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探海号”朝着满刺加海域航行的第三天,海上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程远站在驾驶室旁的观测台,手里捧着那本从“海狼帮”仓库追回的残缺宝船建造日志,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上面用小楷记录着“清和号”建造时的细节,“楠木取于川蜀,经三年阴干方可用”“铁钩钉需经炭火百炼,以防海水腐蚀”,每一笔都透着工匠的严谨。

“在看什么?这么入神。”林珊端着两杯热姜茶走过来,将其中一杯递到程远手里,杯壁的温热透过指尖传来,驱散了海上的凉意。她凑过头看向日志,目光落在“永乐六年四月,李三因打造船首柱有功,赏银五两”的记载上,忍不住笑了:“没想到这位李三工匠还因‘清和号’得了赏赐,看来当时对宝船建造的要求真的很严格。”

程远喝了口姜茶,暖意顺着喉咙滑进胃里:“你看这段,”他指着日志里的一行文字,“‘宝船龙骨需用整根铁梨木,长四十四丈四尺,不得有拼接’——这正好印证了‘清和号’的长度,也说明当年建造宝船时,用料有多讲究。”他顿了顿,又翻到下一页,“可惜日志残缺了大半,要是能找到完整的版本,说不定能知道‘清和号’首航时的船员名单,还有它去过哪些国家。”

林珊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笔记本,上面画着满刺加海域的声呐探测预判图:“我根据《郑和航海图》和《瀛涯胜览》里的记载,标注了几个疑似马船遗址的区域。满刺加是郑和船队的重要中转站,当年肯定有马船在这里停靠补给,遗址附近说不定能找到马船上特有的马槽或者马蹄铁。”

两人正说着,郑海峰拿着一份检测报告匆匆跑过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程队!林珊!‘清和号’船板的防腐涂层检测结果出来了!除了桐油和朱砂,里面还加了琥珀粉!”他把报告递到两人面前,指着其中一行数据,“李教授说,琥珀粉在明代是稀缺药材,用来做船板防腐,还是第一次发现!这种涂层能让船板在海水中浸泡千年都不腐朽,难怪‘清和号’能保存得这么好!”

程远接过报告,仔细看着上面的成分分析表,眼里满是惊叹:“琥珀粉?古代工匠竟然能想到用它来做防腐材料,这在世界造船史上都是罕见的!等这次从满刺加回来,一定要把这个发现写进‘清和号’的发掘报告里,让更多人知道中国古代造船工艺的先进。”

航行到第五天,“探海号”终于抵达满刺加海域。这里的海水比南海更清澈,阳光能直接穿透海面,照亮水下二十多米的区域。程远带着水下组第一次下潜时,就有了意外收获——在一片暗礁群附近,潜水灯的光柱扫过一块巨大的木质构件,上面刻着“马船乙”三个字,构件旁边还散落着几个青铜马槽,马槽内壁有明显的马蹄踩踏痕迹。

“是马船!”程远通过通讯器激动地大喊,“郑海峰!林珊!我们找到马船遗址了!”

船上的郑海峰和林珊听到消息,立刻跑到船舷边。当程远带着一块刻有“马船乙”的木质残片浮出水面时,郑海峰忍不住跳了起来,差点掉进海里:“真的是马船?快让我看看!”他接过残片,用软布擦去上面的海水,“‘马船乙’——这说明还有‘马船甲’‘马船丙’,郑和船队的马船数量肯定不少!”

林珊也凑过来,仔细观察着残片的工艺:“你看这个榫卯结构,和‘清和号’的完全一致,都是明代的‘燕尾榫’,而且木材也是楠木,肯定是同一时期建造的马船!”

接下来的几天,考古队对马船遗址进行了初步发掘。在船身中部,他们清理出一个巨大的马厩区域,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十二个青铜马槽,马槽上刻着“永乐六年工部造”的字样;在船尾的货舱里,还发现了几袋保存完好的马料,里面是晒干的苜蓿和黑豆,与《明实录》里记载的“马船载马料,以苜蓿、黑豆为主”完全吻合。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马船的驾驶舱里,考古队找到了一本完整的《马船航行日志》,里面详细记录了马船的尺度——“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载马二百匹,船员一百五十人”,与《西洋记》里的记载分毫不差。日志里还提到,这艘马船曾跟随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去过苏门答腊、古里等国家,还参与过平定海盗陈祖义的战斗。

“太好了!”程远拿着《马船航行日志》,激动得手都在抖,“有了这本日志,再加上‘清和号’的发现,我们就能完整还原郑和船队的五种船型了!宝船、马船、粮船、水船、战座船——六百年前的中国船队,终于能以完整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郑海峰也笑着说:“等把马船的资料整理好,我们就把‘清和号’和马船的文物一起展出,让观众们看看郑和船队的规模有多宏大,后勤体系有多完善!”

林珊则拿出相机,拍下马船遗址的每一个细节:“我还要把‘清和号’的宝船尺和马船的马槽放在一起,做一个‘郑和船队船型对比展’,让更多人知道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有多先进。”

这天晚上,满刺加海域的夜空格外晴朗,星星像钻石一样镶嵌在天幕上。程远、郑海峰和林珊坐在“探海号”的甲板上,手里拿着从马船遗址找到的青铜马槽残片,看着远处的海平面。海风拂过,带着淡淡的海水气息,远处的渔船灯火闪烁,像六百年前郑和船队的航灯。

“你说,郑和当年率领船队经过这里时,会不会也像我们这样,在甲板上看星星?”林珊轻声问道,手里的马槽残片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郑海峰点点头,笑着说:“肯定会的。他说不定还会和船员们一起,检查马船上的马匹,看看马料够不够,淡水够不够。就像我们现在,每天检查‘清和号’和马船的遗址,生怕有一点损坏。”

程远看着两人,心里满是感慨。从“安济号”到“清和号”,再到如今的马船,他们在南海奔波了两年多,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危险,却从未放弃过对历史真相的追寻。这些沉在海底的船只,不仅是文物,更是中国海洋文明的见证——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也承载着他们这些考古者的责任和热爱。

“等马船的发掘工作结束,我们就去寻找战座船!”程远突然说,眼里闪着光,“《西洋记》里记载战座船‘长一十八丈,阔六丈八尺,专司作战’,咱们有了宝船和马船的发掘经验,肯定能找到战座船遗址!到时候,我们就能把郑和船队的五种船型全部发掘出来,让全世界都知道,六百年前的中国,有多强大!”

郑海峰和林珊相视一笑,用力点头。月光洒在他们身上,为三人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银辉。程远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这片辽阔的海洋之下,还有无数的历史遗迹等着他们去发现,还有无数的故事等着他们去讲述。而他们,会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对彼此的信任,继续在考古的道路上前行,让那些沉睡在海底的辉煌,重新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让全世界都记住,中国的海洋文明,曾经如此璀璨,如此伟大。

“探海号”在满刺加海域锚定的第七天,终于完成了马船遗址的初步发掘。当最后一箱文物——包括完整的青铜马槽、《马船航行日志》和一块刻有“永乐六年马船乙”的龙骨残片——被吊上甲板时,整个考古队都沸腾了。郑海峰抱着那块龙骨残片,兴奋得在甲板上转圈,腿上的旧伤似乎都忘了疼:“你看这龙骨的弧度,和《西洋记》里‘马船龙骨呈弧形,以适海浪’的记载完全一样!咱们这趟没白来!”

程远笑着递给他一瓶水:“别光顾着高兴,赶紧把文物登记入库。陈馆长刚才发消息,说国内的‘郑和船队五种船型特展’下个月就要开展,让我们尽快把马船的文物送回去,和‘清和号’‘安济号’‘裕丰号’‘甘润号’的文物凑齐,给观众一个完整的船队图景。”

林珊则蹲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整理《马船航行日志》。日志的封面已经有些破损,但内页的字迹依旧清晰,其中一页详细记录了马船为宝船补给马匹的场景:“永乐六年八月,于满刺加港为‘清和号’补给战马二十匹,每匹配马料五石、淡水十桶”。她指着这行文字,对程远说:“这就把马船和‘清和号’的关联彻底坐实了!当年郑和船队的后勤体系,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密。”

就在众人忙着整理文物时,了望台的队员突然大喊:“程队!远处有艘渔船朝我们驶来,船上好像挂着当地博物馆的旗帜!”

程远立刻拿起望远镜——那是一艘木质渔船,船舷上刷着“满刺加海洋博物馆”的字样,船头站着几个穿着白衬衫的人,正挥手向“探海号”示意。“是当地博物馆的人,”程远放下望远镜,“之前联系过他们,想借一些满刺加遗址的出土文物做对比研究,没想到他们亲自来了。”

渔船靠岸后,满刺加海洋博物馆的馆长阿卜杜勒带着两名研究员登上“探海号”。当他们看到甲板上陈列的马船文物时,眼睛都亮了。阿卜杜勒指着青铜马槽,激动地用中文说:“我们在满刺加古城遗址里,也发现过类似的马槽残片,一直不知道是哪类船只的,现在终于对上了!”他从包里掏出一本画册,翻到其中一页——上面是一块刻有中文“马料”二字的陶罐残片,“这个陶罐,应该就是马船上装马料用的!”

程远接过画册,仔细对比着陶罐残片和马船遗址出土的马料袋,果然在袋口发现了相同的绳结样式:“太感谢了!有了这个证据,我们就能证明马船当年确实在满刺加进行过补给,进一步还原郑和船队的航线网络。”

接下来的两天,中满两国的考古人员一起对马船文物和满刺加遗址的出土物进行对比研究。林珊发现,马船遗址出土的青花瓷片,与满刺加遗址发现的永乐青花瓷属于同一批次;郑海峰则通过木材检测,确认马船的楠木与南京宝船厂遗址的木材来源一致。这些发现,让郑和船队与满刺加的文化交流证据链变得更加完整。

离别那天,阿卜杜勒送给程远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块从满刺加港口遗址出土的明代铜铃,铃身上刻着“清和号”三个字。“这是我们去年发掘时找到的,”阿卜杜勒握着程远的手,“现在物归原主,希望它能帮助你们更好地研究‘清和号’。”

程远接过铜铃,轻轻晃动,铃身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穿越六百年的时光,诉说着“清和号”当年在满刺加港口的繁华。他突然想起“清和号”船尾石碑上的记载,想起王景弘督造的身影,想起李三工匠打造的船首柱——这些碎片,终于拼凑出了宝船的完整故事。

“探海号”返航的那天清晨,满刺加海域的朝阳格外灿烂。程远站在船首,手里握着那枚铜铃和宝船木尺,目光望向远方的海平面。林珊和郑海峰走到他身边,三人相视一笑,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接下来,我们去寻找战座船吧!”郑海峰率先开口,语气里满是憧憬,“《西洋记》里说战座船‘长一十八丈,阔六丈八尺’,专门负责护航,肯定能在郑和船队的航线附近找到!”

林珊点点头,拿出一张新的海图:“我已经标注了几个疑似战座船遗址的区域,都在当年郑和船队抗击海盗的海域附近,说不定能找到战座船上特有的铁炮或者盾牌。”

程远看着他们,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从最初发现“安济号”的紧张,到找到“清和号”的激动;从与“海狼帮”的周旋,到如今与国外考古团队的合作,这两年多的时光,充满了挑战,却也满是收获。他知道,考古之路没有终点,南海之下,还有无数的历史遗迹等着他们去唤醒。

“好,我们去找战座船!”程远举起手中的宝船木尺,仿佛在向六百年前的郑和船队致敬,“总有一天,我们要把郑和船队的五种船型全部发掘出来,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古代的海洋文明,有多辉煌!”

“探海号”缓缓驶离满刺加海域,朝着新的目标前进。阳光洒在甲板上,照亮了满船的文物,也照亮了三人坚定的身影。海风拂过,带着海水的咸腥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航海故事,也在召唤着新的考古传奇。程远知道,他们的冒险还在继续,而那些沉睡在海底的历史,终将在他们的努力下,重新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我与神兽追凶的日子九星杀神仙行者:从西游后世开始玄幻:我被系统托管了桃运天王无极狂尊我的系统好像有什么大病穿越食戟的我,能前往动漫美食番诸天剑首潜伏专家我的分身进化成了灭世妖兽红楼姑爷某真武侠的异界录农门福妻旺夫又旺家创世纪之东游记凌玉的核后传奇:系统与红颜青葫问道封我系统?我直接打穿无限宇宙二次元之夏悠崛起穿越斗罗我的武魂竟是她明虎我有一身被动技窃神归途国师追妻:绝世废材八小姐玄幻:徒儿你太厉害了,下山祸害师姐去吧木里往事随身带着异形王后桃色撩人:妖孽神君领回家恐怖游戏,生存撒糖两不误为她失去双眼,震动无上古族!云游异世界哎,人王与世隔绝的理想乡风雨歇马镇退婚当天,大帝亲爹为我撑腰我有一座魔神网吧云嫣修仙记玄幻开局签到九阳神功拐个女配做女主苟了十年,终于打开正确开局达克斯内克的HP人生玄医炼天丹神从废柴到武尊诡异牧师张若尘万古神帝无限武道从练拳开始禁地自缚一千年,我以魔道破诸天黑暗学徒妖弓
侠客书屋搜藏榜:我有一本法书我不想逆天啊洪荒:开局建立斧头帮一觉醒来,我怎么就无敌了炼体十万年洪荒:逆旅混沌纪元玄幻:穿越反派,女主人设全崩了星与海之狼鱼劫恋重生之法兰西皇帝在全职法师中造灵种洪荒混沌天尊云顶:召唤羁绊职业大军我在荒古捡属性繁星天晓纷争之主人,哪有不修仙的月牙寨狼兵盘龙,我开局就有主神格傲世邪妃团宠妈咪,傅先生追妻请低调我的武魂盖欧卡大周最风流我是缝合怪万界之抽奖就能变强徒弟,你下山娶妻去吧!我!誓死不当教主栖梧雨打造仙界浴场,我给仙女都搓哭了精灵之御龙大师摊牌了我是路明非碧海幽瞳单机穿越者的悠闲都市他的小祖宗是只喵红炎龙君石塔门封神降临:横扫玄幻世界吃亏的我成为了强者安平录氪金女仙玄猿废品天王宠妻入瓮皇后娘娘万福金安农门商后疯了吧?我刚先天他就仙帝了!我以贫弱之躯,屠杀异族众神熟练度系统:拳法大成才出新手村窃运成神刚穿越就被掳,合欢词条什么鬼?遮天开始的人生模拟器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签到玄天,我成了万界守护者本心即可入宗选择水灵根,总跟师姐们鬼混特工世子妃:战神黑化宠翻天囚禁我的魔主天天想喂我玄灵异界主宰收徒,我,咸鱼师尊,徒弟皆逆天凡尘神只剑狱苍穹:杨玄御兽:我的合成不科学逆潮之主玄幻:我的情绪银行满级帝女归来,开局觉醒昆仑灵最强系统传承萧凛:禹洲问道纪诸天万界之大主宰希望城主考古浮海记讨封失败?没事,我能模拟重开!从F是ma开始修仙分身互相传功,我只管破境!以身为狱:炼化万物,镇压诸天代码与魔咒变身猫娘,被萝莉控领主收养逆袭传说:大妖王天道严选,开局契约五个夫郎贴地武夫,谁教他炼剑起飞的?全家皆大佬,团宠小凤凰撩遍绝色开局核聚变词条,圣女要吸干我?灵修逆途乘风破浪攻略仙尊报错后我改嫁天道之子杀手重生之毒妃传仙君,您的坟我挖错了!剑傲川灵如意请我去修真原始人?不!我将进化为帝!全职业满级的我怎么是个牧师萝莉修仙吗?社死那种无题岁岁小不点的新书灵荒纪元手持天道穿越,点化苍生就可无敌【凤临墨庭】我的灵根是混沌!收徒万倍返还师傅我超厉害风云际会:杨仪传山海少年遥碎月接骨道恒师星际来客!只有我不在卷的世界半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