了。”

码头的了望塔遗址里,林珊还发现了个铜制“测深锤”。锤底的凹槽里残留着沥青,与《郑和航海图》记载的“以沥青粘泥沙测水深”的方法完全吻合。锤身刻着“大明工部造”,刻度却标着阿拉伯文的“腕尺”,“是中西合璧的航海工具!”她根据刻度推算,这把锤子能测量最深三十丈的海水,“足够应付波斯湾的浅滩了。”

当暮色笼罩忽鲁谟斯,林珊望着远处的霍尔木兹海峡。六百年前,郑和的船队就是从这里进入波斯湾,将中国的瓷器、丝绸换成当地的香料、宝石。而那些流通的永乐通宝,就像无声的信使,在不同文明间传递着贸易的密码。

长乐“太平港”的天妃宫遗址,程远的洛阳铲带出片带着墨迹的宣纸时,梅雨季的雨水正淅淅沥沥地下着。他用塑料布覆盖住发现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剥离泥层——宣纸上“宣德六年闰十二月”的字样在雨雾中渐渐显形,是第七次下西洋的纪年。

“是《开洋清单》!”程远的声音在雨里有些发颤,他数着纸上的船舰数量:“宝船六十三艘,马船一百艘,粮船六十艘……合计二百零八艘,与祝允明《前闻记》的记载分毫不差。”清单上详细记录着每艘船的定员:“宝船三百人,含医士二名、火长一名”,与古里沉船出土的《人员名册》完全对应。

最让程心揪紧的是清单末尾的“伤亡记录”:“水手林三,闽县人,宣德六年闰十二月卒于福斗山,葬于山之阳”。他立刻想起福斗山遗址出土的那方无名墓碑,碑上模糊的“闽”字残痕终于有了归宿。“是真实的生命故事,”程远的指尖拂过那行字,墨迹里还带着雨水晕染的痕迹,“这应该是出发前最后更新的记录。”

天妃宫的香炉灰烬里,张瑜筛出了块丝绸残片。宝蓝色的缎面上,缠枝莲纹间绣着个微型“郑”字,与“清和号”沉船的瓷器标记相同。残片包裹的龙涎香碎末,经检测来自阿拉伯海的哈德拉毛地区,“是郑和从忽鲁谟斯带回的贡品,却用来祭祀天妃。”香灰中的碳十四测年显示为宣德六年,正是他最后一次出海前。

当雨停时,程远和张瑜站在太平港的码头遗址上。潮水退去的滩涂里,还能看见当年宝船停泊的柱洞。程远想起清单里的“医药箱五十具”,突然明白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牵挂——林三和其他没能回来的水手,他们的名字或许没被载入史册,却永远刻在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上。

盗墓者王奎的团伙在古里碑亭遗址被当地警方抓获时,程远正在给石碑做拓片。王奎的洛阳铲尖距离碑身只有不到十厘米,探杆上还沾着与碑面相同的朱砂。从他们背包里搜出的设备中,有本翻得卷边的《瀛涯胜览》,“古里多宝”四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

“你们知道这碑的价值吗?”程远把《舶货账》复印件放在王奎面前,“郑和来这里不是为了抢宝,是为了贸易和友谊。”他指着账上“瓷器换胡椒”的记录,“这些交易让古里成为‘诸蕃要会’,这种繁荣比任何黄金都珍贵。”

王奎盯着碑文中的“友谊”字样,突然从怀里掏出块碎瓷片——是他偷偷从沉船遗址捡的,上面的缠枝莲纹与碑亭附近的瓷片完全相同。“我爷爷说,他爷爷见过中国船,”王奎的声音有些沙哑,“原来他们真的不是来抢东西的。”

古里的夜晚,程远和张瑜、郑海峰、林新宇及林珊坐在碑亭遗址旁。远处的印度洋浪涛拍岸,像在重复六百年前的节奏。当地学者用泰米尔语朗读三体碑文,张瑜跟着波斯文的发音轻声跟读,郑海峰展开的航线图上,无数个光点在黑暗中闪烁——那是郑和七下西洋经过的每一个港口。

“你说林三临终前,会不会望着家乡的方向?”林新宇突然开口,他手里捏着从福斗山带来的墓砖,上面的青苔还带着湿润的光泽。程远想起《前闻记》里“七月六日到京”的记载,那些平安归来的人,和永远留在异乡的林三,共同写就了这段历史。

张瑜从帆布包里取出片从古里碑上取下的贝壳,在月光下泛着珍珠母的光泽。“所谓诸蕃要会,”她轻声说,“不只是货物的交换,更是人心的相通。”程远点头,他想起在忽鲁谟斯发现的星图,中国的二十八宿与阿拉伯的黄道十二宫能在同一张图上和谐共存,这或许就是郑和留给世界的启示。

当第一颗星出现在古里港的夜空,程远在考古日志上写下:“从第一次到第七次,从中国到诸蕃,郑和用二十八载证明:海洋从来不是隔绝的屏障,而是连接的纽带。他的航船载着的不只是货物,更是理解与尊重。”

日志的夹页里,他放进了片从古里带来的珊瑚。在星光下,这来自深海的馈赠仿佛仍在呼吸,像在诉说着一个简单的真理:所有伟大的航行,最终都是为了让不同的文明学会共处。而那些散落各地的文物——石碑、沉船、账本、甚至一枚普通的铜钱,都是这场伟大实践的见证者,它们在时光中低语,提醒着我们:最辽阔的不是海洋,是包容不同的胸怀。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我与神兽追凶的日子九星杀神仙行者:从西游后世开始玄幻:我被系统托管了桃运天王无极狂尊我的系统好像有什么大病穿越食戟的我,能前往动漫美食番诸天剑首潜伏专家我的分身进化成了灭世妖兽红楼姑爷某真武侠的异界录农门福妻旺夫又旺家创世纪之东游记凌玉的核后传奇:系统与红颜青葫问道封我系统?我直接打穿无限宇宙二次元之夏悠崛起穿越斗罗我的武魂竟是她明虎我有一身被动技窃神归途国师追妻:绝世废材八小姐玄幻:徒儿你太厉害了,下山祸害师姐去吧木里往事随身带着异形王后桃色撩人:妖孽神君领回家恐怖游戏,生存撒糖两不误为她失去双眼,震动无上古族!云游异世界哎,人王与世隔绝的理想乡风雨歇马镇退婚当天,大帝亲爹为我撑腰我有一座魔神网吧云嫣修仙记玄幻开局签到九阳神功拐个女配做女主苟了十年,终于打开正确开局达克斯内克的HP人生玄医炼天丹神从废柴到武尊诡异牧师张若尘万古神帝无限武道从练拳开始禁地自缚一千年,我以魔道破诸天黑暗学徒妖弓
侠客书屋搜藏榜:我有一本法书我不想逆天啊洪荒:开局建立斧头帮一觉醒来,我怎么就无敌了炼体十万年洪荒:逆旅混沌纪元玄幻:穿越反派,女主人设全崩了星与海之狼鱼劫恋重生之法兰西皇帝在全职法师中造灵种洪荒混沌天尊云顶:召唤羁绊职业大军我在荒古捡属性繁星天晓纷争之主人,哪有不修仙的月牙寨狼兵盘龙,我开局就有主神格傲世邪妃团宠妈咪,傅先生追妻请低调我的武魂盖欧卡大周最风流我是缝合怪万界之抽奖就能变强徒弟,你下山娶妻去吧!我!誓死不当教主栖梧雨打造仙界浴场,我给仙女都搓哭了精灵之御龙大师摊牌了我是路明非碧海幽瞳单机穿越者的悠闲都市他的小祖宗是只喵红炎龙君石塔门封神降临:横扫玄幻世界吃亏的我成为了强者安平录氪金女仙玄猿废品天王宠妻入瓮皇后娘娘万福金安农门商后疯了吧?我刚先天他就仙帝了!我以贫弱之躯,屠杀异族众神熟练度系统:拳法大成才出新手村窃运成神刚穿越就被掳,合欢词条什么鬼?遮天开始的人生模拟器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奥术徽记星辰耀九州红楼:开局吕布战力的我强夺金钗清瑶踏仙途仙子,需要疏通一下吗?九转丹劫:废材狂妃逆九天签到玄天,我成了万界守护者本心即可入宗选择水灵根,总跟师姐们鬼混特工世子妃:战神黑化宠翻天囚禁我的魔主天天想喂我玄灵异界主宰收徒,我,咸鱼师尊,徒弟皆逆天凡尘神只剑狱苍穹:杨玄御兽:我的合成不科学逆潮之主玄幻:我的情绪银行满级帝女归来,开局觉醒昆仑灵最强系统传承萧凛:禹洲问道纪诸天万界之大主宰希望城主考古浮海记讨封失败?没事,我能模拟重开!从F是ma开始修仙分身互相传功,我只管破境!以身为狱:炼化万物,镇压诸天代码与魔咒变身猫娘,被萝莉控领主收养逆袭传说:大妖王天道严选,开局契约五个夫郎贴地武夫,谁教他炼剑起飞的?全家皆大佬,团宠小凤凰撩遍绝色开局核聚变词条,圣女要吸干我?灵修逆途乘风破浪攻略仙尊报错后我改嫁天道之子杀手重生之毒妃传仙君,您的坟我挖错了!剑傲川灵如意请我去修真原始人?不!我将进化为帝!全职业满级的我怎么是个牧师萝莉修仙吗?社死那种无题岁岁小不点的新书灵荒纪元手持天道穿越,点化苍生就可无敌【凤临墨庭】我的灵根是混沌!收徒万倍返还师傅我超厉害风云际会:杨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