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学年的尾声,在忙碌的期末考试和持续的科研攻坚中悄然临近。就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接连而来的喜讯,如同金色的麦浪,为顾言澈和苏念晴充满挑战与奋斗的一年,带来了最丰硕的回报。
首先到来的是校级最高学术荣誉的通知。A大每年会在全校范围内评选“校长特别奖学金”,用以表彰在学术科研、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本科生,名额极少,竞争异常激烈,被誉为A大本科生的最高荣誉。经过严格的材料审核、专家评审和答辩环节,顾言澈和苏念晴凭借其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在国际会议上作口头报告、以及优异的学业成绩和扎实的科研潜力,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双双荣获本年度“校长特别奖学金”!
消息公布那天,校园新闻网和公告栏上都贴出了喜报。物理学院的“天才少年”顾言澈和生命科学学院的“科研新星”苏念晴的名字并列在一起,再次成为全校瞩目的焦点。同学们议论纷纷,羡慕与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太强了!又是他们俩!”
“校长奖啊!本科生的天花板了!”
“这才是真正的学霸情侣,实力碾压!”
颁奖典礼在学校大礼堂隆重举行。校领导、院士、各院系负责人悉数到场。顾言澈和苏念晴穿着正式的服装,与其他获奖者一起,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主席台,从校长手中接过沉甸甸的荣誉证书和奖牌。聚光灯下,两人身姿挺拔,神情从容,眼神中闪烁着自信与沉稳的光芒。他们默契地对视一眼,无需言语,共享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与骄傲。
这份荣誉,是对他们过去三年不懈努力和卓越成就的最高肯定,也为他们的直博申请履历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紧接着,另一个好消息接踵而至。他们合作的那篇发表在《Nature putational Science》上的论文,因其创新性和潜在影响力,入选了期刊的“编辑推荐”(Editors highlight)文章,并在其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上进行重点推介。这意味着他们的工作得到了期刊编辑和更广泛学术圈的高度认可,影响力超出了计算生物学领域,吸引了更多交叉学科学者的关注。
几乎同时,他们之前参加“挑战杯”全国竞赛荣获一等奖的项目,经过后续的持续完善和成果转化,被推荐参评全国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奖”,并再次斩获最高奖项。项目相关的技术,甚至开始有生物技术公司接洽,探讨潜在的合作可能。
接二连三的学术荣誉,像一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他们大三学年的终点。图书馆137号座位,这个陪伴他们度过无数个日夜的“老地方”,此刻仿佛也沐浴在成功的荣光之中。
期末考结束后的一个傍晚,两人再次坐在137号座位,却没有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或书本。夕阳的余晖将桌面染成温暖的橙色,窗外是夏日校园的静谧景象。
“感觉……像做梦一样。”苏念晴轻轻抚摸着桌上那张“校长特别奖学金”的证书,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三年前刚进来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天。”
顾言澈的目光也落在自己那份相同的证书上,眼神深邃:“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是啊,”苏念晴感叹道,“有汗水,有泪水,有通宵达旦,也有迷茫困惑。但现在回头看,一切都值得。”
他们沉默了一会儿,享受着这份成功后的宁静与满足。这些荣誉,不仅仅是光环,更是他们携手同行、共同成长的见证。每一份证书、每一个奖杯背后,都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启发的身影。
“接下来,就是最后的冲刺了。”苏念晴指的是即将全面展开的直博申请最终阶段。
“嗯。”顾言澈点头,语气坚定而平静,“准备好了。”
学术荣誉的双重丰收,为他们的本科生涯树立了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它给予了他们极大的信心,也赋予了他们更重的责任感和更高的期望。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他们即将迈向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向着更高的学术巅峰和更清晰的未来,发起最后的冲击。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们已经证明,只要彼此携手,便无惧任何风雨,必能迎来更灿烂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