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硝烟味,隔着屏幕都能闻到。
传统文化守护联盟那封措辞激烈的公开信,像块砸进池塘的石头,涟漪一圈圈扩散。一些自媒体开始跟风,阴阳怪气地讨论“流行歌手是否该碰传统艺术”“流量是不是在杀死传统”。偶尔有几个为凌云发声的戏曲界人士,声音很快被更大的质疑声浪淹没。
刘晓刷着手机,眉头拧成了疙瘩。“这帮人……根本不懂!他们听过《赤伶》吗?就跟着瞎起哄!”
苏圆圆咬着嘴唇,快速敲击键盘,指挥着粉丝团进行有理有据的反驳,但对方扣下的亵渎传统、博眼球大帽子,实在难以轻易掀翻。
工作室的气氛,有点闷。
凌云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正是那封公开信。他没说话,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嗒,嗒,嗒,节奏稳定。脸上看不出太多愤怒,更像是在……等待。
“云哥,要不我们发个声明?或者让张团长那边……”刘晓忍不住提议。
“不用。”凌云打断他,声音平静,“该来的,总会来。”
他话音刚落,苏圆圆突然“啊”地叫了一声,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快!看国家戏剧协会的官网!官微!”
几人立刻扑到各自的电脑前。
国家戏剧协会,这个在业内代表着最高权威和最正统声音的机构,其官网和官方微博,在傍晚六点整,同步发布了一篇题为《为新声喝彩,为传承开路》的长文。
文章开篇便直指核心:
“近日,歌曲《赤伶》及其创作者凌云同志,引发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其离经叛道,有人赞其别开生面。对此,我协会认为:艺术的活力,在于生生不息的传承,更在于勇毅果敢的创新。”
“《赤伶》一曲,以流行音乐为载体,融汇传统戏曲精魂,其内核‘位卑未敢忘忧国’,深得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舍生取义之精神要旨。这非但不是亵渎,反而是对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的最佳诠释与弘扬!”
“凌云同志以其精湛的技艺(我们注意到其中包含了难度极高的戏腔演唱)和深沉的情感,成功打动亿万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促使他们主动了解、探寻传统戏曲之美。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好事!”
“我们坚决支持这种扎根传统、面向未来、服务人民的艺术创新!我们呼吁,给真正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探索者更多空间与鼓励,而非以‘守护’之名,行禁锢之实。传统并非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江河,需要新鲜活水的汇入,方能奔流不息!”
文章最后,还特意@了凌云的个人账号。
这篇檄文,力道千钧!
它没有回避争议,而是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凌云这边,直接将《赤伶》拔高到了“文化传承创新典范”的高度,把那些“守护者”的论调定性为“禁锢”!
一击致命!
网络上瞬间变天。
刚才还气焰嚣张的“守护联盟”账号,几分钟内删除了公开信,灰溜溜消失。那些跟风的自媒体,要么火速删帖,要么赶紧转向,开始吹捧凌云是“传统文化推广先锋”。
“我的天!国家戏剧协会!官方盖章认证!”
“哈哈哈,打脸来得太快!看看谁才是正统!”
“说得太好了!传统是流动的江河!不是死水!”
“@传统文化守护联盟,出来走两步?官方喊你别禁锢传统了!”
刘晓狠狠一挥拳,差点把鼠标甩出去:“太解气了!官方下场,就是不一样!”
苏圆圆长舒一口气,脸上绽放出笑容:“这下,看谁还敢乱说!”
一直沉默的凌云,嘴角终于勾起一丝淡淡的弧度。他关掉网页,站起身,走到录音室的控制台前。
“云哥,你要干嘛?”刘晓好奇地问。
凌云打开设备,调试着麦克风,头也没回:“既然开了这个头,光有一首《赤伶》怎么够。”
他眼神锐利,带着一种开拓者的笃定:“趁热打铁。让他们看看,戏腔和流行,还能怎么玩。”
这一次,他没有选择《赤伶》那样悲壮的历史叙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经典——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系统曲库中,另一首将戏曲韵味与流行旋律结合得淋漓尽致的作品浮现出来。
《新贵妃醉酒》。
他要用这首歌,展现传统艺术的另一种美——极致的婉约、缠绵与华丽。同时,也要将他“百变声域”中那惊艳的女声唱腔,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接下来的两天,凌云几乎泡在了录音室里。与《赤伶》的苍凉悲愤不同,《新贵妃醉酒》需要一种更加细腻、柔媚、带着醉意与哀怨的演绎。尤其是中间那段核心的青衣唱腔,对气息和情感的控制要求达到了变态的程度。
他反复琢磨杨贵妃那“回眸一笑百媚生”背后的孤寂与无奈,练习着如何用声音表现那种“醉态”下的凄美。
“那一年的雪花飘落梅花开枝头
那一年的华清池旁留下太多愁
不要说谁是谁非感情错与对
只想梦里与你一起再醉一回……”
录制主歌部分时,他用的是一种略带沙哑和磁性的流行唱法,诉说着穿越千年的思念与遗憾。
然后,旋律一转,伴奏中加入了清脆的板鼓和悠扬的京胡。
凌云微微闭上眼,气息陡然提升,发声位置巧妙变化,寻找着那份属于旦角的、圆润清亮的头腔共鸣。
“爱恨就在一瞬间
举杯对月情似天
爱恨两茫茫
问君何时恋……”
清越婉转、韵味十足的女声戏腔,如同月光破云而出,瞬间充盈了整个录音室!
守在门外的刘晓和苏圆圆,即使早有心理准备,再次听到这跨越性别的天籁之音,依然震撼得张大了嘴巴,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这声音,太美了!美得空灵,美得哀怨,美得让人心碎!
没有预告,没有宣传。在国家戏剧协会发文力挺、舆论彻底转向的第三天凌晨,凌云的第二首戏腔融合歌曲《新贵妃醉酒》,悄然上线。
如果说《赤伶》是一把烈火,烧得人热血沸腾、慷慨激昂;那么《新贵妃醉酒》就是一泓秋水,美得让人心醉神迷、回味无穷。
毫无悬念,再次引爆!
“我跪了!凌云居然还能唱女声?!还这么美!”
“这戏腔……我人没了!比《赤伶》那段还要婉转!”
“从《赤伶》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新贵妃醉酒》的‘爱恨就在一瞬间’,凌云到底还有多少惊喜?”
“这才是文化自信!我们的传统故事,我们的戏曲唱腔,可以用这么美的方式唱出来!”
之前那些被官方文章压下去的、内心还有些不服气的“传统派”,在听到《新贵妃醉酒》那纯正到令人发指的戏腔,尤其是那段无可挑剔的青衣唱段后,彻底哑火。
这水平,这韵味,你再说人家“亵渎传统”?脸还要不要了?
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界大家站出来公开表态支持。一位德高望重的戏曲理论家在采访中激动地说:“凌云的探索,不是破坏,是赋能!他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无限可能!这是大功德!”
“凌云模式”成了文化圈最热的话题。流行乐坛震动,戏曲界震动,整个文化领域都在讨论这一现象。
然而,在一片赞誉的顶峰,凌云却接到了陈部长亲自打来的电话。
“凌云啊,两首戏腔歌曲,可谓是珠联璧合。”陈部长的声音带着难得的轻松笑意,“上面的老领导听了,说是让他想起了年轻时候蹲戏园子的光景,很好,这才是我们该有的文化气象。”
他话锋微微一顿,语气多了几分提醒的意味:“不过啊,树大难免招风。你在国内掀起的这股传统热浪越猛,某些盯着我们文化市场的境外公司,心里就越不是滋味。我得到些风声,‘寰宇时代’那边不太安分,他们旗下主打的几个偶像团体,最近在海外市场受你影响,数据下滑得厉害。这些人,明的不行,恐怕会动些歪心思。”
陈部长顿了顿,像是随口一提:“既然跟你同在圈子里,你稍微留意下就好。现在各种资本都想搭传统文化的快车,鱼龙混杂。”
“我明白了,陈局。”凌云应道。
“当然,以你现在的国际声望,他们掀不起大浪。”陈部长的语气重新变得笃定,“但暗地里的小动作免不了,尤其是在文化溯源、版权这些方面,他们最擅长混淆视听。你心里有个数就好。你专心做你的艺术,其他的,有我们看着”
挂了电话,凌云走到窗边。窗外,这座城市华灯初上,一片流光溢彩。
国内的基石,已然夯实。但陈部长的话提醒了他,文化的征途从不平坦。那些被他作品光芒掩盖的对手,那些不甘心市场被蚕食的既得利益者,比如“寰宇时代”,又或是某些在历史文化上惯于“借鉴”的邻国,会眼睁睁看着他引领的“夏流”席卷世界吗?
他轻轻哼起了《新贵妃醉酒》那段华丽的转音,眼神却清亮而深邃。
舞台已经搭好,下一幕,该轮到谁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