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决意退兵,但绝非狼狈逃窜。他要进行一次“武装游行”,一方面将此次入关劫掠的大量人口、财物安全运回,另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对明朝的军事压力,伺机再咬下一块肉,最好能重创一支明军,挽回些许颜面。
他的退兵路线选择向东北方向,经通州、三河、蓟州一线,这条路相对开阔,便于大军和掳掠的队伍行动,同时也威胁着孙传庭刚刚光复不久的遵化。
消息很快被明军夜不收探知。
永定门大营内,孙传庭、王小伟、以及伤势稍愈的祖大寿(关宁军残部已由他收拢)再次齐聚,黑云龙也派人送来情报。
“虏酋欲退,乃我军追击歼敌之良机!”孙传庭指着地图,目光灼灼,“然其势仍大,不可正面硬撼。当以袭扰其后队、解救被掳百姓为主。”
“督师所言极是。”王小伟接口道,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几道弧线,“皇太极主力必护其掳掠队伍于中军,其后队多为疲惫之师和伤病。我可率精锐骑兵,联合黑总兵马,不断袭扰其尾部, slow down 其速度,消耗其兵力。同时,派死士潜入被掳百姓队伍中,制造混乱,引导百姓逃亡。”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此外,我可亲率一队尖兵,提前绕至其前方必经之路,寻找险要之处,设伏狙击其前锋精锐,若能斩其一二重要将领,则必使其全军震动,加速其溃退!”
这个计划大胆而精准,将游击战、心理战运用到了极致。
“好!就依守诚之策!”孙传庭拍板,“祖将军,你部新伤未愈,负责守城并策应。本督坐镇中军调度。追击袭扰之事,就交由守诚和黑总兵!”
“末将领命!”祖大寿抱拳,他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安排。
计划已定,明军这台刚刚经历重创却又重新凝聚起来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王小伟回到京营,从他严格训练的新军中挑选出五百名最精锐、最敢战的骑兵,配以双马,携带足量箭矢和短兵。他要用实际行动检验京营整训的初步成果,更要让这些新兵见见血,淬炼成钢。
与此同时,他通过特殊渠道,将行动计划简要告知了黑云龙,约定互相配合。
翌日清晨,清军主力开始拔营,浩浩荡荡向东北方向退去。队伍绵延数十里,中军是皇太极的亲军和掳掠的庞大人口物资,两翼是护卫骑兵,后队则显得有些混乱。
就在清军后队刚刚离开大营不久!
轰!轰!轰!
数声爆炸在清军后队中响起!那是王小伟提前派工兵埋设的简易地雷(火药包),虽然威力不大,却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明军追来了!”
“快跑啊!”
混乱声中,王小伟亲率五百京营精骑,如同旋风般从侧翼杀出!他们并不冲击清军严整的阵型,而是专门猎杀那些落单的、护送的清兵,用精准的骑射不断削减其有生力量。
同时,另一支黑云龙率领的大同骑兵,也在另一侧发动了袭扰。
清军后队顿时大乱,许多被掳的百姓趁机四散逃跑,哭喊声、厮杀声震天动地。
皇太极得知后队遇袭,勃然大怒,派兵回援。但明军骑兵一击即走,绝不恋战,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不断迂回,让清军疲于奔命。
而这,只是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王小伟将现代特种作战的“打了就跑”的骚扰战术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小队行踪飘忽不定,时而出现在清军左翼,时而出现在右翼,时而夜袭营寨,时而远程狙杀军官。京营新兵在他的带领下,迅速积累了战斗经验,战术素养和信心飞速提升。
清军的撤退速度被大大延缓,士气不断低落,伤亡持续增加。
更致命的一击,来自前方。
王小伟亲率一支五十人的绝对精锐(以原杀虏队为骨干),凭借超强的机动性和野外生存能力,日夜兼程,绕到了清军前锋之前,在一条名为“野狐岭”的险要隘口设下了埋伏。
这里地势狭窄,一侧是陡坡,一侧是河流,是理想的伏击点。
目标:清军前锋精锐——正黄旗的一个甲喇,由其悍将喀克笃礼率领。
当喀克笃礼率领骄横的前锋部队进入伏击圈时,等待他们的是来自高处密集的箭雨和滚木礌石!
“有埋伏!结阵!”喀克笃礼确实悍勇,临危不乱。
但王小伟的打击远不止于此。他亲自瞄准了那个穿着精美盔甲的指挥官。
崩!
一支特制的重箭,如同死神的请柬,穿越混乱的战场,精准地钻入了喀克笃礼面甲的缝隙!
噗!
这位皇太极麾下的骁将,一声未吭,栽落马下!
主将瞬间被狙杀!清军前锋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
“杀!”王小伟率队从高处冲下,如同猛虎下山,直扑失去指挥的清军!
与此同时,尾随追击的黑云龙部也趁机掩杀过来!
前后夹击之下,这支清军前锋精锐损失惨重,几乎被全歼!
野狐岭之败,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皇太极心上。前锋受挫,意味着退路可能被切断,他再也顾不上什么“武装游行”了,严令全军加速撤退,甚至不惜抛弃部分掳掠来的物资和行动缓慢的伤病员。
明军趁势全线压上,追击数十里,斩获颇丰,解救被掳百姓无数。
皇太极的第二次入塞(己巳之变),最终以一种狼狈的方式,落下了帷幕。虽然其掳掠了大量人口财物,但未能攻克北京,损兵折将,战略目标并未完全达成,反而成就了明军一批将领的威名,尤其是王小伟,如同一颗璀璨的将星,冉冉升起。
北京城,终于解围了!
捷报传来,全城沸腾!百姓涌上街头,欢呼雀跃,劫后余生的喜悦感染了每一个人。
崇祯皇帝在宫中得知消息,激动得泪流满面,立刻下旨,犒赏三军,并准备盛大的凯旋仪式。
孙传庭、王小伟、黑云龙、祖大寿等将领,率领着得胜之师,沐浴着无数百姓敬仰的目光和欢呼,浩浩荡荡返回北京城。
王小伟骑在马上,看着沿途欢呼的人群和巍峨的京城,心中却并无太多喜悦。
战争暂时结束了,但内部的敌人依然存在,大明的根基已然动摇。范家未除,朝争未休,皇帝的猜忌之心犹在。
他的路,还很长。
凯歌还朝,只是下一个篇章的开始。
(第四卷第九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