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渐渐过去,新学期的脚步临近。就在开学前一周,两则好消息几乎同时传来,为他们的寒假科研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顾言澈所在的机器人社,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线上预选赛。作为核心算法组成员,他设计的路径规划与决策控制系统,在比赛中表现稳定出色,帮助团队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一等奖,顺利晋级全国总决赛。喜讯在社团群里刷屏,顾言澈虽然只是简单回复了一句“谢谢大家,继续努力”,但内心充满了为团队贡献力量的成就感。
几乎在同一时间,苏念晴收到了校学生会学术部的通知。她寒假里结合课程学习和实验室见闻,撰写的一篇关于“某种信号通路在肿瘤代谢重编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的小综述,参加了校级的“新生学术论文比赛”,经过专家评审,荣获了一等奖。论文虽然稚嫩,但展现了她良好的文献梳理能力、逻辑思维和对前沿科学的敏感度,得到了评委的肯定。
收到消息的那一刻,他们都没有立刻在朋友圈张扬,甚至没有先告诉家人,而是不约而同地,第一个想到了对方。
顾言澈正在物理楼调试程序,手机震动,是苏念晴发来的消息,带着一个兴奋的表情:“论文比赛结果出来了!一等奖![获奖证书图片]”
几乎同时,苏念晴的手机也响了,是顾言澈言简意赅的信息:“机器人赛,一等奖,晋级国赛。”
两人看着对方发来的消息,几乎同时对着手机屏幕露出了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为对方的成就感到骄傲和开心的笑容。
苏念晴立刻拨通了视频电话。屏幕那头,顾言澈的背景是熟悉的计算机屏幕,他的表情一如既往的平静,但眼神明亮。屏幕这头,苏念晴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
“恭喜你!顾言澈!太棒了!”她声音雀跃。
“也恭喜你。”顾言澈嘴角微扬,“论文写得很好。”
“你们的机器人更酷!国赛要继续加油!”
“嗯。你也是,新学期继续。”
没有过多的浮夸言辞,简单的对话里充满了对彼此能力的认可和由衷的喜悦。他们像分享一件再自然不过的日常小事一样,分享着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因为他们深知,这份荣誉背后,是对方一整个寒假的辛勤付出、不懈努力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他们聊了一会儿比赛的细节,论文的修改过程,然后很自然地将话题转向了即将到来的新学期,讨论着新课程、新的学习计划。喜悦之后,是更加平和的心态和对未来更清晰的规划。
这天晚上,他们才分别给家里打了电话,向父母汇报了这个好消息。电话那头,自然是父母欣慰和骄傲的夸奖。但对他们而言,第一时间与对方分享的那一刻,才是这个奖项最完整的意义。
这两份奖项,是对他们大一上学期努力和寒假探索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各自在不同领域潜力的认可。顾言澈在工程实践和算法设计上展现天赋,苏念晴在学术思考和文献研究上初露锋芒。他们的优秀,开始以更具体、更耀眼的方式呈现出来。
而比获奖更珍贵的是,他们拥有一个能第一时间、真心实意为自己的成功喝彩,并能深刻理解这份成功背后艰辛的伴侣。他们的关系,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儿女情长,升华为一种更高层次的、互相成就、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新的学期即将开始,带着这份喜悦和力量,他们已准备好,携手迎接更多的挑战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