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基地的东南角,原本安静的排练区最近总是飘出各种歌声。有清亮的高音在爬坡,有低沉的呢喃在打磨,偶尔还会爆发出几句充满力量的、带着点泥土味的原生态唱腔。
这里是“凌云音乐基金”高级训练营的所在地。挑选出的第一批音乐学习生都在这里进行系统的培训。
凌云推开隔音门,没有惊动任何人,靠在墙边看着。声乐老师正在指导一个二十出头的女生,她尝试着将一首传统民歌的婉转与现代流行乐的节奏结合,几次尝试后,终于找到了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歌声顿时既有韵味又不失活力,她自己也惊喜地睁大了眼睛。
另一边,一个来自草原的男生,正跟着一位老艺术家学习“呼麦”。当他喉咙里同时发出低沉轰鸣和高亢哨音时,周围几个年轻的营员都看呆了,脸上写满了“这也行?”的震撼与向往。
基金负责人,一位从国家院团退休后被凌云返聘的老教授,走到凌云身边,眼中满是欣慰:“这批苗子,真不错。底子好,肯吃苦,最重要的是,想法活络。不光学技巧,更在琢磨怎么把咱们自己的东西,唱出新时代的味道。”
凌云点点头。这正是他设立基金的初衷——不止是资助,更是点燃,是引领。他需要的不是模仿者,而是能接过火把,甚至自己去寻找新燃料的同行者。
这时,刘晓拿着一个文件夹快步走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凌导,央视综合频道来人,想和我们谈一个重磅合作。”
会议室里,央视的节目策划总监钱伟开门见山:“首长,我们频道准备推出一档全新的音乐综艺,名字暂定叫《华夏之声》。”他将策划案推到凌云面前,“这不是普通的选秀,我们不搞流量炒作,不制造话题矛盾。我们想做的,是真正寻找、展示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好声音,挖掘那些扎根于我们文化土壤里的音乐灵魂。”
策划案做得极其用心。节目定位高端、大气,赛制强调作品和唱功,评委将由德高望重的艺术家、顶尖音乐制作人和像凌云这样的标杆性人物共同担任。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面向所有华人,不限年龄,不限背景,只要你热爱音乐,拥有独特的嗓音和对华夏文化的理解,都可以来。
“我们希望,”钱伟总监看着凌云,语气诚恳,“这个节目,能由您来担任艺术总顾问,并且,‘凌云音乐基金’能作为节目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相信,只有您和基金所倡导的理念,才能为这档节目定下最正确的基调。”
凌云翻看着策划案,心中了然。这档节目的出现,本身就是文化自信达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它不再盲目追随海外模式,而是试图定义属于自己的音乐审美和价值标准。
“这是个很好的平台。”凌云合上策划案,看向钱伟,“我原则上同意。基金里的好苗子,可以在这个舞台上见见世面。但我有个要求——公平。绝对的公平。声音和作品,是唯一的通行证。”
“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钱伟总监用力点头。
消息像长了翅膀。央视《华夏之声》的招募令一经发布,瞬间点燃了全国音乐爱好者的热情。
网络上,招募宣传片的背景音乐,用的正是凌云为紫禁城纪录片创作的《天地龙鳞》片段。画面中,掠过长城黄河,掠过都市乡村,最终定格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开口歌唱的瞬间。宣传语掷地有声:“这里,倾听华夏血脉里的回响。”
各大音乐学院的学生摩拳擦掌,这是展示专业素养的绝佳舞台。
民间的高手坐不住了,公园里吊嗓子的大爷、开着直播唱山歌的妹子、酒吧里驻唱的乐队主唱……都看到了机会。
更让人惊喜的是,许多海外华人歌手也纷纷咨询参赛事宜,他们渴望用一个国际化的舞台,重新连接文化的根。
一股前所未有的、健康而蓬勃的音乐热潮在全国涌动。人们谈论的不再只是谁更火,而是谁的嗓音更有特色,谁的作品更能打动人心,谁的演绎更能体现文化底蕴。
训练营里,气氛也更加热烈。那个结合民歌与流行的女生,开始自己尝试创作;那个学呼麦的草原男生,琢磨着怎么把古老的唱法和现代的编曲融合。他们知道,一个前所未有的、纯粹靠实力说话的顶级舞台,正在向他们招手。
这天晚上,凌云在基地办公室里,看到了《华夏之声》首轮全国海选的线上直播片段。
一个镜头切到西北赛区,一个皮肤黝黑、穿着朴素的放羊娃站在台上,略显紧张。评委让他随便唱一首,他清了清嗓子,开口是一首苍凉高亢的西北民歌“花儿”,声音像刀子一样划破空气,带着黄土地的粗粝与深情,直接穿透屏幕。评委席上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另一个镜头在西南赛区,一个背着背篓的苗族少女,清唱了一段苗族古歌,空灵的嗓音仿佛来自山野精灵,让所有听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还有都市赛区,一个穿着快递员制服的小伙子,用一把吉他弹唱着自己创作的、讲述城市漂泊者心声的歌曲,歌词质朴,旋律动人……
凌云关掉视频,走到窗边。京城的夜空,星河璀璨。
他能感觉到,一股多元、自信、充满生命力的音乐力量,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蓬勃生长,汇聚成河,即将奔涌而出。
文化的复兴,一旦进入快车道,其势便不可阻挡。它不再依赖于某一个人,而是变成了千千万万人自觉的追求与创造。
《华夏之声》,就是这磅礴浪潮掀起的第一个巨浪。
他回到桌前,开始构思为这个节目,以及为这个时代,创作一首新的主题曲。一首能凝聚这些多元声音,唱出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歌曲。
就在他沉浸于创作时,手机屏幕亮起,显示来自王斌的信息:
“日内瓦方面,全球文明溯源项目首批专家名单公布,其中三人背景复杂,与艾琳娜关系密切,研究方向均涉及东亚音乐‘外来影响论’。预计舆论场很快会有新动向。”
凌云放下笔,目光掠过窗外璀璨的灯火,又回到眼前的乐谱上。
舞台已经搭好,歌声即将嘹亮。
而台下的风雨,也从未停歇。
他提起笔,在空白处写下了一个新的音符。
那就让该来的,都来吧。