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洪武二十五年的春天,终究是没能真正到来。尽管节气已过,万物本应复苏,但整个应天城,却仿佛被一场无形的、极寒的冰霜彻底封冻,沉浸在一种足以令人窒息的巨大悲恸与惶惑之中。

冬至日那夜,响彻全城的报丧钟声,如同九天垂落的玄冰利刃,不仅宣告了帝国储君、太子朱标的薨逝,更将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刻进了每一个听闻者的灵魂深处。钟声悠长、沉重,一声接着一声,不疾不徐,却带着皇权特有的、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冷漠,碾过重重屋舍,穿透紧闭的门窗,敲打在官员、士绅、兵卒、乃至寻常百姓的心头。

那一刻,不知多少府邸瞬间亮起灯火,多少人在睡梦中被惊醒,侧耳倾听,继而面色惨白,意识到天——真的变了。

紧随钟声之后,便是由宫中快马驰出、奔赴各主要衙署和城门的正式讣告。

旋即,整个帝国庞大的官僚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被迫运转起来,投入到一场规模空前的国丧之中。按照礼制,太子丧仪,仅次帝后。顷刻间,所有鲜艳的色彩都从这座帝国的都城消失了。家家户户门前悬起了素白的灯笼,店铺酒楼主动撤下了彩幌欢门,贩夫走卒换上了黯淡的衣衫,就连秦淮河上的画舫歌吹,也戛然而止,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取而代之的,是漫天飞舞的、仿佛无穷无尽的白色纸钱,是空气中弥漫的香烛和焚烧祭品的烟火气,是一种连呼吸都不得不放轻的、死寂般的肃穆。

紫禁城,尤其是东宫区域,已然成为一片悲伤的海洋。宫檐下、廊柱间,垂挂起巨大的白幡,在初春尚且料峭的寒风中无力地飘荡。太监、宫女们一律身着斩衰孝服,低头疾走,脸上带着真实的悲戚与更多的、对未知未来的恐惧,不敢稍有喧哗,连咳嗽都死死压抑在喉咙里。悲痛如同实质的浓雾,笼罩着每一座殿宇楼阁。

在已被布置成庄严肃穆灵堂的东宫正殿,太子朱标的梓棺停放在正中,周围簇拥着素烛、白花以及内府赶制出来的各种精美冥器。

朱元璋,这位平素威严冷酷、掌控着亿兆生灵命运的帝国主宰,此刻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他并未穿戴正式的帝王冠服,而是一身极其朴素、甚至略显陈旧的白色麻衣,独自坐在离梓宫不远处的椅子上,屏退了所有侍从。他没有像寻常丧子的老人那样嚎啕大哭,只是静静地坐着,背影佝偻,那双曾经锐利如鹰隼、能洞察人心最深幽微处的眼眸,此刻空洞地望着那具巨大的、象征着他毕生心血与期望落空的棺椁,目光里是滔天的悲痛、刻骨的不甘,以及一种……足以冰封万物的、深不见底的寒意。

偶尔,他会伸出手,用布满老茧和皱纹的手指,极其缓慢地摩挲着冰冷的棺木边缘,仿佛在触摸儿子早已失去温度的脸颊。殿内烛火摇曳,将他孤独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投映在冰冷的地面上,更添几分凄清与压抑。这位以铁腕统治帝国的老人,此刻流露出的,是超越了帝王身份的、一个父亲最原始的悲伤,但这悲伤之中,却酝酿着更为可怕的风暴。

皇太孙朱允炆,这个年仅十余岁的少年,作为法定的孝孙,披着过于宽大的斩衰孝服,跪在灵前一侧的蒲团上。他身形单薄,脸色苍白得近乎透明,眼眶红肿,显然已经哭了不知多久。巨大的悲伤和突如其来的、足以压垮人的重担,让这个尚未完全长成的少年显得格外脆弱和无助。

他依礼机械地向前来祭奠的宗室、勋贵、重臣们还礼,眼神却时常失焦,充满了对这个骤变世界的茫然与恐惧。每一次宫外传来的任何稍大的动静,都会让他像受惊的小鹿般微微一颤。

帝国的未来,以一种极其残酷的方式,过早地压在了他稚嫩的肩膀上。

国丧的礼仪繁琐而漫长。在京官员,自接到讣告之日起,皆需于次日清晨,齐赴宫门,依次入宫哭临。这是一种极其耗费心神和体力的仪式。

这一日,天色未明,依旧寒冷彻骨。宫门外广阔的广场上,已然黑压压地跪满了身着素服的官员。按照品级高低,文东武西,排列整齐。

翰林院的官员品级不高不低,位置居中靠前。林霄跪在队列之中,低着头,感受着膝盖下青石板传来的刺骨寒意,以及周围弥漫的那种混合着悲伤、恐惧、焦虑的复杂气息。

空气中只有风声,以及偶尔传来的、极力压抑的啜泣声。没有人交头接耳,甚至连眼神的交流都尽量避免。每个人都在心中默默盘算着,这场国丧之后,自己的命运将会驶向何方。

随着司礼监太监一声带着哭腔的、拖长了音调的“跪——”,全体官员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齐刷刷地俯身下拜。接着便是“哭——”,众人便依制放声痛哭。这哭声并非全然作假,太子朱标仁厚之名在外,颇得人心,许多官员确有其真诚的悲伤。但更多的哭声里,掺杂了太多对自身前途未卜的恐惧、对朝局动荡的忧虑,以及一种在巨大皇权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姿态。

于是,广场上便响起了这片沉闷的、如同潮水般起伏的嚎啕之声,听起来声势浩大,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虚假和空洞。

林霄也依礼哭着,但他更多的精力,用在观察和思考上。他偷偷抬眼,望向丹陛之上,那重重宫阙深处。他能想象到朱元璋此刻的悲痛与愤怒,也能感受到跪在前排的那些勋贵武将、部院堂官们身上散发出的不安。尤其是那些与蓝玉案曾有牵连、或与太子关系过于密切的官员,他们的哭声往往格外“响亮”,似乎想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忠诚与悲痛,洗刷可能的嫌疑。

“太子一去,陛下为皇太孙铺路,清洗的范围,恐怕会比蓝玉案时更广、更深……”林霄心中寒意更甚。朱元璋对太子寄予的厚望有多深,如今的失望和为确保幼主顺利继位而清除障碍的决心就会有多坚决。

这是一场可以预见的血雨腥风。

而他自己,这个因太子曾有过一丝赏识、又新近简在帝心的“干才”,处境顿时变得极其微妙和危险。

哭临仪式持续了约莫半个时辰,官员们才在太监的示意下,依序起身。许多人已经腿脚麻木,需要旁人搀扶。林霄随着人流,沉默地退出宫城。返回翰林院的路上,气氛依旧压抑得可怕。

回到翰林院,院内的景象更是印证了林霄的预感。掌院学士孙耀宗告假未归,据说是在家“悲痛过度,需静养”。其他官员也大多无心公务,三五成群地聚在值房或廊下,低声议论着,脸上满是忧色。见到林霄回来,几个平日还算交好的同僚围了上来。

“林侍读,宫里的情形……如何?”一位姓王的修撰压低声音问道,眼中满是探寻。

林霄摇摇头,脸上带着适度的悲戚与疲惫,低声道:“还能如何?陛下哀痛,百官悲恸,一切依礼而行。只是……太子殿下英年早逝,实乃国家之大不幸。”他刻意将话题停留在对太子本身的哀悼上,避免任何对未来的揣测。

“是啊,太子殿下仁德……唉!”另一位同僚叹道,“只是这往后……林侍读,你如今是侍读,常在陛下左右走动,可曾听闻……陛下对日后朝局,有何圣意垂示?”这话问得就有些露骨了,显然是想从林霄这里打探风声。

林霄心中警铃大作,立刻肃容道:“李兄慎言!此等关乎国本的大事,自有陛下圣心独断,岂是我等微末小臣可以妄加揣测的?我等身为臣子,当此国丧期间,唯有恪尽职守,谨言慎行,尽忠守孝,方是正理。一切,但凭陛下宸衷。”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撇清了自己,也告诫了同僚。

那几位同僚见林霄口风如此之紧,且抬出了“陛下宸衷”这顶大帽子,也不好再问,只得讪讪地附和了几句,各自散开。

林霄回到自己的值房,关上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知道,从现在开始,他必须更加小心。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甚至每一个眼神,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和解读。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被白色笼罩的、毫无生气的庭院。太子的薨逝,如同推倒了一块巨大的多米诺骨牌,后续的连锁反应才刚刚开始。

朱元璋的清洗,勋贵集团的恐慌,文官集团的重新站队,以及……燕王朱棣那颗已然被触动的、争夺最高权力的野心……所有这些,都将在这片白色的悲伤背景下,激烈地碰撞、交锋。

“树大招风……”林霄心中默念。

朱元璋为皇太孙朱允炆铺路而进行的清洗,很快就要超越蓝玉案的范围,而他林霄,因为才干和与朱标那一点点旧谊,很可能已经引起了猜忌。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之前的种种危机,无论是空印案下的死谏,还是淮西的贪墨案,虽然凶险,但总有脉络可循,有规则可依。但眼下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源于最高权力继承的断层,源于一个悲痛且猜忌心极重的老年帝王的终极布局,其残酷和不可预测性,将远超以往。

他必须尽快与苏婉取得联系,商议应对之策。同时,他也要利用翰林院侍读的身份,更加密切地关注宫中的动向,尤其是皇帝对官员态度的任何细微变化。

接下来的几天,国丧礼仪仍在继续,但朝堂之上的肃杀之气已越来越浓。

先是几位与已故太子过往甚密、且本身在朝中颇有影响力的东宫属官,如太子宾客、詹事府官员等,陆续被御史弹劾,罪名五花八门,从“辅导无方”到“结交外臣”不等。朱元璋的处理方式异常迅速和严厉,或罢官夺职,或贬谪远疆,丝毫没有因为国丧期间而手软。

这无疑是一个清晰的信号。

皇帝开始动手了。

清洗的矛头,首先指向了太子身边的“旧人”。

这股寒风,自然也吹到了翰林院。虽然目前尚未直接波及林霄,但他能感觉到,周围的目光变得更加复杂。羡慕嫉妒之外,更多了几分审视和幸灾乐祸,仿佛在等待着他这个“新贵”何时会从高处跌落。

这一日,林霄奉命将整理好的部分《大典》“食货志”初稿,送往内阁值房备览。当他捧着厚厚一沓文稿,走过宫苑中那些悬挂着白幡的漫长回廊时,迎面遇上了一行人。为首者,正是身着亲王丧服、面色沉肃的燕王朱棣。他显然也是刚参加完某项祭奠仪式,正准备出宫。

避无可避,林霄立刻退至道旁,躬身肃立:“微臣林霄,参见燕王殿下。”

朱棣停下脚步,目光落在林霄身上,那目光深邃依旧,但此刻更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沉重和……某种洞察一切的冷静。他并没有像上次在典籍库那样出言试探,只是微微颔首,声音低沉而略带沙哑,仿佛也沉浸在悲伤之中:“是林侍读。不必多礼。国丧期间,辛苦诸位臣工了。”

“此乃臣等本分。”林霄恭敬答道,不敢多言。

朱棣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片刻,似乎想从他恭敬的外表下看出些什么。忽然,他极轻地、几乎难以察觉地叹息了一声,若有深意地说道:“太子兄长仁厚贤明,遽然薨逝,实乃国家之殇,亦是我朱家之痛。往后……这朝堂之上,更需要像林侍读这样实心任事的干才,以慰兄长在天之灵,辅佐父皇,稳定朝局。”

这话听起来像是勉励,但落在林霄耳中,却如同惊雷!朱棣这是在暗示什么?是在拉拢?还是在试探他对未来朝局的态度?尤其是在这清洗刚刚开始的敏感时刻!

林霄心头狂跳,但脸上依旧保持着恭谨和悲痛:“殿下节哀。微臣才疏学浅,唯知尽忠职守,一切听凭陛下圣裁。若能于国于民略有裨益,便是微臣之幸,亦不敢负太子殿下昔日之期许。”

朱棣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便在一众属官的簇拥下,迈步离去。

林霄站在原地,直到燕王一行的背影消失在宫墙拐角,才缓缓直起身。与朱棣的这次短暂相遇,让他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风暴的迫近。燕王已经开始不动声色地收揽人心,而自己,显然已经成为了他目标之一。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李辰安钟离若水我在大唐斩妖邪再世王侯之楚梦辰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战皇林天龙刀笔吏大国重工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大明状师烈火南明二十年大唐杨国舅锦衣夜行红楼之万人之上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重生之嫡女不善铁血宏图大唐:我的妻子是李丽质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新唐万岁爷风涌华夏:我打造了顶流历史ip曹操穿越武大郎大秦二世公子华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凡人歌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冥王毒妃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成权臣早死原配,撩硬汉生崽崽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立生一生兵锋王座在洪荒悠闲种田的日子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大唐天宝重生沈氏红颜皇宫沦陷:一起逃亡皇嫂个个天仙大唐繁荣系统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我在贞观朝当神豪三国:袁绍是我哥,我来一统天下!水浒西门庆从原始人开始建立帝国即鹿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穿越我是胡亥大秦长歌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二战那些事儿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锦衣血诏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在造大明灵异中篇小说选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医女楚汉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我的99位大佬夫人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三国群美传红楼:燕王开局,截胡和亲探春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大明:老娘,别拦着!妹子快救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